美國《新聞周刊》
3月22日封面文章
“壞男人”影響美國外交
很難想象羅德曼這樣的人居然會影響美國外交——5歲時父親離開了他,少年時他被認為是“沒有前途的人”,直到籃球出現,他的生活才有起色。羅德曼效力于芝加哥公牛隊,與邁克爾·喬丹一起多次獲得過總冠軍。即使在最富盛名時,他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頭發總是花里胡哨,喜歡紋身、穿孔和奇裝異服,還寫過一本書《我就想那么壞》。1996年,羅德曼在接受《滾石》雜志采訪時暢談了對死亡的感覺。“我一直夢想著死亡,因為我知道它有一天終究會來。”他甚至想過自己的死法.
退役后,羅德曼沉醉于酒精。昔日的球迷漸漸忘記了他,他也似乎不可避免地走向潰敗。然而,他不久前去了朝鮮,見到了金正恩,又重新回到了聚光燈下。這一戲劇化的轉變讓美國人為之驚訝。
法國《觀點》雜志
3月21日封面
新教宗,新氣象
羅馬天主教教廷選出的新任教宗——阿根廷樞機主教豪爾赫·馬里奧·貝戈利奧展現出謙遜的姿態:簡化就職儀式,縮短演講時間;棄用防彈車,選用普通敞篷車;摒棄傳統服飾,換上簡單衣著;其名號“方濟各”也與以往教宗大不相同。這些被視為“改革預兆”。方濟各在兩性問題上持傳統觀點,反對墮胎及同性婚姻;在社會公正問題上持開放立場,關注弱勢群體。雖然同是獲得了教會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支持,但他仍面臨兩大挑戰:教廷的性侵犯丑聞和梵蒂岡神職人員的內斗。
日本《AERA》雜志
4月1日封面文章
前駐華大使談日中關系
日本前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呼吁日本政府盡快就釣魚島問題與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展開對話,改善兩國關系。丹羽稱,今年5月將舉行的中日韓三國首腦會議是回到談判桌的絕好時機。中日兩國是近鄰,兩國間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應冷靜展開對話。在釣魚島問題上,戰爭不可取,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
丹羽還結合親身體會,向日本企業介紹了中國的真實現狀,包括最近廣受關注的北京大氣污染等。丹羽強調,中日兩國在經濟上有很強的互補關系,中國市場充滿商機,呼吁日本企業不要輕易撤出中國。
美國《福布斯》雜志
3月25日封面文章
不放棄的挑戰者
俄羅斯億萬富翁米哈伊爾·普羅霍夫曾經是銀行家、商業大亨、運動員、NBA新澤西網隊的老板,如今他把目光瞄向克里姆林宮。普羅霍夫說,他已經把生意完全交給搭檔,“我的時間100%都貢獻給了政治。”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他作為獨立參選人曾經試圖挑戰普京,最終獲得8%的選票,輸掉了選舉。但他沒有放棄,正在為下次選舉做準備,籌辦政黨“公民平臺”。《福布斯》雜志認為,他將是取代普京的有力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