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輝


蘇聯,曾是社會主義陣營中的“老大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不久,第一個承認新中國并與之建交的便是蘇聯。面對新中國成立后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可能出現的武裝干涉,面對恢復國內經濟的艱巨任務,同蘇聯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顯得格外重要,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將自己的首訪國定為蘇聯。
一場遲來的訪問
出訪蘇聯是毛澤東的夙愿,1949年11月12日,毛澤東接到了斯大林的正式邀請,這場遲來的訪問最終定了下來。據毛澤東的隨行翻譯師哲回憶,出訪的主要任務是參加斯大林七十壽辰慶祝活動;就兩黨、兩國間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商談和簽訂兩國的有關條約、協定等,并協商解決有關兩國利益的若干問題。
毛澤東很重視這次的莫斯科之行。據楊尚昆說,毛澤東此次訪蘇,送給斯大林一車皮山東大蔥和一車皮江西蜜橘。斯大林對蜜橘贊不絕口,稱之為“橘中之王”。
除了必備的資料和壽禮,毛澤東出訪衣著也要很講究。據時為毛澤東衛士的李家驥回憶,周恩來和羅瑞卿建議毛澤東順應國際禮節,著黑色服裝,黑色的禮服,黑色的皮鞋,甚至襪子也是黑色的。但毛澤東說:“怎么這么復雜,我就不穿黑的。”周恩來做工作說:“咱們國家第一次以主席這樣的身份訪問蘇聯,我們一定要和外交禮節相適應。”毛澤東聽后說:“那好,就一套黑色的,一套做灰的。”灰色是他喜歡的顏色。
1949年12月6日晚,編號為9002次的專列徐徐啟動,吐著團團白煙,向北駛去。12月9日,毛澤東抵達“國門”滿洲里,并在那里換乘了蘇聯派來的寬軌道火車,這是蘇聯領導人的專列。12月16日,毛澤東抵達目的地——莫斯科。蘇方精心安排車在中午12點進站,彼時莫斯科雅羅斯拉夫車站的大鐘正好敲響。聽到鐘聲后,毛澤東幽默地說:“好,用鐘聲歡迎我們。”
專列停穩之后,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莫洛托夫和蘇聯元帥布爾加寧等登上專列迎接毛澤東。因天氣特別寒冷,所以在車站只舉行了簡短的歡迎儀式。毛澤東發表了書面演說,除對蘇聯多年來援助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表示感謝外,還談到中蘇兩國人民面臨的重要任務,即“鞏固以蘇聯為首的世界和平陣線,反對戰爭挑撥者,鞏固中蘇兩大國家的邦交和發展中蘇人民的友誼”,含蓄地反映了此次訪問的意向。
在克里姆林宮的會見
當晚,毛澤東在克里姆林宮拜會斯大林。會見安排在斯大林辦公室的小會客廳里。毛澤東一跨進會客廳的大門,斯大林便離開辦公桌走過來。旋即,二人的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據師哲回憶,斯大林端詳了一陣說:“你還很年輕嘛!很健康嘛!紅光滿面,容光煥發,很了不起!”雙方相互問好,互表祝愿,會談也正式開始。談話從前線的軍事情況談到經濟建設、糧食收獲、土地改革以及群眾工作等,斯大林一直很注意毛澤東的講話,希望從中弄清楚此行的意圖和愿望。
師哲口述的《中蘇關系見證錄》里這樣記載,斯大林再三問毛澤東:“你來一趟是不容易的,那么我們這次應該做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
毛澤東說:“這次來,一是為祝賀您七十壽辰;二是看一看蘇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想看一看。”
斯大林說:“你這次遠道而來,不能空手回去,咱們要不要搞個什么東西?”
毛澤東說:“恐怕是要經過雙方協商搞個什么東西,這個東西應該是既好看,又好吃。”之后,毛澤東提出了中蘇條約問題。
1945年,中國國民黨政府同蘇聯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個條約是雅爾塔協定的產物,而該協定是蘇、美、英背著中國簽訂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新中國成立之前,毛澤東確定的外交政策是不承認過去的不平等條約。一觸及這個敏感問題,斯大林立即接上毛澤東的話說,這個條約的簽訂,可以說是取得了美英兩國的同意。考慮到這個情況,我們在自己的小范圍內已決定,對這個條約暫不作任何修改,因為即使對某一條款的修改,也會在法律上給美國和英國以口實,他們就會趁機提出修改有關千島群島、庫頁島、南薩哈林等地的條款問題。毛澤東問斯大林:為了解決條約問題,是否需要周恩來到莫斯科來?斯大林說:這應由你們決定,或許其他事情需要周恩來。兩人的首次會面雖然對對方的觀點有了初步了解,但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12月21日是斯大林的七十壽辰。在慶祝大會上,斯大林安排毛澤東坐在他旁邊,并特意安排中國代表團在13個外國代表團中首先致詞,毛澤東的祝詞更是受到熱烈歡迎。
12月24日,第二次會談如期舉行,斯大林仍不愿另訂新約。作為一個懂得忍耐的政治家,毛澤東這時也忍耐不住了,甚至對蘇方聯絡員和翻譯發了火,說“你們還要保持跟國民黨的條約,你們保持好了,過幾天我就走”,表達了不滿。
陷入僵局后的轉機
正當毛澤東與斯大林的會談陷入僵局時,緬甸政府要求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印度承認了新中國,英國也想承認。這個新的國際動向,促使斯大林認真對待毛澤東和中國政府的要求。
事也湊巧,此時英國通訊社放出消息,說毛澤東在莫斯科被軟禁了。為了戳穿謠言,經中蘇雙方同意,毛澤東在1950年1月2日發表了一個答塔斯社記者問,其中說道:“我逗留蘇聯期間的長短,部分地決定于解決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益的各項問題所需要的時間”,“在這些問題當中,首先是現有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問題,蘇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貸款問題,貴我兩國貿易和貿易協定問題以及其他問題。”
答記者問在《真理報》上一發表,謠言不攻自破。西方國家意在挑撥中蘇關系的謠言,反而促使了斯大林決心簽訂中蘇新約。斯大林終于同意周恩來赴莫斯科談判,簽訂新約,廢除舊約。
此行的主要目的即將達到,毛澤東的心情也好起來了。1月11日,毛澤東拜謁了莫斯科紅場上的列寧墓并獻花圈。15日,毛澤東到達列寧格勒(今俄羅斯圣彼得堡),參觀了市內的藝術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防御工事、基洛夫機器制造廠和“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還觀賞了芭蕾舞劇。
1月20日,周恩來抵達莫斯科。22日,毛澤東與斯大林進行了第三次正式會談,過程相當順利。2月14日,周恩來和蘇聯外交部長維辛斯基代表本國政府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于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關于蘇聯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議》上簽字。
儀式結束后,斯大林舉行招待會,慶祝兩國締約。毛澤東邀請斯大林出席第二天在中國大使館舉行的答謝宴會。斯大林是從不到克里姆林宮以外出席宴會的,這一次破例接受宴請。
2月17日,毛澤東一行踏上歸程,并于2月26日回到中國境內。在沈陽小住的日子,毛澤東說:“現在,我們頭上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而腳下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毛澤東所說的“頭上問題”,是指我們推翻了壓在我們頭上的三座大山,打倒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腳下的問題”是指要建設好我們的國家,為人民造福。
劉少奇再訪蘇聯
毛澤東的首次莫斯科之行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將中蘇友好合作的關系固定下來。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當了蘇聯領袖,中蘇關系漸趨緊張。1960年,蘇聯政府單方面決定撤走全部在華專家,還停止向中方供應建設中急需的重要設備。加上自然災害,新中國處于極為艱難的時刻。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于1960年11月5日前往莫斯科,參加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3周年慶祝典禮,這是他擔任國家主席后的第一次出國訪問。
11月7日紀念日當天,劉少奇登上紅場的檢閱臺,觀看了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游行活動。而在這前后,劉少奇還拜會了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勃列日涅夫,拜謁了列寧和斯大林陵墓。
11月10日,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在莫斯科召開,共81個組織的代表參加。由于蘇共中央在會議開始前向各代表團散發了一份長達6萬字攻擊中共的信件,會議氣氛一開始就很不正常。中共代表團早已預料到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一面堅持原則,在大會上清楚說明自己的觀點,一面通過各種渠道做其他代表團的工作,爭取理解和合作。劉少奇同代表團成員、中國駐蘇大使劉曉談話說:“我們要高舉照顧大局、互諒互讓、達成協議、加強友好團結、開好會議的大旗,并在這一基礎上改善中蘇關系。”他要劉曉以多種方式把這種態度透露給蘇聯和其它國家的代表,還讓劉曉去做波蘭和羅馬尼亞使館的工作,通過他們影響兩國代表團,希望他們在會議氣氛緊張時能起緩沖作用。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經過一系列的工作,瀕于破裂邊緣的會議終于走向正常,最后通過了《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聲明》和《告世界人民書》,劉少奇代表中共代表團在兩個文件上簽字。
12月1日會議結束后,劉少奇于3日來到列寧格勒,訪問了基洛夫工廠,并參觀了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第二天,劉少奇一行登上了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樂爾” 號巡洋艦,并參觀了宏偉的斯莫爾尼宮。
莫斯科各界于12月7日為劉少奇訪蘇舉行盛大的群眾大會,劉少奇發表講話,深情回憶了39年前第一次來蘇聯的情景,并說:“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中蘇的團結。”劉少奇的講話受到與會群眾的熱烈歡迎,他們紛紛起立鼓掌,有的還唱起了《國際歌》。
12月8日,劉少奇從莫斯科啟程回國,并在伊爾庫茨克短暫停留,參觀了伊爾庫茨克水電站,游覽了貝加爾湖,9日回到北京。
劉少奇訪蘇,使中蘇關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不幸的是,這種局面沒能維持多久。不久,中蘇兩黨的分歧重新加劇,最終導致兩黨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