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遠川


中俄達成軍售大單協議的傳聞最近引起熱議,雖然俄羅斯媒體后來出來予以否認,但卻證實,俄向中國出售蘇—35戰機以及“拉達”級潛艇的談判早已開始,并且,俄羅斯對中國的武器出口從未中斷。
消息一經披露,吸引了各方的眼球。其中,中國購買4艘“拉達”級潛艇最受關注,因為在常規潛艇領域,中國的聲吶、柴油機、推進電機、減振浮筏以及“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等關鍵技術并不落后。那為什么中國還要引進已經有20多年歷史的“拉達”級潛艇?
超過西方水平
人們知道,蘇聯是潛艇大國和強國。直至解體前,蘇聯海軍擁有世界上型號最多、數量最大的核動力和常規動力潛艇,許多潛艇在技戰術指標上創造的紀錄一直保持至今。
上世紀70年代末,蘇聯建造了“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該型潛艇因極低的噪聲水平被稱為“大洋黑洞”,意即“只有在沒有噪聲的海洋中才能搜尋到它”。
如果說“基洛”級被公認為20世紀末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之一,那么“拉達”級則是以21世紀初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為目標研制的。
“拉達”級潛艇采取了多種減振降噪措施,噪聲水平比“基洛”級又大大降低。其實,“拉達”級最大特點是配備武器強大且多樣,可攜載魚雷、導彈18枚或水雷44枚;6具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魚雷、巡航導彈甚至潛對空導彈,可攻擊水下、水面、陸上甚至空中目標。“拉達”級裝備了高自動化的戰斗系統,從而將艇員減至35人,已超過了西方水平。目前,有“圣彼得堡”號、“喀瑯施塔得”號和“塞瓦斯托波爾”號在服役。
“拉達”級主要用于在近海、狹窄海灣等有限面積海域執行任務,即使存在敵方反潛兵力,也能獨立完成對抗敵方潛艇和水面艦艇、布設水雷等任務。該艇總設計師尤里·卡拉米利琴曾自信地說,“拉達”級可消滅任何水下、水面和陸上目標。
“拉達”級有非出口型(677型)和出口型(677E型)兩種型號,前者依然叫“拉達”級,后者可以根據進口國的需要定制,也有了一個新名字——“阿穆爾”級。由于俄羅斯所說的阿穆爾河就是我國的黑龍江,所以中國軍事愛好者也半開玩笑地稱之為“黑龍江”級。中國與俄羅斯談判引進的,準確地說應該是“阿穆爾”級。
水下“刺客”
“阿穆爾”級又分為550、750、950、1450、1650和1850等多個型號,數字代表排水量,如“阿穆爾1650”即排水量為1650噸。在近年全球各大防務展上,俄羅斯軍方主推“阿穆爾950”和“阿穆爾1650”,兩艦的模型擺得也最顯眼。而中國這次想引進的,正是 “阿穆爾1650”型。
“阿穆爾1650”型與“拉達”級的技戰術指標基本相同。以“拉達”級的“圣彼得堡”號為參考,它長約67米,寬7米,吃水6.5米,水下最高航速21節,下潛深度300米。
據俄羅斯《軍火庫》雜志介紹,“阿穆爾”級有三件寶——潛伏、安靜、武器好。它能把潛艇的“刺客”本性發揮到極致。
“潛伏”指的是“阿穆爾”級身上獨特的“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潛艇作戰主要有“伏擊”和“破壞交通線”兩大樣式,常規潛艇的致命不足是水下隱蔽待機的時間太短,因為艇上蓄電池容量有限,潛艇要在水面浮航,或時不時地浮出海面“呼吸”,也就是使用柴油機為蓄電池充電,而柴油機運轉需要氧氣,這就造成潛艇要時不時地“拋頭露面”,不但極易被敵方雷達探測到,且柴油機的噪音也增加了潛艇為敵方發現的概率,使潛艇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為克服隱蔽航行時間短的弊端,“阿穆爾”級采用一整套燃料電池動力裝置,它具有效率高、無噪聲、廢熱量小、無廢氣、反應過程中生產的水可循環利用等優點。該系統可保證潛艇在水下以3.5節的速度連續航行至少20天,甚至有望達到45天,解決了潛艇經常浮出水面或充電的麻煩,大大提高了潛艇作戰的隱蔽性。
“安靜”是俄系潛艇的拿手好戲,為追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境界,“阿穆爾”級潛艇引入了130余項降噪新技術,例如將艇內容易出聲的設備安置在筏形基座上,這個基座用減振橡膠制成,如此一來,這些“大嗓門機械”與潛艇艇體就不再是剛性連接,而是柔性連接,少了摩擦,也就少了噪音。
更絕的是,潛艇還穿上“鎧甲”——數以千計的消聲瓦,它們被敷設在潛艇外面,能大幅削弱敵方探測聲吶的作用,同時降低潛艇自身的輻射噪音。據說“阿穆爾”級披掛“消聲鎧甲”,可以在距歐洲頂尖潛艇(如德國209型)3000米處發起攻擊,而對方會毫無所覺。
至于“武器好”,“阿穆爾”級潛艇秉承了“拉達”級的優點,把“一切為了進攻”的俄羅斯軍事思想發揮到極致,甚至可以部署最新式的3M14E攻陸巡航導彈,射程290公里,可對敵方的海空軍基地構成巨大威脅。
青睞單殼體潛艇?
“阿穆爾”級還有代表世界潛艇發展趨勢的單殼體技術。
現代潛艇大致可以分為單殼體潛艇和雙殼體潛艇。單殼體潛艇的耐壓殼體外沒有包覆物,耐壓艇體直接裸露在外;雙殼體潛艇的耐壓殼體則被一層非耐壓殼體包裹,兩層殼體之間是海水以及設備線路、管道等。
單殼體潛艇的優勢是在同噸位條件下,擁有超出雙殼體潛艇約40%的內部可用空間。而雙殼體潛艇則有儲備浮力大、抗打擊能力好的優點。二戰之后,西方走的是單殼體潛艇路線,俄羅斯潛艇則堅持使用雙殼體,中國潛艇采用的也是雙殼體設計。
但隨著現代反潛武器的發展,輕型魚雷都能輕易擊破潛艇的雙層殼體,雙殼體潛艇一大優勢喪失,已無法收到抗打擊能力強的效果。而單殼體潛艇借助高科技手段,其優點逐漸顯現,可以裝載更多的反潛反艦武器、各種聲吶以及大型減振浮筏等,靜音性能、作戰能力都要優于雙殼體潛艇。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方面顯然已經開始對單殼體潛艇感興趣,與俄羅斯談判合作建造“阿穆爾”級潛艇就是證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海軍技術研究員指出,中國擁有自行研制潛艇的能力,完全能夠開發出自己的潛艇裝備。像潛艇這樣的高技術密集型裝備,任何國家都不可能一味尋求外國的持久幫助,畢竟“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人家賣給你的東西肯定是“技術縮水版”。中國水下鐵騎的壯大,最終還得靠國人自身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