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七

對于有著豐厚旅游“資本”的土耳其來說,如果伊斯坦布爾是歐亞文化差異碰撞出的完美城邦,那么棉花堡就是偏愛土耳其的造物主賜予這里的杰作。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曾把棉花堡評為“一生不得不去的50個全球奇景之一”。
“棉花”不是長出來的是沖出來的
棉花堡,如此可愛的名字,因為其外形太像一座鋪滿棉花的城堡。所謂“棉花”,就是由于泉水從平原之上200米高的巖石中流出,所到之處歷經千百年鈣化沉淀,形成層層疊疊的半圓形白色階梯,遠看像大堆大堆棉花矗立在山丘上,土耳其人稱它為帕姆卡萊(意為“棉花宮殿”),也就是棉花堡。這個位于丘陵地帶的城市,地下石灰質溫泉豐沛,溫泉水從地底深處涌出,再從丘陵上沿邊緣瀉下,產生侵蝕和沉淀作用。經過悠久而古老的歲月,白石灰堊機聚在表面被侵蝕成棉花狀的梯形巖石上,形成無數大大小小的白棉球層層相疊,遠望好像一堆堆的棉絮階梯,白色如下雪,有如棉花城堡,因此,大家通稱這個地方為棉花堡,也是自古以來享譽世界的溫泉之鄉。
棉花堡,無處不驚艷
到棉花堡時,遠遠地就看見它在一個緩坡上,從公路上看過去像是一個千年冰川。整個景點和古代遺址都圍在一個很大的公園里,里面十分寬敞,樹木植物茂盛,我似乎覺得自己走進了一個熱帶公園。我來不及欣賞那些花花草草,一溜小跑直奔白巖梯池。忽地一下,視野開闊了,我被震住了。
平時在圖片上的棉花堡,不能不說美麗且潔白無瑕,但圖片反映不出實景的氣勢,而這里震住我的正是這種規模的氣勢。只見潔白如玉、似棉絮一般堆積成的城堡,玉一樣的半圓形白色天然階梯層層疊疊,如雪砌的梯田,涓涓細流從巖間潺潺流下,在臺階之間,一汪汪水池,猶如雪襯翡翠,清麗炫目,那叫一個美!
從上往下看,一方方溫泉平臺,像一面面鏡子,映照著藍天白云;從下往上看,像剛爆發完的火山,白色的巖漿覆蓋了整個山坡,頗為壯觀。最不能錯過棉花堡的日落,當太陽的光芒一點點由金色變成緋紅、殷紅、桃紅、玫瑰灰,棉花堡像一朵綺麗的蓮花,幻化出難以置信的光影奇跡:白色的巖面會被陽光點染出淡淡的色彩,而巖面中水波則忠實地記錄下天空變幻的奇異色彩。
據說當年埃及艷后就曾在這里泡過溫泉而流連忘返。文獻史書上甚至記載著第一個到當地泡溫泉的人竟然就是拜占庭帝國的伊琳娜女皇(Irene)。而現在成了世界各地游客們的露天溫泉浸泡地。
愛而有度才能長遠
由于在棉花堡上的溫泉是不收費的,所以來此泡溫泉的游人絡繹不絕。進入浴場,一定要赤腳,以防鞋底磨損棉花堡的石灰巖。棉花踩上去并不光滑,走在上面甚至有點舉步維艱,但為了保護這片大自然的禮物,多數游人還是把它當成是免費的腳底按摩了。伸腳踏進去,暖暖的泉水讓人有馬上泡進去的沖動。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溫潤涼爽的泉水更令人感謝這大自然賜予的奇跡。這些泉水水溫終年保持在36-38℃,水的酸堿值大概6左右。據科學鑒定,泉水富含鈣、鎂等礦物質,以每秒400公升的速度流動,不但對風濕、皮膚病、婦科病、消化不良及神經衰弱等有神奇療效,泉水還可飲用。
每年都有幾千萬拜訪土耳其的旅客,然而超紅的人氣卻給棉花堡帶來災難,川流不息的游客與山下大量興建的溫泉旅館,使得泉水量銳減。枯竭的水源使原本棉白色的地表轉黑,土耳其當局意識到事態嚴重,宣布暫時關閉棉花堡的觀光,讓此地得以休養生息。重新開放之后,除了限制游客在棉花堡的游覽范圍與活動(需赤腳、不準游泳),也約束溫泉旅館的開發。
除了石灰巖體的溫泉池,棉花堡附近的赫拉波利斯(Hierapolis)遺址也會讓你大開眼界,這片遺跡再現了現代社會早期的生活情景。這里有異教徒、羅馬人、猶太人和早期基督徒的各種風格,并且融合成一個安納托利亞式的整體,包括拜占庭教堂遺址、阿波羅神廟地基。羅馬劇場、使徒圣菲利浦避難處、希臘劇場、Domitian拱門、大墓地等景點,遺址分布在一片寬闊的區域內,仔細地參觀完,那將會受益匪淺。
TIPS
最佳旅游季節:4—10月
住宿:土耳其住宿分不同等級,從上百美元到幾十美元不等。推薦網站:http://www.booking.com
購物:土耳其地毯聞名遐邇,但真絲和純毛地毯價格昂貴。金飾、銀器、瓷器等手工藝品,都精美絕倫,不得不買。最佳購物場所是伊斯坦布爾的KapaliCarsi,有4000多家店鋪。
美食:既可以吃高檔餐廳也可以吃特色小吃。拉克,又名獅子奶,高酒精度飲品;卡八,各種烤肉料理的名字;紅茶,土耳其對茶情有獨鐘;葡萄酒,人類種植葡萄和釀葡萄酒始于土耳其,所以這里盛產優質葡萄酒,值得一試。
土耳其除了棉花堡之外的必游地:
伊斯坦布爾,一個跨越歐亞兩大洲的歷史名城,也是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鄂圖曼帝國的都城;伊茲密爾,位于狹長的伊茲密爾海灣東端,灣內游輪往來如織,氣候宜人;卡帕多奇亞,世界上最壯觀的“風化”區,當地居民在巖石上開鑿了石窟洞穴作為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