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gie
若要購買藝術品,你會去哪里?拍賣會、畫廊,還是古玩市場?親,這些高雅之地已經Out了!買藝術品,去超級市場吧,那里有自動販賣機滿足你的需求。
這可不是天方夜譚,在英國利茲一家大型購物中心內,設立了3臺銷售藝術品的自動售貨機,每件藝術品只要1英鎊!而在不久的將來,購物中心還將在附近的商店和酒吧里再安置3臺一樣的設備,每臺設備當中都儲備了150件小型藝術品,而這些藝術品是委托30位藝術家專門制作的,裝在半透明的塑料膠囊包裝內。比如火柴盒大小的瓷磚上,繪有檸檬的靜物畫;微縮的波洛克風格抽象畫;還有一些設計感極強的個性掛件。
當這新奇的藝術機器一亮相,自然吸引了人群的注意,并且只用1英鎊,就能把名家畫作帶回家,誰會錯過這樣的好事呢?
為白日夢奮斗
利茲超市里的藝術販賣機是英國藝術機構Woolgather發起的“為白日夢奮斗”的活動,負責人約翰·賽爾門思科說“我們總是想更多地在公共場合推廣藝術,用1英鎊就可以買到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對于那些‘不可企及的藝術和‘我不可能買得起藝術的想法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回應。”而這些類似飲料自動售貨機的“藝術機器人”,是美國Art-o-mat公司的杰作。
這源于藝術家克拉克·惠庭頓在1997年的創意,“一次朋友為我帶來一份外賣,食物裝在盒子里就能隨身攜帶,若是藝術品也能這樣簡便購買就好了。”克拉克首先想到的是去和售賣安全套自動售貨機的供應商談談合作,“但是它們沒回應。”于是克拉克把一臺老式卷煙機改造成第一臺Art-o-mat,擱置在12家咖啡廳里,只花1美元就能買一幅他的微縮畫作。
如今,繪畫、照片等藝術品裝進了“膠囊”里,通過在商場、酒吧、咖啡館或商業活動現場等公共場所進行銷售,當地工商局還為它開起了綠燈,“藝術應該進步,這是藝術與商業結合的創新模式,讓藝術平易近人一些有什么不好?”只是Art-o-mat有時會被設置為隨機模式,你看不到膠囊里的作品是什么,你可能會再花一次錢打開另一個膠囊。若是有足夠的好奇心,整個藝術販售機里的藝術品都屬于你,不過這花的錢比在拍賣市場里可能低不了多少。
就如“為白日夢奮斗”的負責人約翰所說,一顆顆“膠囊”就好像一把把鑰匙,讓人們輕松地走進藝術大門,也許顧客因為一幅畫作會注意到藝術家的其他作品,并由此打開藝術世界的大門。
金條販售機
有趣的是,在歐美國家,這樣的販賣機是賣藝術品,而到了阿拉伯國家,竟然賣起了金條。這臺叫做“Gold To Go”的機器里真的存有金條,總共價值15萬美元,由于金價會隨時波動,因此這臺機器會每隔10分鐘自動上網調整它的價錢。機器上有個刷卡機,先選要正方的還是長方的金條,再選多重的或是金幣型的,刷卡之后,掉出的金條還會用非常摩登的黑色包裝紙包起來,送禮自用皆宜!
鞋子販售機
這同樣是德國人的主意,但這樣的販賣機只賣平底鞋,因為它們被擺放的地點很特別:只選可以跳舞的夜店賣!這是由一位年輕的德國女生發明的,她發現每次到夜店都會穿高跟鞋跳舞,還要再穿著高跟鞋走回家,腳都快斷了,于是就發明了這種平底鞋販售機。
請投幣,藝術隨你點播
同樣是投幣購買藝術品,德國創意公司Wieden+Kennedy推出的藝術自動販售機更注重互動性,而工作小組也利用這樣獨到的方法為慈善募款。Insert Change Here(這里投幣)是W+K團隊成員策劃的一次展覽,他們將二手販賣機改裝,加上木框或是手繪,把外觀整修到能“拋頭露面”后再放入藝術品。而這些藝術品可不單單是裝進盒子的成品,它們能現場與你互動,甚至還能從機器里伸出手來。
表演販售機(Perform-O-Mat)
只需要5美元,這臺機器就能為你提供“可販售式表演藝術”,顧客投幣可選擇歌曲、舞蹈或戲劇,然后進入自動售貨機,一旦坐下,面前的紅色天鵝絨簾子會自動拉開,可折疊的舞臺劇院和環繞立體聲揚聲機會將你包圍,穿著芭蕾舞裝的演員開始表演《天鵝湖》,或是音樂家演奏古典樂曲。雖然只持續2~5分鐘,但有人稱之為“最親密的戲劇體驗”。
繪畫箱(Draw Box)
同樣也只要5美元,你可以把自己的需求寫在紙條上,投入這個鮮艷的夾板大箱子,只需片刻,它可以為你描繪任何你想象的東西,并“打印”出來交給你。無論是要求畫外太空中的貓咪和暴龍綜合體,或是騎在海豚上越過彩虹的樹懶,都難不倒躲在里面的匿名藝術家。
傳統藝術販售機(Art Dispenser)
當然,傳統藝術販賣機的受眾會更多,從動物玩偶到絹版印刷畫報,140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被650位顧客一掃而光,展覽結束后,義賣的藝術販賣機裝在了德國各個小型超市里,據說生意好到已經安裝了100臺以上,每個月可以再加裝2~3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