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飛
在“大家之家”的工廠花園里,一棵黃花梨已長至杯口粗,這是12年前,林慶財從海南移栽過來的。每天,他都會從這棵樹前走過,去各個生產車間巡視檢驗、指導工藝。黃花梨車間里的每一款家具都由他親自監制,他耐心地指導工藝師選什么樣的料、怎樣開料、下刀深淺……
林慶財把每一塊木料都看作寶貝,希望物盡其用,創造出最具有使用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的產品。他用了三個字來定義自己的評判標準,就是“用、美、藏”。
花園里的這棵黃花梨迎風招展、茁壯成長,見證著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藝態度,也陪伴著一個古典家具品牌的誕生與發展。
命中有木一生緣
“大家之家”藝術館坐落在“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仙游縣壩下工藝城,藝術館有6層樓,斗拱飛檐、雕梁畫柱,既器宇軒昂,又古香古色。一樓為“大家之家”紅木作品展示區,明式素圈椅、曲尺羅漢床,小葉紫檀嵌檀香插屏……精工巧作,觀之悅目更賞心。
走上二樓“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慶財黃花梨珍藏館”,只見林慶財正在接待幾位從新加坡過來的紅木藏家,他們都是林慶財的老客戶老朋友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過來看看有沒有新寶貝可以入手。
漫步在寬敞幽雅的珍藏館,靜靜欣賞大師各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和他的收藏品。黃楊木雕《采茶女》是大師早期作品,生動的表情、婀娜的身姿展現出大師精細流暢的刀工,該作品于1994年獲省級金獎;《萬佛梵宮》選用檀香木創作,細膩精湛的雕工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此作品沉香木原件榮獲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并被蘇州博物館收藏;檀香作品《媽祖巡游》,雕刻了山峰亭塔、花木云鳥以及近百個姿態各異的人物,人物繁多,布局巧妙,氣韻生動,場景開闊大氣,帶來媽祖巡游莊重的儀式感和高渺的神圣感……
大師匠心,妙法臻善,作品之豐,獲獎之多,令人嘆服。然而,林慶財最樂于分享的是他收藏的黃花梨老物件,“這只鼓應該是中國目前現存最大的海南黃花梨鼓了,最寬的地方有47厘米,是2005年從海南黎族村落尋覓到的。為了這只鼓,我曾去了那個村子三次。”一聊起自己的收藏品,他整個人變得興致盎然,神采奕奕。
在業界,林慶財有“黃花梨專業戶”之稱,他經常去海南或越南收黃花梨木料。其實,一有好料出現,木料商販就會第一時間跟“大家之家”聯系或主動送上門來,并不需要他次次躬行。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林慶財的樂趣在于在收購木料的旅途中遇上一兩件心儀的黃花梨老物件。
2005年,他還喜獲了一座黃花梨老房子。“這所房子可謂是一座真正的黃花梨老宅。我曾見過黃花梨房子不下二十座,但都是局部采用的黃花梨,比如大梁立柱,但這座大屋,三廳六堂,梁柱墻板門扇,竟全都是黃花梨。”
林慶財一見傾心,但屋主卻無意出讓。
屋主是一對七十多歲的老夫婦,獨子在海口工作,生活優裕。誠意洽談了好幾次,都無果。半年后,林慶財卻意外地接到電話,屋主兒子決定把老宅賣給“大家之家”。原來,2005年年初,正逢黃花梨價格猛漲,老夫婦外出的時候,家里竟被盜了兩扇黃花梨門,兒子擔心父母的安全,所以改變了主意,也最終成全了林慶財的心思。
今年53歲的林慶財已在木雕藝術中浸淫了30余年,他笑言自己是命中有木,所以和木雕結下了一世情緣。
引領仙作“古典”商路
林慶財出身木雕世家,父親林良藻是著名的民間木雕藝人,林慶財和兄弟們從小就跟父親學做木雕。在參軍入伍之前,林慶財已是仙游木器廠的一個木雕好手了。1982年年底,當兵3年后轉業回鄉的林慶財在父親兄長的支持下,開辦了一個制作木雕佛像的小作坊,產品主要銷往中國臺灣以及東南亞地區。
那是個辛勤而恬靜的年代,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那些扎扎實實雕刻的日子為林慶財今天的藝術成就鋪開了一條道路。
趁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林慶財的木雕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小型作坊已經擴建為了上百人的木雕廠,以生產檀香木雕工藝品為特色。開始做古典家具源于1998年,一位廣東客戶拿來一張圖片,問可不可以為他仿制一件圖片上的平頭案。林慶財讓對方把圖片留下,兩個月后來看貨。
林慶財親自動手制作……兩個月后客戶來看貨,一件明式平頭案出現在眼前,古雅雍容,淳樸凝重,海南黃花梨的桌面溫潤如玉,桌沿和桌腿上的云紋雕刻無比精致。客人又驚又喜,當場便以高價買走了此件平頭案。
客戶走后,林慶財對中國古典家具萌生了更大興趣,找來艾克編著的《中國花梨家具圖考》和王世襄編著的《明式家具珍賞》開始研究。林慶財完全被中國古代家具的美及其文化內涵所迷住了,他開始尋找并大量收購黃花梨、小葉紫檀等珍貴硬木,并根據圖考進行仿制。
那時,因受國外收藏中國古典家具熱潮的影響,廣東、北京等地已率先興起了仿古家具生意與市場,閉塞的仙游縣還只有林慶財一人因熱愛而在潛心研究與摸索中。1998年前后,更多的木作手工藝人進入林慶財的木雕廠,漸漸涌現出許多能工巧匠,其中不乏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者,慶財木雕廠日漸成為了創作明清家具與工藝精品的傳統工藝殿堂。
五足內卷圓香幾、海南黃花梨太師椅、海南黃花梨雙月洞架子床、小葉紫檀雕百子羅漢床、小葉紫檀多寶格博古架……在林慶財的帶領下,慶財木雕廠成功創制出了一件件精美雅韻的古典家具。
產品完成后就跟以前的老客戶打聲招呼,很快就被買走了,沒有宣傳與推廣,僅憑口碑相傳,慶財木雕廠在古典家具圈子里逐漸有了名氣。為了展示木雕工藝品和古典家具產品,林慶財將工廠前面的平房拆了重新修建了一座雄偉壯觀的六層現代建筑,將其打造成一個集展示、銷售與創作為一體的木雕閣,為當時仙游壩下工藝城的標志性建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硯祖說:“木雕閣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也是仙游木雕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的確如此,先行榜樣的力量帶動了越來越多的仙游人開始進入紅木古典家具行業,慶財木雕廠培養的一批又一批制作古典家具的工藝師和匠人,也為仙游古典家具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揮師北上創“大家之家”
至2000年,大大小小數百家古典家具企業分散在仙游縣四處,仙游古典家具市場漸成氣候,開始吸引業界人士的注意。然而,作為仙游古典家具的領軍人物,林慶財對漸漸熱鬧起來的市場狀況并不樂觀。與文化積淀深厚的“京作”、“蘇作”以及市場經營良好的“廣作”相比,“仙作”當時還只是一個初出茅廬、毫無名分與名氣的野小子。
要讓紅木古典家具高端市場認可“仙作”,必須要走出去。幾番猶豫,林慶財最終定下了揮師北上的計劃。與其他紅木古典家具企業選址古玩城、工藝街不同的是,林慶財的定位是“創辦正規的古典家具品牌,入駐北京最高端的家具商場”。
2003年,林慶財在北京注冊了北京大家之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和“大家之家”商標。準備就緒后,以“大家之家”品牌向匯集了全球頂尖家居品牌的居然之家商場申請入駐。先是去談北京海淀區的居然之家西店,得到的回復是已有同類品牌了,暫不考慮入駐新的商家。這閉門羹吃得讓人窩火,但一向平和淡定的林慶財并沒有生出半點氣餒的情緒。“我們現在就是來打天下的,哪兒有那么容易就讓你進城門的啊!”經過幾番談判,最后得到一個折中的辦法,先入駐唐山市居然之家店,如果銷售業績和市場反饋良好,再進北京店。
一年后,居然之家將“大家之家”請回了北京,并邀請進駐上海。2004年,“大家之家”先后在北京開了兩家店和一個售后服務中心,第二年,又在上海開設兩家店,并在北京建立了一個占地面積5000平米的花園式廠房。
短短時間,為什么“大家之家”能在京城激烈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林慶財坦言道:“和國外大品牌相比,我們在品牌的包裝、宣傳推廣以及營銷策略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產品擺在那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好東西。要總結我們成功的經驗,我認為一個顧客對我們產品的評價就很能說明問題:精工巧作、材真價實。”
在近幾年的中國紅木家具行業年度總評上,“大家之家”多次榮獲了“最受歡迎的中國紅木家具十大品牌”稱號,林慶財也斬獲了“紅木行業風云人物”大獎。但對于中國紅木家具行業的品牌建設問題,林慶財很贊同品牌運營學專家的總結:“走出了巷子,還沒掀起蓋頭”。他說:“過去這十幾年的發展,古典家具業一直追求的是仿古,強調材質的名貴,工藝的傳承,卻缺乏當代人自己的審美與設計。接下來,‘大家之家將產品定位于傳統與創新的完美結合,華麗與儒雅的融匯貫通。”
在中國古典家具行業,福建“仙作”以異軍突起之勢,在贊譽與質疑聲中昂首領贏市場,其份額一舉超過“京作”、“蘇作”、“廣作”三者的市場總和,占據了中國紅木家具市場半壁江山,成為了中國紅木家具的風向標。
在“仙作”這支大軍中,林慶財這個名字無疑是會載入史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