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棟
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是在共產黨領導下自上而下啟動的,今后一個時期政治體制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執政黨能否善于領導政治體制改革。
政改既緊迫又艱巨
目前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有著極強的現實緊迫性。黨的十八大對于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已經作了全面規劃和部署。離2020年滿打滿算不到七年,時不我待,形勢逼人。
與此同時,也必須看到現階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艱難性。如果說黨的十三大那時候啟動政治體制改革主要是針對原有政治體制的“權力高度集中”和“黨政嚴重不分”弊端的“存量改革”的話,目前的政治體制改革已經是“增量改革”,即不僅要解決改革開放以前原有政治體制的問題和弊端,更要破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的新矛盾和新問題。目前,政治體制改革面臨的情況錯綜復雜,涉及問題繁多,改革難度加大。尤其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社會階層不斷分化,社會矛盾尖銳,弱勢群體為了維護自己利益期盼改革,而既得利益群體不愿意傷害自己利益而阻礙改革,政治體制改革面臨的困難、阻力前所未有。加之由于國內因素和國際環境影響,目前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社會情緒浮躁,給政治體制改革帶來不少困難和風險。這種情況客觀地要求作為改革領導者和組織者的執政黨必須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審時度勢的駕馭能力、統籌兼顧的領導藝術、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才能將這場改革組織好、領導好,實現政治體制改革“低投入、高產出”的邊際效應。因此,執政黨應該將領導政治體制改革的決心和勇氣與提高領導政治體制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統一起來,不僅要勇于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更要善于領導政治體制改革。
做好“頂層設計”
執政黨要善于領導政治體制改革,首先是要加強對政治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
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執政黨作為改革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應當善于統籌全局,科學地進行“頂層設計”。只有合理地制定政治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形成切實可行的思路,才能保證政治體制改革順利推進。
譬如,在政治體制改革的步驟上,我國今后的政治體制改革可不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現在起,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集中解決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
第二階段,再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在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改革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第三階段,從2020年起直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中,進一步鞏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建設成果,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理論體系和制度體系,達到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規范要求,用事實證明社會主義能夠發展更高的民主。
必須處理好幾個問題
執政黨要善于領導政治體制改革,應當注意在改革實踐中處理好幾個問題:即如何將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堅持實事求是統一起來,如何將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同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結合起來,如何在不斷擴大公民政治參與進程中始終注意維護社會穩定。
總之,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肩負著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歷史使命,完成這個歷史使命就必須提高領導政治體制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摘自2013年8月5日《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