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依舊
十年前,德國一個小鎮的文理重點中學開設了中文課,我擔任中文課老師。帕特里是為數眾多、帶著好奇學中文的學生之一,也是一直堅持到最后、學到中文高級班的為數不多的學生之一。
帕特里是個有很高語言天賦、極強學習能力的學生。他比其他同學晚一年學中文,但他到中文班后,立刻大踏步地追上了所有落下的課程,趕上并超過了其他學生。他在學校的其他功課也一直領先,成績優異。八年級時,還跳了一級。他能上大學,并且是最好的大學,還可以選最好的專業,這一點,誰也不懷疑。
那天,帕特里來向我辭別。
我問他:“你被哪所大學錄取了?”
他說:“我沒申請上大學。我在雷威庫森的一座化工廠申請了三年的職業培訓位置。”
“為什么不直接申請上大學?”我吃驚地問。按他的條件,足以選擇上任何一所德國重點大學。再說,帕特里家境很好,父親是律師,母親是會計事務所高級會計師,兩人收入豐厚,供帕特里上大學絕對沒問題。
帕特里告訴我,他一直很喜歡化學課。暑假時,經老師介紹,到雷威庫森這座化工廠實習過。他發現,在這座工廠及研究所里,有他非常感興趣的東西。于是決定,申請這座工廠的職業培訓位置,培訓期滿后,再爭取留下來。
“可我聽說,職業培訓與大學畢業待遇相差很大。沒有高學歷文憑,哪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我很為帕特里惋惜。
“職業培訓完之后,我還可以繼續申請在職上大學呀。”帕特里告訴我,這里面其實有求職技巧:通常來說,申請職業培訓門檻較低,容易進入。進去之后,只要自己努力,表現良好,一般都能留下來。有了穩定位置之后,還可以申請在職上大學。如果所選專業正是企業所需,可以向所在企業申請學費。如果企業不能支付,還可以在年底報稅時,向稅務局申請減免所得稅,等于是國家資助個人繼續深造。
這些年,帕特里朝著他自己設計的人生目標一步步踏踏實實地前行著:先是做完三年的職業培訓,然后帶著工資完成了在職大學教育,拿到了國家和企業都認可的文憑。如今,他已是企業的專業人士、技術骨干,收入并不比那些拿了博士學位的人少。而當年跟他同年中學畢業的學生,有的還在大學未完成學業,有的還懷揣著文憑正四處找工作。
在德國,像帕特里這樣的年輕人并不是個別。
托比以優異成績中學畢業后,也沒有直接申請上大學,而是申請了德國最大銀行Sparkasse的職業培訓位置。三年期滿后,他被留下來。隨后,邊工作邊參加銀行系統內的高級培訓班,拿到了被認可的文憑,并在工作和實踐中表現了自己的才干。現在,他已是這家銀行分行的部門負責人。
德國只有8000多萬人口,卻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和出口大國,這與德國企業的實力、技術和源源不斷進入企業的優秀員工息息相關。正如帕特里所說的:“優秀的人搞企業。”
(李云貴薦自《視野》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