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平 幸昌盛
項目背景
2012年10月,根據省審計廳授權, 高安市審計局派出審計組對某公司2011年度財務收支進行審計。該公司生產經營需要大量松圓木、毛竹等建材。審計人員在對該公司購買松圓木、毛竹所附育林基金專用票據審計時,發現育林基金專用票據及所蓋印章有偽造嫌疑,經移送該市公安機關偵查,認定為假印章、假票據案,犯罪嫌疑人沈某已由公安機關向檢察院起訴。這是該局成立以來移送的首例假印章、假票據案例。
1.蛛絲馬跡不放過。
根據審計計劃安排,審計組進點公司進行審計。該公司為國有重點煤炭企業,企業主營煤炭,以瘦、貧煤為主,在礦井巷道中需要大量松圓木、毛竹等建材。為保護森林資源,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國家規定對采伐銷售林木的單位和個人要按照林木產品計費價格的10%計征繳納育林基金,由各設區市、縣(市、區)林業主管部門按照管理權限負責收取。在審計實施方案中,審計組將公司購買松圓木、毛竹是否存在漏繳育林基金問題作為審計的重點之一。審計中,審計人員發現一個奇怪現象,該公司購買松圓木、毛竹應繳納的育林基金不但沒發現漏繳,反而是多繳,有的批次多繳高達4萬余元。審計人員心里很納悶。按常理,生意人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多繳育林基金,那不是傻子?在同公司有關人員交談中得知,供應商是當地人,基本上屬強賣性質,但公司要求必須提供繳交育林基金專用票據才能結算貨款。作為提供貨源的供應商,必須到當地林業主管部門繳交育林基金才能取得專用票據。一般情況下,當地林業主管部門開出的繳交育林基金專用票據都是按國家規定比例計征,為什么會存在每批次的繳交金額比應繳數都要大現象呢?該供應商繳交育林基金專用票據從何而來?審計人員決定從票據來源的合法性進行突破。
2.深挖細查現“原形”。
審計人員對該公司購買的松圓木、毛竹所附育林基金繳交票據進行仔細核查,發現湖南省某基層檢查站的印章,分別在湖南省和江西省印制的育林基金專用票據上出現的怪現象。針對這一細枝末節的線索,審計組高度重視,初步分析,印章和票據來源可能有問題。
為進一步收集線索,審計組將審計重點確定為驗證印章所在單位。按照確定的方向,兩張連號的“江西省育林基金征收專用票據A票”引起了審計人員的懷疑。其中一張0308918號,蓋有“高安市某木材檢查站財務專用章”圓章,該票據中所繳育林基金金額大小寫不相符;另一張為0308917號,蓋有模糊不清的“兩金一費”方章?!皟山稹敝械摹案馁Y金”收費項目早已取消,不存在“兩金”之說,制假嫌疑明顯。從蛛絲馬跡中找到了真憑實據之后,審計人員十分欣慰,立即將這兩張涉案票據復印,次日即到高安市林業局進行調查核實。經查,這兩張票據的號碼,在高安市以及宜春市范圍內均未發放使用,所蓋某檢查站印章與單位提供的原章比對有差異。“兩金一費”方章,在高安市從未使用過。審計組認為,木竹經銷商有偽造公章、專用票據,偷逃育林基金嫌疑,并及時將情況向局主要領導匯報。
由于銷售方是個體戶,審計手段有限,難以進一步查清,經局黨組研究,決定移送公安機關偵查,追究有關人員法律責任。
3.利欲熏心受嚴懲。
經過審計人員和公安機關協同行動,一起偽造國家機關印章、專用票據犯罪案件終于現出原形。原來,嫌疑人沈某在經營竹木時,必須向被審計的該煤炭企業提供“育林基金”征收專用票據才能結到圓木貨款,而其所提供的松圓木無該種法定票據。于是,沈某利欲熏心,動起了歪腦筋,想偽造假印章、假票據,結取貨款。經高安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偵查,查明嫌疑人沈某購買偽造假印章三枚,假“育林基金”征收專用票據三本,自2010年12月26日至2011年10月25日使用三枚假印章和七張假專用票據,偷逃育林基金18 855元。公安機關收繳了沈某的假印章和未使用的假專用票據,為國家挽回了可能造成的重大基金損失。犯罪嫌疑人沈某已由公安機關向檢察機關起訴,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審計啟示
國家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印章和票據,具有嚴肅的法律效力,有嚴格的管理辦法。偽造印章、票據或使用偽造的印章、票據,都屬于違法行為。打擊偽造印章、票據或使用偽造的印章、票據行為,通常是公安部門的職責。不過,審計人員的“火眼金睛”,也可以讓假印章、假票據現出原形。這個案例啟示我們:
1.遇事冷靜思考。實施方案要求審計人員對公司購買松圓木、毛竹是否存在漏繳育林基金問題進行審計。審計中,不但沒發現漏繳,反而是多繳。碰到這種現象,審計人員一開始心里很煩燥,感覺有點迷茫。但經過認真分析,靜下心來思考,認為多繳育林基金于理不合。但供應商又必須提供繳交育林基金專用票據才能結算貨款。有的個體私營企業只要求價格便宜,不要求提供繳交育林基金票據,供應商自然會有多余的票據,但也不可能多得離奇,應從票據來源的合法性進行突破。按照這個思路,在票據中找到了蛛絲馬跡,挖出了犯罪嫌疑人。這就啟示著我們審計人員遇到問題要冷靜思考,多問個“為什么”,才能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轉變審計觀念。傳統的審計觀念中審計人員注意力比較多集中在有無擠占挪用專項資金,有無貪污、私設“小金庫”等問題,對繳交基金的專用票據的真假較少涉及,對公安機關打擊的假印章更不會去關注。要轉變審計觀念,發揮審計查錯糾弊、去偽存真的作用。
3.做足審前“功課”。審計工作者要分清假印章、假票據,揭露其“障眼法”背后的違法違規行為,應該做足審前“功課”,在審計每一家單位之前,應該詳細了解其業務性質、分析業務范圍及業務審批流程,才可能真正做到“火眼金睛”,讓假印章、假票據無處藏身,現出“原形”。(作者單位:高安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