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瑞鶴 彭永

金秋送爽,天高云淡。魅力驛城,喜迎賓朋。9月6日,一年一度的“農洽會”(全稱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在人們的期待中如約而至。為了迎接這一盛會,河南省駐馬店市精心準備,裝扮一新:街道寬闊整潔,高樓林立、綠樹成蔭。
記者步行走過一段青草環繞的石板小路,來到“農洽會”的開幕式現場——天中廣場。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農洽會”容顏變換。除了周圍矗立的建筑和涌動的人潮外,廣場上缺少了高懸的彩球和飄揚的彩旗,更沒有五色的鮮花和火紅的地毯。“簡裝”出場的“農洽會”,非但沒有給人以物是人非的感覺,反而顯得格外親切。
從1998年開始,“農洽會”現已在駐馬店成功舉辦16屆。年年歲歲“會”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16年歲月變換,斗轉星移,這一國家級的農業盛會,緊跟著時代發展步伐,在駐馬店這片廣闊肥沃的土地上茁壯成長,開枝散葉,并和八方商客一道,共同演繹了一段我國農業奮進崛起的華美樂章。
登上了東西合作大舞臺
地處中原腹地的駐馬店,素有“中原糧倉”“中州油庫”和“芝麻王國”的美稱,是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全國第九產糧大市。駐馬店常年糧食產量130多億斤,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1/25;油料產量是全國的1/35,其中芝麻產量居全國第一;肉、禽蛋總產量常年分別保持河南省第一、第二,全國消費的每100斤肉、禽蛋中,就有1斤出自這里。在駐馬店九縣一區中,正陽、泌陽、平輿三縣分別是全國花生、香菇、芝麻產量第一大縣。
然而多年來,和許多農業大市一樣,駐馬店的經濟并不發達。如何使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優勢得以充分開發和利用,成了駐馬店人一直探索的重大課題。
機會出現在1995年。那一年,中央為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步伐,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鄉鎮企業東西合作工程。駐馬店毫不猶豫地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提出了全市經濟發展以鄉鎮企業為突破口、鄉鎮企業發展以東西合作為突破口的發展戰略,并自1996年起,在全國率先啟動鄉鎮企業東西合作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1997年,駐馬店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范區”,緊接著在1998年,駐馬店果敢地承辦了“全國首屆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按照“搭臺、招商、洽談、落戶、發展”的科學路徑,駐馬店一鼓作氣登上了東西合作的大舞臺。
“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也就是“農洽會”的前身。在首屆盛會上,特別是招商引資和項目合作方面顯示出的振奮人心的巨大魅力,引起了全國各地對東西合作的高度重視。
于是,各方一致認為,作為國家部委主辦的以東引西進、中西部大開發為主題的大型投資促進活動,“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此后每年秋季都在駐馬店如期舉辦。其目的是為廣大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一個了解行業發展動態、了解投資方向、了解先進技術、了解市場動態以及解決問題的重要渠道,共同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從此,在與“蘭(蘭州)交會”“烏(烏魯木齊)洽會”等一起享譽國內外同時,“農洽會”也成為農業部在省轄市級保留的唯一常態性“國字號”盛會。
響亮的城市名片
16年東西合作,16年探索創新,16年發展共贏!
從1998年第一屆“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到今年的“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16年來,“農洽會”年年都有新主題、新特色、新重點。
駐馬店顯然沒有辜負所賦予的偉大歷史使命,以辦會為橋梁,創新農業發展理念,以農產品加工業為載體,打通農產品加工轉化通道,實現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的良性互動。16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農洽會”已經成了展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
連續16年辦會,“農洽會”也順理成章地成為駐馬店市加快發展的平臺、對外開放的平臺、擴大影響的平臺、展示形象的平臺。
現在,世界500強企業和中國500強企業紛紛到駐馬店搶占先機。很多客商扎堆在這里投資興業。駐馬店本土企業也像雨后春筍般涌現,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小到大,迅速崛起。
據統計,承辦“農洽會”以來,駐馬店共簽約投資3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業項目及其他項目7000多個,已累計引進市外資金450多億元,這其中不乏國內乃至海外的明星企業,如香港華潤、日本住友、英國愛農、中國昊華、山東魯洲、中集集團、維維集團等。特別是天方集團與日本住友、藍天集團與平煤集團、華駿車輛與中集集團、駿馬化工與中國昊華等實現了戰略性強強聯合,進一步做大做強了駐馬店的優勢產業。
駐馬店還借助“農洽會”這張響亮的城市名片,大步邁出封閉的黃淮平原。同時與河南省外的50多個市縣、400個鄉鎮結為長期合作伙伴,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發展中的重要支撐點
伴隨著“農洽會”一起成長的駐馬店,現已成為跨國公司眼中最具投資潛力的中國城市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的旅游城市。
通過辦會,駐馬店發展日新月異。石武客專和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把駐馬店送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冷水河疏通工程、練江河治理工程及一系列環境整治工程還市民碧水藍天,市內在建和已建設好的廣場、小游園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個休閑的好去處,一個個惠及民生的大項目正帶領駐馬店工業迅速崛起。
通過辦會,駐馬店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駐馬店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由16年前的15平方公里發展到今天的70平方公里,人口由20多萬達到60萬,城鎮化率達33.4%,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形象明顯提升,吸納集聚、承接承載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
如今的“農洽會”,不僅是提高駐馬店城市品位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載體,更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以“農洽會”為契機,駐馬店推動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促成了一大批效益好、規模大的項目落戶各產業集聚區。目前,駐馬店12個產業集聚區總規劃面積150.5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80.44平方公里;驛城區裝備制造、遂平食品加工、確山生物科技、泌陽電子和食品、平輿制革等一批特色產業聚集,初步形成了產業發展與城鎮發展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格局。
數據顯示,“農洽會”已經助推駐馬店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2012年,駐馬店市完成生產總值1373.6億元,與辦會前的1997年相比,年均增長10.7%;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8.9億元,年均增長13.4%;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5.5億元,年均增長17.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99元,年均分別增長11.7%和9.6%。
越來越有“國際范兒”
9月8日,2013年“農洽會”在駐馬店市落下帷幕。在突出務實、節儉、高效的基礎上,與往屆相比,本屆更有特色。
早在今年8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副省長王鐵就現場向記者推介,本屆農洽會要品出“五種味兒”:“農”味兒很足,這個農是農村的味道,農業的味道;“商”味兒很厚,今年“全國農洽會”更名為“中國農洽會”,一字之改,賦予了農洽會新的內涵,走向了國際化、市場化;“中”味很醇,河南人愛說“中”,河南具有不可比擬的區位優勢,現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文”味很厚,河南已經步入朝氣蓬勃、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原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置身其中,會讓人流連而忘返;“親”味很濃,“全國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想在河南認認親、尋尋根,體驗農耕文明,就來河南吧。
“合作、綠色、科技、發展”是本屆“農洽會”的主題,秉持“行政組織、企業主體、多方參與、社會服務”的辦會原則,“農洽會”將“投資貿易洽談、科技成果發布、技術裝備展示、科企銀企對接、產品展銷推介、專題發展論壇”六大功能融為一體,圍繞農產品加工業投資項目洽談簽約、科技成果發布、主食裝備現場演示交流、經銷商產銷對接、中歐技術交流、江西科企對接專場和參展產品評定等,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此次“農洽會”雖然沒有向各省下達展位指標,不要求各省廳局領導帶隊,但仍然吸引了全國30個省(區、市)參會參展。據有關統計,本屆農洽會,河南省外代表團有83個,參會企業5600多家,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有83家,1.8萬名客商中河南省外客商6500多人,國外客商190人。會議期間,共有164個項目進行了現場簽約,投資總額519.8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2個。
“農洽會”農產品加工業科研成果項目發布暨簽約儀式上,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等34家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參加了科研成果發布,375項科研成果正式亮相,其中89項科研成果找到“婆家”。
本次產銷對接洽談采購會還吸引了跨國零售企業、河南省內外大中型連鎖超市等農產品采購商78家,農產品基地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農產品供應商200余家,9月6日的簽約儀式共簽約“農超對接”“農批零對接”直采和直供協議項目16個,協議簽約金額2.47億元。
作為2013年“農洽會”新設項目,令人矚目的中歐農產品加工技術交流會在9月6日舉行。此次中歐在農產品加工技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將會進一步拓寬中國與歐盟的合作渠道。
毋庸置疑,本次“農洽會”無論從項目還是從品質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歷經16年磨煉,根植于駐馬店的“農洽會”,越來越有“國際范兒”。誠如許多參會領導和客商所言,在“農洽會”的影響和推動下,中國農業從未像現在這樣吸引如此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