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初秋時節,金風送爽。駐足安陽縣現代農業示范區,成片的果林誘人眼目,旱作全膜的田壟如海浪般反射著白光,配上錯落有序的灌溉系統,還有那些辛勤勞作的身影,仿若一幅大寫的潑墨畫卷。到處是嶄新的希冀,到處是和諧的律動,一座農業現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近日,安陽縣副縣長唐純家就該縣現代農業發展特色、林業發展亮點,以及畜牧業如何轉型蓄勢、縣域經濟如何度勢振興等問題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
現代農業激活沃野
記者:安陽縣連續10年實現糧食增產,連續3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請問保障糧食增產豐收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唐純家:近年來,安陽縣按照“穩定面積、主攻單產、調優結構、增加產量”的糧食生產發展思路,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大力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設施完善、農機裝備齊全、技術集成到位、優質高產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糧食生產核心示范區。同時,不斷探索研究推廣農業生產先進技術,堅持走科技興農之路。在農業生產上大力推廣“一集成五統一”糧食高產創建模式,推廣精量勻播、玉米“一增四改”等技術;依托種植業合作社,大力開展統防統治;深入開展“百名農技人員包百村”活動,通過推廣先進種植技術,實行良種良法配套,為糧食增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安陽縣還專門成立了高標準糧田建設領導小組,加強組織實施,積極推進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和高產創建集成技術推廣,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為創建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69.47萬畝,較2011年的168.53萬畝增長0.56%,綜合畝產408.4公斤,較2011年的401.6公斤增長1.69%;糧食總產量69.22萬噸,較2011年的67.68萬噸增長2.28%。到2015年,安陽縣的高標準糧田預計超過35萬畝,糧食生產能力將實現歷史性跨越。
在提高糧食總產的基礎上,安陽縣依托糧食核心區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升級,著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群,探索實現糧食產業由“田間”到“廚房、餐桌”再到“營養貨架”的根本性轉變,扶強扶大泰豐食品、康億、三和面業和銀江面業等加工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糧食產業化水平。
記者:瓜菜菌產業也是安陽縣的支柱產業之一,它在確保高效農業示范園建設和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目標的實現方面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唐純家:今年以來,安陽縣重點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在農業主導產業相對集中的區域,集中力量,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規劃建設一批布局合理、要素集聚、科技和設施先進、機制完善、經濟效益和示范帶動明顯、就業多元化、農民職業化的現代農業園區,加快提升現有崔家橋清河、呂村綠康蔬菜、納川三農食用菌等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的效益,擴建永和錦隆高效農業示范園區規模,建設兩條高效生態農業精品線,建設瓜菜菌生產基地9萬畝,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支持創建國家級蔬菜標準園。目前,全縣瓜菜菌生產正在向專業化、設施化、園區化發展,由東到西,一條充滿生機、富有活力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也正在安陽縣全境次第鋪開。
其次,積極發展冷藏保鮮菜、凈菜處理等加工業,延伸瓜菜菌產業鏈條,引進發展一批復合蔬菜食品、蔬菜功能成分提取等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加工企業,打造一批市場影響力大、信譽好、質量高的瓜菜菌品牌和精深加工產品,建成全國知名的瓜菜菌生產基地。
第三,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6%以上,有機、綠色、無公害等“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達到20個,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到2015年,畝效益1萬元以上的溫棚設施高效農業和畝效益5000元左右的立體高效農業將分別達到8萬畝,瓜菜菌產業會成為城鄉居民的“菜籃子”、農民增收的“錢袋子”。
記者:安陽縣在農業發展上有著怎樣的遠景規劃?
唐純家:發展農業,沒有優勢,就要將環境變成優勢;沒有資源,就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將產業打造成資源。
按照安陽縣現代農業發展三年規劃,今后三年,安陽縣將以現代農業園區和高標準糧田建設為載體,緊緊抓住培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這條主線,突出抓好農業產業化集群、現代農業園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技術服務創新和生態循環農業建設“五大工程”,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促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安陽縣將圍繞十大產業壯大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集群龍頭企業,提升龍頭帶動能力,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加大對現有龍頭企業的支持,精心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十大農業、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著重培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拉動生產基地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
興林富民促發展
記者:“興林富民”是國家林業發展的目標,安陽縣是如何以林業助農增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
唐純家: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倡導下,重點加強林業產業扶持和指導,在搞好生態綠化的同時大力發展特色園林、林下經濟產業,作為林業發展的主導。以“興林富民”為宗旨,充分發揮林地資源優勢和林蔭空間優勢,組織開展林下種植、養殖、林下產品加工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統一。
安陽縣林業發展亮點紛呈,尤其是在特色園林上,全縣持續推進造林綠化重點工程,每年人工造林2萬畝,飛播造林2萬畝,大大提高了縣域森林覆蓋率。在北嶺區,通過土地流轉,采取大戶承包的方式,實施北嶺綠化工程,逐步實現城市增綠、森林包圍城市目標。按照“路修到哪里,樹就栽到哪里”的要求,采用多樹種、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打造高標準生態廊道網絡體系,現代林業產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
近年來,安陽縣新建17個百畝以上林業生態觀光園;開發建設化象儐河生態園、梓森生態園、貝爾春天生態園、九州生態園、馬鞍山森林公園等生態園區;大力發展集休閑、觀光、旅游、采摘等都市休閑觀光林業;充分挖掘林業資源,發展林下生態種植、養殖,提高林下經濟綜合效益。如今,水長山峻的安陽縣,不僅有養眼的風光,更有傳奇的林業,老百姓成了惠農政策的受益者。
記者:在推進生態林業產業發展的同時,安陽縣是如何利用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經濟、帶動農民致富的?
唐純家:資源就是財富,資源就是優勢。安陽縣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通過抓園區、擴縣城、興產業,使農林牧各業實現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
因為有政府的引導,現在農民投身于發展林業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很高。村里的花卉基地,經常有縣內外的人來參觀學習或購買種苗,僅此一項,人均增收百元以上。僅2012年,全縣林下養雞戶發展到50余戶,養雞140萬羽;林下養羊戶20余戶,養羊2000余頭,林下養殖業總產值達1.2億元。可以說,林下經濟是個聚寶盆,可以讓大地增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源。發展林下經濟,更是雙贏效果,安陽縣將爭取做到“鎮鎮有典型、村村有示范”。
借力畜牧業提速經濟
記者:畜牧業是安陽縣的傳統產業,也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在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方面,安陽縣做了哪些工作?
唐純家:安陽縣要繼續做大做強塊狀經濟,必須大力發展畜牧業,實現畜牧生產由粗放、低效向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高效化轉變。
信心滿滿,必然會帶來口袋滿滿。安陽縣重點對永和同德金華、崔家橋富有、倫掌龍潤眾成、北郭蘭廷犇騰肉牛場、呂村臻洋、圣三、安豐金戊和優特肉羊場等20家規模養殖場進行擴建、改造,新上10家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012年,全縣畜牧業產值達13.21億元,肉、蛋、奶產量分別達5.21萬噸、7.39萬噸、3.96萬噸;家禽存欄913萬只,養豬80萬頭,養牛8.58萬頭,養羊10.82萬只,各類畜禽規模飼養場(戶)4427家,規模飼養比重突破80%。預計到2020年,安陽縣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將達到300個,規模養殖比重達到90%,畜牧產值比重達到45%,順利完成畜牧業強縣的目標。
記者:通過這些數字,我們看到了安陽縣畜牧業的強勁發展勢頭,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是什么?
唐純家:下一步,安陽縣的目標是:提升畜牧業科技化水平,畜禽良種率達85%以上,規模場標準化比重突破50%,鞏固生豬、家禽傳統產業,突出抓好牛羊新興產業,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規模場標準化建設和無公害認證工作全面推進,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場戶。同時,進一步落實畜牧業各項政策,爭取各級發展資金,完成標準化場改造項目、菜籃子工程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創建全省、全國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
目前,迅猛崛起的畜牧產業不僅成了安陽縣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麗板塊,而且已經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動力之源。
如今的安陽縣,處處彰顯著生機和活力,農業、林業和畜牧業的“三業并興”,正在助推安陽縣寫就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