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張璐
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包括林下產業、林中產業、林上產業。林下經濟投入少、見效快、易操作、潛力大。發展林下經濟,對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開辟農民增收渠道,發展循環經濟,鞏固生態建設成果,都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提高宣傳力度,落實林改配套政策
各級林業部門都要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采取開辟宣傳欄、印發宣傳資料等方式,大力宣傳發展林下經濟對促進農民增收的益處,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大力宣傳發展林下經濟的途徑、模式和關鍵技術,提高農民群眾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水平;大力宣傳發展林下經濟的成功經驗和典型事例,做到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統籌安排,科學規劃
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講求實效”的原則,明確林下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確定任務目標。規劃制定過程中,要把發展林下經濟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相結合,與畜牧業發展相結合,與農業科技推廣相結合,與扶貧開發相結合,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相結合,多角度、深層次地發掘林下經濟的發展潛力。要根據群眾意愿,圍繞林下養殖和林間種植做文章,科學選擇種養模式,因地制宜,宜養則養、宜種則種,不能盲目發展。
培育龍頭,示范帶動
要把培育壯大產業龍頭作為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鼓勵種養戶搞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實施品牌戰略,不斷做大做強,林業、科技、農業、畜牧、扶貧等部門要各自選擇2~3個種養戶作為自己的基地或示范點,進行重點培育,促其上檔次、成規模,催生扶強一批專業化林下經濟龍頭企業,帶動更多的群眾投身林下經濟發展。
強化服務,合力推動
發展林下經濟,涉及各行各業,覆蓋千家萬戶,需要眾多部門精誠合作、優勢互補、協調服務、形成合力。一是搞好技術服務。由縣科技部門牽頭,成立專業縣技術服務隊,整合技術服務資源,深入實地開展技術服務,加強技術培訓,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不斷提高農民技術骨干和示范戶的專業技術、技能水平。同時,密切關注林下經濟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經驗,搞好適宜林間種、養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推廣工作。二是搞好資金服務??h、鄉財政應根據工作需要,每年列支一定的專項資金,給予重點扶持,鼓勵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大上級扶持資金整合力度,在不違反項目使用范圍和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與林下經濟結合起來,進行整合和捆綁投入,共同促進林下經濟快速發展。金融部門要將林下經濟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加大信貸支持。三是搞好市場服務。積極培育市場營銷組織,成立行業協會,大力發展經紀人隊伍,加強市場研究,建立市場預警機制,使群眾能夠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風險,使林下經濟種(養)得好,賣得出,效益高。
強化責任,嚴格獎懲
把發展林下經濟列為鄉(鎮)年度重點工作,簽訂目標責任書,實行責任推進,年終嚴格獎懲。具體方法:一是成立林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指導督查有林地資源的鄉鎮進行規劃管理,并成立相應機構,制訂發展規劃、工作措施和獎懲辦法。二是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和激勵機制,將林下經濟發展目標分解到對應鄉鎮和村,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目標,嚴格考核,實行目標管理,納入各級黨政機關的年終考核。三是實行職能部門包括督導責任制,縣林業、農業、畜牧、科技等涉及農系部門對縣內有林地資源的鄉鎮實行掛包督導,幫助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和扶持種養大戶,組建協會、合作社等中介組織,不斷提高林下經濟組織化進程。
總之,林下經濟是實現從平面林業向立體林業跨越、從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的助推器,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引擎。
作者單位:河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