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李蘇
豫北安陽縣,猶如鑲嵌在中原大地上的一顆明珠。近年來,產業優勢、現代農業發展優勢、交通區位優勢逐漸顯現,安陽縣的經濟總量在安陽市所轄縣(市)區中名列前茅。
一方方糧食高產示范田,一排排標準化果蔬大棚,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型沼氣工程,一處處高標準養殖小區,一個個設施齊全的生態園……行走在安陽縣的綠色沃野,感受著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的“變奏曲”,令人無比振奮。
豫北糧倉名不虛傳
農業是安陽縣的傳統優勢產業,作為豫北產糧大縣,安陽縣委、縣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糧食生產。尤其是中東部平原地區,土地肥沃,水資源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無霜期208天,發展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已形成小麥、玉米、棉花三大優勢產品,小米、紅薯、大豆、花椒、蘑菇等農產品也以其優良的品質享譽省內外。
“種莊稼就好比帶娃娃,若不依靠科技精心管護,就很難豐產豐收。我們除了時常對農民進行定點培訓外,專家還會天天盯在地頭進行指導。”安陽縣農業局局長張艷青說。
據了解,安陽縣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項目帶動,部門聯動;綜合配套,規模經營;集中投入,集成示范”的總體思路,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大力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2012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69.47萬畝,較2011年增長0.56%,綜合畝產408.4公斤,較2011年增長1.69%;糧食總產量69.22萬噸,較2011年增長2.28%。截至2013年8月,安陽縣已累計整合各類項目資金3億元用于高標準糧田建設,已建成旱能澆、澇能排、溝相通、渠相連、田成方、樹成行、土壤肥、技術先的高標準糧田21萬畝,包括在瓦店鄉建成的5萬畝高標準糧田核心示范區;連續10年實現糧食增產,連續3年榮獲全國、河南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沼氣建設獨樹一幟
近年來,安陽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農村沼氣建設,每年將沼氣建設作為十件實事之一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列入重點工作常抓不懈,全縣的沼氣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在安陽縣,“不見炊煙繚繞起,沼氣一點飯菜香”的“低碳生活”正在逐步成為農民生活的新時尚。為解決永和鄉新苑社區供暖供氣需求,永和鄉啟動建設了安陽市首個與新農村社區配套的大型秸稈沼氣工程。該工程占地3500平方米,總投資350余萬元,設有兩個容量1000立方米的發酵罐和儲氣罐,日產沼氣1600~2000立方米,能滿足新苑社區1200戶使用,還可年產固體綠色有機肥3000噸。該縣已形成秸稈、牛糞產沼氣、沼氣供農戶、沼渣沼液還田生產綠色農產品的循環經濟新格局。
在永和新苑社區村民路和印的家里,一打開開關,“砰”的一聲,沼氣灶閃著青色的火苗燃燒起來。他一邊燒水一邊感慨地說:“自從有了沼氣,我們和城里人一樣一擰開關就能燒水、做飯、照明、洗澡,使用沼氣不光干凈,還方便,一個月能省100多塊錢呢!”談起集中供應沼氣的好處,路和印話語中滿是欣喜。
目前,安陽縣已累計發展沼氣用戶8萬余戶,建成大中型沼氣工程192座,其中大型集中供氣工程30座,沼氣發電4處,沼氣普及率達到36%,32萬農民用上了清潔能源,年節支6400余萬元。該縣連續4年被評為“全省農村沼氣建設先進單位”,連續7年被評為“全市農村沼氣建設先進縣”。河南省、安陽市領導多次考察該縣沼氣建設工作并給予了高度評價,被稱為沼氣建設的“安陽模式”。
土地流轉方興未艾
安陽縣積極引導農民開展土地經營權流轉,把土地轉包給農業企業和經營能手。大戶們通過出租、轉包、互換、轉讓、投資入股等形式,實現了土地由昔日的“小農式耕種”到如今的“航母式經營”。據統計,全縣土地流轉面積32.2萬畝,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30%;流轉土地經營權農戶達4.3萬戶,占農戶總數的20%。在呂村鎮建設了安陽縣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建成了13個鄉級土地流轉服務大廳,建立健全了各項工作制度,使土地流轉日常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全縣土地流轉呈現出形式多樣、秩序規范、范圍擴大、主體多元等特點。
“俺通過土地流轉,種了3000多畝地,多虧黨和政府的政策好,加上縣里的專家經常來講課,如今,農民種糧食可省心啦!”種糧大戶康偉在一旁說。
都說“櫻桃好吃樹難栽”,安陽縣堅持把推進土地流轉、發展高效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突破口,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涌現出了一批標準高、帶動能力強的先進典型。
在安陽縣農業局副局長耿再俊的帶領下,記者一行來到位于安陽縣曲溝鎮的納川三農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占地200畝,總投資2.6億元,是一家集食用菌制袋、培養、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龍頭企業,主要生產杏鮑菇、平姬菇、白靈菇、雞腿菇等,日產鮮蘑70噸。規模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納川三農公司堅持“公司+科研所+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之路,一期項目工程順利投產,10個標準化廠房和臺灣自動化育苗設備投入使用,已安排農村勞動力近200人。項目二期工程將投資1.5億元,每年安排農村勞動力600余人,直接帶動上千家農戶參與高標準食用菌種植,實現年產值2.16億元,年創利稅5640萬元,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該公司堅持標準化生產,及時申報認證“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為國內市場提供放心食品。
今年,安陽縣已注冊家庭農場50多家,涉及糧食、蔬菜、食用菌等多種類型,土地流轉面積約8500畝。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迅速發展,進一步增強了農業發展的活力。
產城融合互動發展
作為農業大縣,安陽縣一直不斷尋求農業發展的新方向。“為了實現惠民強縣的總目標,今后更長時間,安陽縣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為構建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體系奠定基礎,真正走出一條具有安陽特色的強縣之路。”耿再俊說。
在安陽縣,泰豐食品遠近聞名。河南泰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知名的速凍食品生產企業,以水餃、湯圓、粽子、面點生產銷售為主,以鮮嫩的口感、豐富的營養、方便的食用方式,受到了全國消費者青睞。經過堅持不懈的跨越式發展,先后被河南省政府授予“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河南省產品質量管理卓越企業100強企業”等。近年來,泰豐食品直接帶動農戶2萬戶,帶動農民增收8000萬元,安排就業800多人。并資助公司周邊村莊修路改善交通狀況,資助困難家庭,為周邊農戶提供崗位,讓農民既拿租金又拿薪金,過上了“旱澇保收”的新生活。
河南是中國優質小麥的主要種植基地。在獨特區域環境下蓬勃發展起來的三和面粉有限公司,占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總投資2200萬元。該公司用產業化方式提升農業,用品牌化戰略經營農業,引進國內先進的制粉生產線,日處理小麥600多噸;以中原優質小麥為原料,經過精心研制推出的“三和”牌和“科盛”牌兩大系列面粉,包括高筋特精粉、特精粉、特一粉、饅頭粉、餃子粉、燴面粉等,先后獲得河南省著名商標和河南省優質產品等榮譽稱號,深受廣大客戶的好評,公司也被評為河南省誠信民營企業。
“連片的土地,統一的輪作,標準化作業”這些現代農業的標志在安陽縣初顯身姿,并以燎原之勢帶來良好效益。安陽縣農業局局長張艷青說,要按照“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通過工業化推進城鎮化,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
數據顯示,目前安陽縣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705家,注冊資金達2.9億元,入社會員6.3萬人,帶動農戶12萬戶,社員因入社每戶年均增收3500余元;培育種糧大戶250余家,其中百畝以上種糧大戶52家,千畝以上種糧大戶6家。
事實上,“強產業,建新城,惠民生,促幸福”,是安陽縣一直謀劃從“崛起之實”到“崛起之勢”的發展思路,也因此成為描繪產城互動藍圖的框架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