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虔
地處粵東沿海的革命老區陸豐市是廣東省重要的漁業生產區域。一直以來,老區人把大海比喻為“聚寶盆”,海洋漁業經濟的發展好似在聚寶盆暢游中攬“金”抱“銀”。近年來,該市抓住機遇,瞄準海洋特色經濟的發展,轉型調結構,養殖和捕撈水產品總產量、養殖面積和產值年年攀升,漁業總產值達15億元。去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051元。
陸豐市海岸曲折,港灣眾多。由于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現代生產發展資金的注入,再加上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服務,極大地激發了老區漁民的生產積極性,海洋特色經濟實現了由散戶向集約、由傳統向科學、由粗放向標準的轉變。漁民依靠科技拓寬捕撈業,在該市漫長的海岸線,已逐步形成海岸帶、海灣、海島、近海、遠海以及陸域協調發展等多層次的海洋開發新格局,水產品精深加工、遠洋捕撈、名優養殖基地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發展的水產類有海產魚類110多科140多種,淡水魚類20多科30多種,養殖品種有甲魚、海馬、馬鮫、鯧魚、對蝦、蟹、牡蠣、扇貝、貽貝、海參、角螺、海膽、鰻魚等。在碣石、甲子等港口,新近引入的龍頭養殖企業,促動了漁民參與合作養殖,“養、購、銷”一體化模式日臻完善。該市目前有工廠化鮑魚養殖基地25個,深海和淺海的網箱養殖也遍及沿海各鎮。
魚汛季節,在烏坎港灣和碣石鎮的水產品批發市場,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一片忙碌景象。該市沿海各鎮強化港口、碼頭的配套設施建設,開辦漁業流通市場,拓寬銷售渠道。與此同時,還十分注重愛護“聚寶盆”,興辦污水處理廠,修筑沿海圍堤,伏季休漁等等,采取多種措施保護海洋環境。
陸豐市海洋漁業特色經濟的不斷增效益,給老區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老區人圓幸福夢增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