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霞飛
在商場看中一款商品后,用手機付款,回家一看,商品已經在家等你;汽車可以直接上網,連接到你的云賬戶后,自動播放你喜歡的音樂;無需撥打人工電話,打開手機搖一搖,附近的出租車就會知道你需要用車;在辦公室里,你可以關閉家里的空調。這些都將不再是科幻片里的情節,而是正在逐步走入我們的生活。
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移動互聯網時代已悄然來臨。就像十幾年前互聯網業務剛剛在中國興起時一樣,又一個劃時代的變革使無數創業者和用戶為之瘋狂。中國互聯網的大佬們拼了命地“跑馬圈地”,都想搶占移動互聯時代的高地。無論是醫療行業、教育行業還是金融市場,都緊密地與移動互聯網結合起來。
在5月8日召開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現身,大談移動互聯網的現狀與機遇。在展覽區,新浪微博、UC瀏覽器、91無線、小米、樂逗游戲等紛紛設立展廳,人頭攢動。記者全程參與大會,并采訪了多位專家和移動互聯網管理者,深入了解移動互聯網的機遇。
“移動互聯網更加開放,創新更加活躍,業內不斷涌現出大批優秀的移動應用和創新技術公司、移動云計算平臺,智能手機平臺等業務和技術的發展更是讓我們看到了移動互聯網未來的巨大發展潛力。”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黃澄清在大會發言時表示,中國乃至亞洲地區逐漸發展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具潛力的移動互聯網市場,既備受全球各界關注,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商機無限
有這樣一個小調查:如果一個人出門以后忘了帶一張信用卡,測一測他有多大概率回去拿?結果發現這個概率并不是很大,因為他的錢包里有別的卡片或者現金。但這個人如果出門沒帶手機,他會怎樣?結果發現大多數情況下一定會回去拿手機。
“人們始終都在低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對于他們各自產業帶來的變化。”李彥宏以一個具體案例來闡述移動互聯網對傳統搜索習慣的顛覆,“在PC(個人電腦)上用百度搜索麥當勞,第一個是麥當勞網站。可手機搜索,人家想知道距離最近的麥當勞是哪一個,電話是什么,能不能送外賣甚至排不排隊。”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機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通訊工具。正如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在2009年一次演講時的預言,手機已經替代PC成為大眾最常用的終端。
移動互聯網,簡單來說就是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二者結合為一體,利用移動設備隨時隨地享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主要是在2008年前后產生的,特別是iPhone等智能手機出現后才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迅速發展。
1999年,日本在全球最先推出移動互聯網。隨后中國跟進,之后的七八年發展緩慢。到2008年,隨著中國電信3G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用戶的增加,加上北京奧運會的影響,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逐漸走上正軌。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更是迅猛爆發。工信部公布今年第一季度統計數據顯示,移動互聯網用戶凈增1394.1萬人,總數達到8.17億人,移動互聯網流量增幅超過50%。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和手機上網用戶的激增,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悄然來臨,并在2012年創造出767.5億元的產值,預計2014年將超過1900億元。
目前國內手機用戶有10.5億人左右,而移動互聯網用戶就超過8億人。業內人士預計12億人是手機用戶的峰值,國內移動互聯網潛在用戶數量還有翻倍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國內移動互聯網領域發展前景廣闊。隨著2013年3G用戶爆發式增長以及用戶的碎片化時間,移動互聯網將面臨超過桌面互聯網更大的市場空間,也將會對社會發展、經濟轉型產生重要的影響。
“國內移動互聯網發展從規模、收入、成熟度和技術來看,大部分都領先于國外或者是比較領先的。”黃澄清表示,“隨著中國與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在3G業務領域的合作,中國乃至亞洲地區正逐漸發展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具潛力的移動互聯網市場。”
搶灘市場
在可觀的市場預期下,新興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和傳統互聯網巨頭,紛紛瞄準移動領域,加大投入力度。除互聯網三大巨頭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在跑馬圈地外,眾多商家紛紛推出各種移動應用,試圖搶灘移動互聯網這個大市場。
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在全球范圍內,App Store的應用數量已經超過100萬人,Google Play和Windows Phone商店的應用數量分別為78.5萬人和13.6萬人,2012年全球移動應用商店收入約363億美元。同時,中國手機應用商店已經超過100家。
在應用類型方面,無論是Android還是iOS平臺,游戲都以壓倒性優勢超過其他類型應用,成為被下載次數最多的應用類型,游戲的下載次數Android平臺占比為34.7%,iOS平臺占比為28.5%。除騰訊外,網易也涉足手機游戲市場,盛大、完美世界等紛紛表示要將戰略重點轉向手機游戲。
不僅僅是游戲,移動互聯網的高速增長促使手機應用快速發展,手機APP(第三方移動應用程序)更為豐富和多元化,正逐漸滲透到衣食住行各個領域,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其他應用層出不窮。網絡購物、團購、美食、生活資訊、地圖、旅行、天氣、導航、健康、電影等App迅速發展,如新浪樂居推出的房產類應用、趕集網推出的生活分類信息,又如墨跡天氣、大眾點評等。用戶以前通過電腦實現的功能應用如獲取資訊、購物、查看地圖等現在都能通過手機實現,移動應用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在信息時代的日常生活。
在移動支付方面,移動互聯網帶來了11億手機用戶和7123億元的市場前景,使移動支付成為各大商家的必爭之地,同時,銀行也在極力爭奪這塊地盤。2012年,招商銀行聯合HTC(宏達)發布我國移動支付標準,隨后首個移動支付產品——手機錢包誕生,之后民生銀行、中國銀行、廣發銀行也紛紛開發移動支付業務。
與此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云計算也進入大眾視線。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和金山軟件就搶先布局云計算。百度云、阿里云和金山云的推進,為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提供了可行性。
汽車制造企業也謀劃涉獵移動互聯網,一些知名企業開始開發車載應用,期待汽車能夠實現移動上網的功能。福特歐洲、亞太和非洲區連續服務總監Edward Pleet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分享了福特汽車的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
據介紹,福特計劃與QQ、百度一起合作,在車載上加入百度音樂和QQ音樂,免費給客戶使用。Edward Pleet透露,福特還計劃與百度開展合作,開發APP LINK應用,通過APP LINK可以讓用戶在車內用語音控制智能手機。
變現不易
“真正的移動互聯網爆發式浪潮還沒有到來,現在只是一個熱身,大家在跑馬圈地而已,因為無論是技術、產品、應用還是用戶市場仍處在5%、10%、15%的滲透最早階段。”正如雷軍所言,盡管各大商家紛紛搶灘移動互聯網市場,但良莠不齊的發展現狀,將給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不少隱患。
移動互聯網前景廣闊,我國用戶也相當可觀,但與國外相比,帶寬和費用仍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雖然3G網絡通信技術已成功開啟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但熱炒多年后,移動互聯網在中國始終未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爆發,除商業模式還在探索外,通信技術不夠成熟是其更深層、更本質的因素。
阿里云總裁王堅表示,隨著云計算及大數據普及,目前的通信技術遠不能滿足需求,視頻等對帶寬要求較高的應用就受到極大制約,“一旦帶寬不夠,很多應用都沒有辦法推廣”。
另外,手機應用的活躍率也并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相較于瘋狂增長的應用數量,手機用戶的應用使用情況明顯過低,66%的用戶常用應用在10款以下,用戶常用應用數量占手機應用總量的17.2%。
大量應用留存在用戶手機中但不被啟動,而對幸存的應用而言,用戶使用時間最多的是社交聊天類應用,占總時間的37.3%,其次分別是新聞閱讀、影音娛樂和游戲,而辦公商務、生活方式、健康健身和其他應用使用時間均不足5%。
“移動互聯網的碎片式閱讀習慣,使得單個APP極難獲取用戶長久的注意力,這就使得其商業價值比起PC互聯網要打好幾個折扣。”馬化騰就明確表示,移動互聯網的商業規模在短期內很難呈現,“Facebook(臉譜)也同樣遇到這樣的難題——移動端變現難。說到底,不是移動端變現難,而是不能再用PC互聯網時代的觀念來考量移動互聯網。”
而用戶更擔心的是移動互聯網的安全問題。
根據艾瑞和騰訊電腦管家的調查,2012年,大部分網民對網絡安全持不樂觀態度:70%網民對網絡安全持擔心態度,其中33.3%表示非常擔心。相比2011年,網民對網絡危險的擔心點更多集中在“金錢損失”和“隱私泄露”兩方面。“網絡安全已成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