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海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以“熱島效應”為代表的熱環境變化已成為影響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世界各國不斷對城市熱島效應進行深入研究,進而為城市規劃設計與建設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那么。何為城市熱島效應?熱島效應有何危害?熱島效應的成因是什么?如何緩解或改善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是指由于城市化的發展導致城區氣溫高于外圍郊區的現象,郊外的廣闊地區氣溫較低、氣溫變化較小,形同一個平靜的海面,而城區則呈現出一個明顯的高溫區,形同一個突出海面的“島嶼”,由于這種“島嶼”代表著高溫的城市區域,所以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熱島。
城市熱島效應的危害主要表現為:(1)酷熱氣溫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危害人體健康;(2)城市地面散發的熱氣形成近地面暖氣團,使得城市煙塵流通受阻、難以擴散,加劇大氣污染;(3)城市熱島產生的上升熱氣流與潮濕的海陸氣流相遇,會在局部地區引起暴雨,造成局部地區的自然災害;(4)導致氣候與物候失常。
城市熱島效應是怎樣形成的呢?它的成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市下墊面(大氣底部與地表的接觸面)性質的巨大變化,一方面,隨著城市高樓越來越多,使得下墊面粗糙度增大、反射率減小,致使在同樣天氣條件下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能,為城市熱島形成奠定了能量基礎;另一方面,隨著道路鋪筑率增加。原來的自然下墊面(綠地、水面等)變成了瀝青、水泥地,城市地表熱容量降低,在相同的太陽輻射條件下,它們比自然下墊面升溫更快。
2.城市大氣污染的加劇,隨著城市化發展,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及日常生活中的大氣污染物增大了城市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這些污染物如同保溫層一樣包圍在城市上空,使熱島效應在夜間尤為突出。
3.城市人工熱源的迅速增加,加重了城市熱島效應的強度。
4.城市建筑規模和布局的影響,高大建筑物會阻止太陽熱輻射的逸出,城市建筑布局不合理,會造成通風不暢、熱能水平交換困難,導致局部氣溫過高。
城市熱島效應雖然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但是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緩解或改善:
1.合理規劃城市布局,以利于城市熱島與周圍地區的空氣交換。
2.提高城市綠地覆蓋率。
如果城市用地緊張,可以采取立體綠化、屋頂綠化等多種措施,有效增加城市綠地總量。
3.增加城區水域面積。
水面蒸發吸收熱能,可以降低地面空氣的溫度:水體流動,還可帶走城市中的熱能。
4.改善城市建筑材料和外表。
建筑物墻體使用隔熱材料或在外墻與屋頂表面涂刷淺色涂料,均可提高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降低吸收率,從而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此外,每個人也要從自身做起,以自身的行動來減緩熱島效應,比如,出行盡量選乘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夏天使用空調器,溫度不要調得太低,相信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城市夏天將不再酷熱難當,城市環境將變得更加舒適。
責任編輯 蔡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