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蒙鋼 崔興飛
黃金珍貴稀少,是中國古代開采和利用最早的金屬之一,從古至今備受人們青睞。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有人佩戴由金打造的飾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黃金還被廣泛應用于通訊技術、玻璃陶瓷、建筑裝潢以及航空、化工、醫藥等領域。我們經常講“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黃金的性質非常穩定。除此之外,你對黃金還有哪些了解?如何鑒別真假黃金飾品呢?
1.黃金的性質
黃金即金屬中的金,熔點1063.43℃,沸點2808℃,20℃時密度為19.3 g·cm-3。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1g金可以拉成3240m長的細絲,壓成厚度為0.28×10-8mm的金箔。金的化學性質十分穩定,通常條件下,除王水外,不溶于任何單一的酸或堿溶液。
2.黃金飾品的種類
(1)純金純金理論上純度為100%。然而“金無足赤”,即使在當代先進的提純工藝下,金的純度也不能達到100%。
(2)K金K金又稱開金,是市場占有比例最多的一種黃金。“K”是國際上用來表示黃金純度(即含金量)的單位,計算方法為:24K金的含金量為100%,其中1K等于100%除以24,即1K=4.1667%。K金是黃金與銀、銅、鋅等金屬融合而成的合金,其他金屬以不同種類、比例加入時,K金可呈現黃色、綠色、玫瑰紅等多種顏色。在金銅合金中加入鎳或鈀可制得白色系列的K金,全稱為“白色K金”。然而白色K金并不是我們通常說的鉑金。鉑。在首飾行業又叫鉑金,化學元素符號為Pt,是一種比黃金更稀少的金屬。鉑金首飾一般都要打上由“Pt”字樣和表明純度的數字組成的鉑金印記。
(3)鍍金和包金鍍金首飾是在其他金屬表面鍍上一層微米級的黃金薄膜制得。包金首飾是將黃金打制成極薄的金箔,包裹在銅、銀、鋅、鎳等非貴金屬表面制得。
(4)仿金仿金首飾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假黃金首飾,它由仿金材料制得,主要成分為銅。這些假黃金首飾雖然耐磨性好、硬度高、色澤金黃且不易褪色,但并不含金,價格較為低廉。
3.黃金飾品的簡易鑒別方法
(1)看顏色黃金首飾中金的純度越高,色澤越深。黃金是“七青、八黃、九紫、十赤”,因其含有雜質種類和成分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色澤。行家認為,含金七成的首飾黃中帶青,含金八成為黃色,含金九成黃中透紫,含金十成為赤色。純金質較軟,一般不用來做鑲嵌類首飾。所以,凡鑲嵌類金飾自稱24K,肯定有詐。
(2)掂輕重黃金的密度大于銀、銅、鉛、鋅、鋁等金屬。同體積的黃金質量比白銀重40%以上,比銅重1.2倍,比鋁重6.1倍。黃金飾品托在手中應有沉墜之感,假金飾品則輕飄。此法不適用于鑒別鑲嵌寶石的黃金飾品。
(3)比硬度純金柔軟,硬度低,用指申能劃出淺痕,牙咬能留下牙印。金含量高的飾品比金含量低的飾品柔軟,并且含銅越多越硬。純金柔軟,容易折彎,純度越低。越不易折彎。
(4)聽聲音含金量在99%以上的飾品往硬地上拋擲會發出吧嗒聲,有聲無韻也無彈力。假的或成色低的黃金飾品聲音脆而無沉悶感,一般發出“當當”響聲,而且聲有余音,落地后跳動劇烈。
(5)用火燒用火將要鑒別的飾品燒紅(不要讓飾品熔化變形),冷卻后觀察顏色變化。若表面仍呈原來黃金色澤則是純金;若顏色變暗或不同程度地變黑,則不是純金。一般成色越低,顏色越濃;全部變黑。說明是假金飾品。此鑒定方法須具有黃金制作和加工經驗的人員進行,否則易損傷黃金飾品。
(6)查標記國產黃金飾品都是按國際標準提純配制成的,并打上戳記。如24K標明“足赤”或“足金”;18K金,標明“18K”字樣;成色低于10K者,按規定就不能打K金印號了。社會上不法分子制造假牌號、仿制戳記,用稀金、亞金、甚至黃銅冒充真金。因而鑒別黃金飾品要根據樣品進行綜合判定。
傳統的檢測方法只能對酷似黃金的制品進行粗略的鑒別,精確鑒定結果的獲得還需借助現代科學的方法和高精度儀器。
4.黃金飾品的保養
黃金飾品能與溫度計玻璃泡中盛放的汞反應生成白色物質,因此黃金飾品盡量不要在汞含量高、化學污染較嚴重的地方佩戴。同時避免黃金首飾與酸性、堿性物質及汗漬長時間接觸。黃金首飾在佩戴過程中,最好能經常用細絨布擦拭,以保持首飾的光澤。黃金首飾在佩戴一段時間后。往往會失去光澤,此時可到黃金珠寶店用超聲波清洗儀進行清洗,也可將首飾置于溫水稀釋的中性清潔劑中浸泡、清潔,完畢后取出拭干即可。
責任編輯 侯秀姣 彭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