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于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把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但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現行法制體系尚未完善,如何實現法制的良善化、精細化已成為深入轉型發展時期的時代任務。在全球法治發展背景下出現的世界正義項目和法治指數運動,給予人們許多啟發。
提出法治一體建設具有重大的制度建設和理論發展意義。建設法治國家是根本任務和遠大目標,建設法治政府是核心任務和關鍵環節,建設法治社會是基礎任務和普遍要求,它們的建設標準有同有異、互系互動、異曲同工。法治國家是現代社會在政治法律制度上的一種模式選擇,是近代以來一種最進步最文明的政治法律制度類型。我國法治國家建設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思想基礎都在發展演進、逐步夯實的過程中。法治社會必須具備精神和制度兩方面的因素,即具有法治的精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建設法治政府可遵循6條判斷標準。除了對思想方針理論進行探討,許多地方、領域近年來也積極進行法治建設標準的實踐探索,取得豐碩成果和豐富經驗。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某個領域的法治建設專項評價標準探索,例如依法行政、政府透明度、公正司法等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二是某個地方的法治建設綜合評價標準探索,例如法治湖南、法治江蘇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需要有盡可能客觀、科學、規范的評價標準,才能適應當下我國法制的良善化、精細化發展的客觀要求。筆者提出法治一體建設的評價標準之基本構想,包括與黨委依法執政相關數據、與政府依法行政相關數據、與司法公平正義相關數據、與綜合監督體系相關數據、與社會平安和諧相關數據5大類的綜合性法治地方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大綱,旨在為深入研究解決法治一體建設標準提供參考思路。
(摘自《法學雜志》,2013年第6期,第9-20頁。)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