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見到商店里開始賣粽子,就知道是端午節快到了;而一看到各種包裝精美的月餅呢,當然就是快過中秋節啦。在這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里,除了吃月餅之外,還有哪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是“中秋”還是“仲秋”?
有的同學在一些書里可能看到過“八月仲 (zhòng)秋”的說法。那么,農歷的八月十五到底是“中秋節”還是“仲秋節”呢?
根據我國古代歷法,一年被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每個季節包含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按照這個道理,那時的秋季是七、八、九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秋”、“仲秋”和“季秋”。其中八月作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就被叫做“仲秋”了。而八月十五日正好是八月的中間,因此稱為“中秋”。
現在你知道了,“仲秋”指的是八月這一整個月;而“中秋”才是專指八月十五這一天。所以當然是“中秋節”而不是“仲秋節”啦!
拜月習俗
從很早的古代開始,中國的帝王就有在八月十五這一天祭拜月亮的習俗。你去過北京的月壇公園嗎?那里就是明清時期皇帝們祭拜月亮的地方。但直到唐朝時,中秋節才成為一個固定的節日。那時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因為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拜月節”。到了宋朝,各種慶祝中秋節的習俗活動開始盛行。到了明清時,這個節日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在古代,中秋節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就是祭拜月神。人們在院子里擺上大香案,放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果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所在的方向,點上紅燭,之后全家人依次跪拜,祈求月神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團團圓圓。最后切開團圓月餅,每人吃一塊。切之前要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和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而且每塊月餅的大小都要一樣。這個風俗代表了中國人對合家團圓、幸福美滿的渴望,至今還在很多地方流行著。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有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上起,香港銅鑼灣的大坑地區就會開始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要連續進行三個晚上。這條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龍身,上面還插滿了長壽香。這一活動在當地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成為香港的一項重要傳統活動。
相傳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后,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于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后,當地就發生了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然被菩薩托夢,說是只要在中秋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的習俗就流傳至今。
鬧秋燈
在家拜完月神,大家就要開始吃月餅、賞月聊天啦。如果是文人們聚在一起,免不了又要吟詩作對。許多著名的大詩人都寫下了詠月的詩句。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要到外面去逛逛夜市、溜達溜達,經常一玩就是一個通宵。晚上游玩,當然少不了要點上燈籠。 慢慢地,中秋節也和元宵節、中元節一樣,成為一個賞燈、鬧燈的節日。
與前兩個節日不同的是,這時玩燈的大多是兒童。大家自己動手,用各式各樣的材料做成精致、小巧的彩燈,提在手里,出門一起玩耍。例如在廣東一帶,孩子們在家長的協助下,用竹紙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掛起來比賽,看誰掛得高、掛得多。而在廣西南寧一帶,很多人會自己動手制作柚(yòu)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就是將柚子掏空,只留下皮,在上面刻出簡單的圖案,穿上繩子,在里面點上蠟燭,就做成了一盞燈。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同樣的做法。人們還會把這種柚子燈放在水里,順水漂走,成為當地一景。
在南方,放孔明燈是最有趣的玩燈習俗。人們用紙扎成大燈,燈下綁一根蠟燭點燃,隨著熱氣的上升,就會使燈飛到空中,非常奇特好玩。但這種燈有一個很危險的地方,就是你不知道它會飄到哪里,落下時很容易引起火災。所以在一些城市里已經禁止燃放這種燈。如果你特別想玩孔明燈的話,最好到郊外找開闊的地方燃放。
兔兒爺
要是你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啥,那還算哪門子的北京人?在北京街頭,一過農歷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鼓樓、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看著就覺得熱鬧。
兔兒爺到底是干嘛的?前面不是說了嗎?中秋節拜月的時候,要把月神的塑像供起來。在明朝末年,受到嫦娥神話的影響,人們認為月宮里住的“月神”是一只小兔子的模樣。于是就開始用泥土捏成兔形,作為月神的塑像,用來在中秋節拜月時使用。這個風俗后來尤其在京城盛行,漸漸地,制作這種兔子塑像就成了一門手藝。
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最初的小兔子已經被人格化了。最常見的形象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塑造成身披盔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子、大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模樣也做得越來越可愛。甚至出現了扮成商販、剃頭師父、裁縫、飯店跑堂的兔兒爺。再后來,又出現了一種肘關節和下巴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刮打刮打嘴”,更討人喜歡。人們在拜過月神之后,就經常將它們贈送給孩子們當玩具。這樣,兔兒爺就徹底由“神仙”變成小朋友們的小伙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