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自從超極本的概念推出之后,屏幕在13英寸以下、采用低電壓處理器的移動計算設備幾乎都被這一新的產品類別所包攬,但惠普在新近推出的產品中卻一反常態——走進我們實驗室的兩位新選手都不能被歸納到超極本的行列,但卻一樣有著出色的便攜性。
首先是Pavilion TouchSmart 11,這款使用了11.6英寸屏幕的產品不能算作超極本的原因在于其計算平臺來自于AMD的Temash,而非Intel Core家族。Temash被AMD定義為面向至尊移動領域的新平臺,按照AMD的說法,Temash可被應用在兩類產品中:純平板設備或是輕薄產品,前者Intel在BayTrail出來之前似乎沒有專屬產品與其競爭,Clover Trail平臺的Z2760顯然不能算數;后者便是像TouchSmart 11這樣有著傳統筆記本形態,提供了觸摸體驗的輕薄型產品,這一領域Intel對應的處理器應該是Pentium或Celeron——即便是BayTrail面市,也將會有專屬的N系列Pentium/Celeron來與Temash一較高下。
TouchSmart 11采用了AMD A6-1450M處理器,預裝了4GB內存和500GB硬盤,由于本身幅面就不大,因此設計師根本不必太在意產品的厚度,也就是說沒必要為了輕薄而采用轉接口或是干脆省掉接口的做法,這讓TouchSmart 11有機會提供更出色的擴展性能——包括USB 3.0、VGA、HDMI和讀卡器在內的接口被置于機身兩側。
在產品資料中顯示,惠普為這款產品提供了HP 3D DriveGuard硬盤保護系統,并將其當作賣點之一進行宣傳。對此我個人的看法是:考慮到TouchSmart 11采用的平臺及定位,固態硬盤顯然無緣入駐,而傳統機械硬盤則的確需要一個類似這樣的系統加以保護,所以惠普的做法是聰明的。這款產品提供了十點觸控的觸摸屏,預裝了Windows 8和Office 365(后者需要單獨付費),此外,惠普表示我們測試的產品隸屬于TouchSmart 11中的高配版,這意味著還將有采用稍低配置且售價更低的同系產品出現。
接下來出場的選手有著一定的背景——hp Split X2有個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前身,那就是hp Envy X2。盡管在產品的形態上兩位X2相差不多,但事實上它們有著本質的區別:Split X2采用了Y系列Core處理器,是完整意義上的PC,而Envy X2則使用了ATOM Z2760,是具有PC功能和有限性能的計算設備;Split X2的底座提供了額外的電池那模塊和機械硬盤,Envy X2則僅有電池模塊。最后,Split X2的屏幕尺寸為13.3英寸,而Envy X2則為11.6英寸。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hp Split X2也沒有被歸納為超極本,原因在于即便有著i5 3339Y處理器和64GB固態硬盤的配置,但整個產品的厚度的確超標了——新的超極本定義已經將厚度放寬至23mm,不幸的是Split X2底座本身就已經達到了這一數值,而如果單算平板部分則顯然不能做數。
惠普將Split X2定義為百分百筆記本和百分百平板的合體,如果說之前的Envy X2有愧于這一稱號的話,那么換了處理器之后得Split X2就當之無愧了。令人稱贊的是惠普為這款新品設計了雙重系統:平板部分有自己的固態硬盤和32Wh電池,底座部分又額外提供了500GB機械硬盤和30Wh電池模塊。外接市電的前提下,系統會優先為平板電池充電;而使用電池時則會優先底座電池放電——這種設計十分人性化。當然,底座是不會包括計算零部件的,畢竟只有13W TDP和7W SDP的Y系列處理器是專為插拔式設備設計的,可被置于屏幕后方而無需擔心散熱問題。
Split X2的平板部分支持MicroSD存儲卡,且除去該插槽和耳機插孔外再無其他擴展接口,這意味著如果使用平板模式,那么想連接USB設備都無法實現——我對這種設計保留自己的看法,就算是有底座提供了包括USB 3.0、HDMI和讀卡器在內的接口,平板部分既然能夠單獨使用,最少也要提供一個擴展接口吧?
毋庸置疑的是,無論hp TouchSmart11還是hp Split X2,作為移動計算設備來講它們都可提供足夠長的續航能力,由此可見惠普并沒有舍本逐末,這在如今各品牌大肆追求設計、配置而忽視電池續航能力的年代實屬難得。
編輯評價
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在于,由于沒有OEM業務,因此hp在產品的成本控制方面的確有一定的短板效應,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本文介紹的兩款產品售價都顯得略高了些。好在惠普有足夠的創新,其Split X2的雙電池和雙顯卡設計別出心裁,應該會得到特定消費群體的青睞;至于采用Temash平臺的TouchSmart 11,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你不在乎性能表現,那么它值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