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Jeson是在一次封面外拍的外景地,一個小個子男生,抱著一大堆衣服,在攝影師跟他提好要求后,他快速在一堆衣服中挑選搭配。驚恐緊張又渴望的眼神讓人難忘。小田的英文名叫Jeson,畢業于廣西的某個大學,專業是英語。年初來的北京,進的是一家國內頂級的時尚類雜志社,做實習生。外景地大家都喊他Jeson。
Jeson的夢想是能成為雜志社的正式員工。“工作了半年了,沒有工資。”他跟我說這些的時候,我張大了嘴巴。他無所謂的笑了笑。我問他:“你圖什么?”他一本正經的說:“當初應聘實習生的時候是很難,擠破了頭往里進,我想能在這個好的平臺鍛煉我自己。”小田說這些的時候眼睛里是滿滿的希望。小田說他的同事有一兩年都沒有轉正的,就靠著稿費過活。小田上個月的稿費是900元,寫了3000字。生活的大部分來源還是他的父母。對于父母,小田很是愧疚,“爸媽都支持我。”
Jeson做時尚雜志的夢想是從小就有的,“那個時候,就對服裝有莫名的吸引力,廣西衛視總是有一些模特走秀的欄目,我就經常看,大學的時候雖然學的是英語,但是也有意識的往這方面發展,我現在的工作職位就是服裝編輯助理。”
“有一種特殊的迷戀,特別看到電視上的模特走路的時候。看了一次《人物》欄目,說的是香奈兒的故事,我就堅定了,要一步一步來,實現我的夢想。”又一個通過看電視尋找夢想的人。這種人不在少數,可是Jeson說他不一樣:“我不是盲目的,我都是有計劃的來實現,別人每次說不可能的時候,我總是問自己,想不想做?如果想,就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Jeson的正能量來自于他對于夢想的渴望,他看大量的《全美超模》的電視欄目,做筆記。“厚厚的一本,應聘的時候HR都驚呆了,因為我的專業跟我們雜志是一點都不合拍的,哪怕是實習生,他們也想要一個相關專業的。”Jeson把他邁出的第一步歸功于大學時候迷戀的《全美超模》的電視欄目。
Jeson說他每天都特別特別忙,盡管雜志社不用坐班,但他還是每天都來。他租住在離公司很遠的地方,每天上下班都特別辛苦,但是盡管是這樣,他依然做得非常的高興。我跟他說,有的時候,堅持也要有方向,不能永遠耗在這里。他說:“就做一年,一年成不了我就換雜志社,我在雜志社這一年不看錢,就是使勁鍛煉我的能力,有能力了就好了。”Jeson很喜歡電影《穿普拉達的女魔頭》,在他的想象世界中,就要過上那樣的生活。飛巴黎,看時裝秀,做雜志。“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字被印到了紙上,那種感覺很興奮,覺得越來越近了。”你知道,任何一個小編輯都有變成主編的可能。我問他:“你的夢想不是做服裝設計師而是做主編?”他停頓了一下說:“也不是非要做主編,就是能做一種創造類的工作,這種工作需要很高的專業技能,生活得又能很隨意,關鍵是我喜歡的。”談話期間他不停的談起《穿普拉達的女魔頭》,他說:“代價總是要有的,人生就是選擇不同,結果才不同。電影里的那個女孩最后放棄了時尚的工作,但如果是我,我不會,因為我就是喜歡做這個。再累都可以。”
問起Jeson的日常娛樂,他說:“看美劇。”各種美劇都是Jeson所喜歡的,他看美劇不看劇情,看里面人物的生活習慣,看他們的衣著,看他們的文化,“其實時尚在中國是很難做的起來的,大多數都是模仿,生硬的模仿,我看美劇主要是看他們的文化習慣,體會他們的時尚,比較國際化和大都市化。我將來一定要出國深造的。”Jeson最讓人感動的點是他無比地相信他所希望的事情會成真,而且他也真的對服裝有自己的體會。
Jeson基本不看國內的電視劇,“國內的電視劇更新速度太快,我追不上,也主要是因為我平時太忙了,只能看周播的美劇。”Jeson說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借衣服,聯系場地,開策劃會,做一些服裝的配搭。“另外一個就是國內的電視劇沒有美感,質量參差不齊,關鍵是很多題材不感興趣,家長里短的不愛看,談情說愛又很幼稚,打仗諜戰也沒興趣,古裝的又做的不到位,總之精品太少。不過最近倒是在看《龍門鏢局》,短平快,又輕松,也主要是因為《武林外傳》的連鎖效應,看著不累。”另外Jeson看的就是音樂類的節目,“音樂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身邊也有不少做音樂的朋友,音樂秀成為日常和朋友交流的一個主要話題,主要是欣賞,因為看多了,也會帶著批判的眼光去審閱和吐槽不足之處。”除了美劇還有日劇是Jeson比較愛看的,他總結了一下,其實就是制作精良,最熱門,保質保量,夠過癮又能趕上時髦。
Jeson給我推薦了《權利的游戲》《無恥之徒》《行尸走肉》《破產姐妹花》,他的觀點是要看有創造力的作品,國內的好多電視劇被他放棄是因為形式類似而且重疊。Jeson看多了你的思維也就沒有創造力了,就跟著這種惰性去生活了,我怕我自己迷失,所以,國產電視劇基本不看。
Jeson租住的地方沒有電視,他說不需要,他看電視劇的方式都是在網絡上。做為一個90后的畢業生,他代表了新一代的電視劇受眾群的一個觀影方式,他們會去電影院看電影,去劇場看話劇,但是不會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劇。我們理解的“雷”劇似乎90后是一個很大的受眾群,但是實際上更大一部分90后是不會規規矩矩地坐在電視機前地,他們看“雷”劇的一大喜好是吐槽,Jeson周圍的90后的孩子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無知和懵懂,他們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他們所面臨的是空前的資訊繁榮的環境,他們更懂得什么是適合他們的,他們也更懂得面對社會,也知道應該怎么去適應。
最近一次見Jeson,他已經辦好了去韓國的簽證,“九月刊要在韓國拍攝,公司選了我去。我在到處跟公關借衣服,好忙啊。”前后兩次見Jeson,他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第一次在外拍場地,看他小小的個子周旋于攝影師和模特之間,眼神緊張而執著,仿佛時刻準備打仗一樣。這次,他平穩多了,從容地打著電話,聯系著事情。他說:“你知道嗎?我其實特別愛看勵志的電影和電視劇,有的時候我沒能量了就趕快找個這樣的電影去看一看,立馬就有勁了。”我說:“嗯,夢想這回事,是真的存在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