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再豐



在1969年5月18日,“阿波羅10”號啟程向月球進發。組員有指令長托馬斯·斯坦福德、指揮艙駕駛員約翰·揚格、登月艙駕駛員尤金·塞南。這次任務是為“阿波羅11”號的登月進行實地訓練,5月21日飛船平安進入月球軌道。那天下午,宇航員用29分鐘飛過月面的半海、危海和蘭利納斯環形山上空,整個過程進行了實況轉播。
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實況轉播并不是同步播出的,而是由地面控制人員仔細審查通過后再播放。事實上,在進入月球軌道的第二天,登月艙發生了意外事故,宇航員經歷了真正的可怕體驗,可是這一切并沒在電視上播放。
5月22日早上,塞南和斯坦福德從布勞恩指揮艙爬過連接隧道到達史努比登月艙。不久,指揮艙與登月艙做編隊飛行,當下降到月面上空142千米時,正式開始了登月的實地訓練。當史努比登月艙下降到距月面14.5千米時,一個UFO突然垂直浮出,向史努比登月艙“致意”。這天,“阿波羅10”號的乘員不僅目擊到UFO,而且用16毫米膠卷記錄下當時的情景,只是所拍的膠片沒全部公開。
與此同時,史努比登月艙啟動上升火箭,使登月艙重新上升與指揮艙會合。就在這一瞬間,不知何故艙體的螺栓突然斷裂,登月艙的下降部分脫離,上升部分激烈地打轉,上下顛簸。斯坦福德當機立斷進行手動控制,大約1分鐘后才穩住艙體。
對此,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結論是地面控制中心的技術人員按錯了開關。事后,在檢查宇航員拍攝的照片時,明顯看到在月面的正上空有雪茄形UFO,它懸停在空中,而且在其旁邊還有兩個碟形UFO正在飛翔。
那么,登月艙的螺栓斷裂事件與雪茄形的UFO之間,究竟有沒有關系?
不過,許多學者認為照片中的物體不是UFO,他們提出下列三點反對意見:
①是艙內照明的反射(虛像);
②由于艙內器具無重力,飄在鏡頭前無意中照到的;
③拍到“阿波羅”飛船外的附件(像噴嘴或投影機那樣的東西)。
但筆者認為,這三種可能性在物理上均不可能發生。首先,艙內照明是有可能映在窗上構成虛像,但是“阿波羅”飛船內采用間接照明,而且不使用可能構成像照片中虛像的熒光燈或無罩燈泡。
其次,在宇航員拍外景時,是把相機緊貼在窗上拍攝的。雖說艙內是無重力環境,東西會隨意飄浮,但是那些東西不會插入窗子與相機之間。
第三,雖然有可能拍下“阿波羅”飛船外的附件,但是像照片中那樣形狀的附件沒安裝在“阿波羅”飛船上。即使有非常相似的投影機,但燈光部分是小孔,不是照片上所見的圓柱形。
另一方面,“阿波羅”計劃中擔任地面通信聯絡的負責人莫利斯·夏特蘭也證實,“阿波羅10”號遭遇過UFO。他說:“‘阿波羅10號在繞月球軌道運轉時,兩個UFO從月面起飛,尾隨‘阿波羅10號,直至返回飛行中。”
“阿波羅11”號的遭遇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登月。據說,當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登上月面后,發生了一件極不尋常的事。奧爾德林與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飛行控制臺之間,曾有這樣一段對話。
奧爾德林:“哎呀,那是什么,它到底要干什么……我想知道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飛行控制臺:“喂,怎么啦,那兒有什么東西,請詳細告知。”
這之后的幾秒間出現喀喀的噪聲。控制臺幾次反復呼叫:“這兒是休斯敦,‘阿波羅11號請回答。”
奧爾德林:“這兒的東西都非常巨大。實在太大了,天啊!我無法相信……而且,在我的外圍有其他飛碟……排列在環形山邊緣的那一邊……這些家伙正在月面上監視著我們。”
事實上,就在“阿波羅11”號進入月球軌道的第一天,他們便遇上了UFO。關于那時的情況,還留在三人返回地面后進行的訪談錄中。 奧爾德林:“在進入月球軌道的第一天,在很近的地方看到了那個。”
科林斯:“如果往窗外看,偶然可以發現那個UFO。”
奧爾德林:“一開始以為那是土星火箭的助推器。但是呼叫地面飛行控制臺后得知土星火箭的助推器在相距1000海里之外,因此我們不知如何是
好。”
科林斯:“確實是有什么東西在那里。盡管覺得好像有過震動,但那或許是心理作用。”
阿姆斯特朗:“覺得它或許是來自梅西耶。”
不管怎么說,“阿波羅11”號的宇航員只是見到了碩大無比的UFO,還沒給他們的安全帶來什么危險。可是,“阿波羅13”號的命運卻大不一樣,險些葬身宇宙。
遭遇UFO大編隊
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執行登月飛行。意想不到的是,這次飛行卻成為“阿波羅”計劃中唯一的失敗飛行。從飛行記錄來看,這次飛行從一開始就麻煩不斷。首先,貯氧箱在起飛前顯示超出預想的高壓。其次,臨發射前,原先確定的宇航員托馬斯·馬丁格里少校因患風疹無法成行,由宇航員約翰·施韋加特代替。第三,液氧輸出閥在最初的運行中關閉不上,直到經過幾次循環后才關上。第四,出發后S2級中央發動機提前停止了。第五,土星5型火箭的第二級發動機進入軌道時多噴射了9秒,等等。盡管如此,“阿波羅13”號起飛后仍按預定計劃的位置與速度進入通向月球的慣性軌道。但在平安度過13小時后,飛船發生了原因不明的速度變化,接著麻煩發生了。
13日晚,發射后的第56個小時,航程40萬千米,已接近月球了。突然一聲爆炸聲,服務艙的一個貯氧箱爆炸了,氧氣頃刻之間泄漏無遺,另一個貯氧箱也在漏氣。漏氣的反作用力使飛船滾動、頭部下沉。更為嚴重的是,氧氣是人須臾不可分離的東西,一時漏光,那將……危機還不止于此,爆炸使三個燃料電池中的兩個失靈。失去能源,不但飛船無法控制,而且還會將宇航員置于宇宙的奇寒之中。更使人不寒而栗的是,燃料電池是飲用水的來源,一旦沒有水,那后果……幸好登月艙完整無損,為了確保維持生命裝置系統的電源,指令長拉佩爾決定啟動登月艙的燃料電池。
事實上,從“阿波羅13”號去月球的路上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它遭遇了最大規模的UFO編隊。令人遺憾的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對這樣的事實沒有做出任何表態,就連探索外星智能的SETI計劃對這件事也沒有回應。這不能不讓人懷疑,SETI計劃只是當局轉移一般人視線的工具。
現在,我們回頭說當時“阿波羅13”號飛船上面臨困境的宇航員。完成登月任務已是不可能了,而且由于慣性飛行也不能中途折回。為此,組員們不得不把登月艙當救生艇使用,將制導飛船的自動操縱裝置轉換到登月艙。所有組員移住到登月艙,暫時停止指揮艙的一切機能。
根據休斯敦的指示,組員們繼續往前飛。這是因為飛船離月球已太近了,月球引力拉著飛船,要調頭的話,登月艙的發動機推力太小。如果使用服務艙的主發動機,一是怕因發動機啟動和關閉使飛船產生震動而進一步受損,二是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借助月球引力繼續往前飛,讓飛船繞過月球,再啟動登月艙的發動機,使其進入一條返回地球的自由軌道。這樣既可以節省燃料,又可以借助月球引力加快飛船的速度,還可以減少飛船進一步受損的可能。但是登月艙內的溫度不是為這種情況設計的,所以宇航員不得不切斷暖氣,與宇宙的奇寒環境做斗爭。
按計劃,飛船將在80小時后返回地球,宇航員在這段時間也與地面控制中心保持密切聯系。最終飛船于美國東部標準時間13時07分落在太平洋上,“阿波羅13”號的宇航員死里逃生。
對“阿波羅13”號的事故,調查委員會經過幾個月的調查,公布了長達1000余頁的報告。報告列舉了三個不同的因果關系,都是因為非常不自然的原因引起的。即便是事故調查委員會也無法做出事故原因的明確結論。當然,公開的報告完全沒有談到遭遇UFO的事實。但是,如果看一下“阿波羅13”號所拍的照片,我們就知道事故并不像報告中所寫的那樣簡單。
眾多的媒體刊登了美國航空航天局內部流傳的有關“阿波羅13”號事故的種種臆測和情報。負責制造登月艙的洛克威爾公司的總工程師,就“阿波羅13”號遭遇的UFO事件對記者做了這樣的講述:“對于UFO而言,明顯是以月球為基地,飛往月球的‘阿波羅飛船完全處于UFO的監視之下。它們好像已經知道了美國航空航天局想在月面上爆炸核裝置的計劃,為了阻止這一行動,有意識地讓服務艙的貯氧箱發生爆炸。”
負責“阿波羅”計劃通信聯絡的工程師莫里斯·夏特朗也認為,“阿波羅13”號攜帶了秘密貨物———預定在月面爆炸的核裝置。利用前兩次在著陸點留下的地震計測量核試驗的影響,以探查月球深部結構的組成。
此外,當時美國陸軍頂級火箭專家、陸軍宇宙開發計劃局負責人帕特里克·鮑威茲少校警告說:“如果地球人類想登上月球,就有可能遇到來自其他天體的智慧生物,它們將阻止登月的行動。為此,我們的太空船或許有必要加載武器也未可知。”然而,“阿波羅13”號飛船是否真的搭載了小型核裝置,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張小寧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