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空實驗室曾是一座地球軌道上的實驗室,它是在1973年由“土星5”號火箭推送升空。天空實驗室是美國第一個環繞地球的實驗性航天站引,由軌道工作艙、過渡艙、多用途對接艙、太陽望遠鏡和“阿波羅”飛船五部分組成,全長36米,直徑6.7米,重82噸。軌道高度約435千米,運行周期93分鐘,傾角50°。
天空實驗室是通過兩次發射對接而成的。先是通過運載火箭把在地面裝配好工作艙、過渡艙、對接艙和太陽能望遠鏡送入軌道,隨后再把乘有三名宇航員的“阿波羅”飛船送入軌道,使飛船和對接船對接,組成完整的實驗室。天空實驗室的最大部分是一個“二層小樓”,下層供宇航員睡覺、準備食品、吃飯、整理個人衛生、處理廢物并進行一些實驗工作,上層有一個大工作區和貯水箱、貯放食物箱、冷凍箱以及實驗設備、用品。軌道外面有一個薄的鋁制防護罩,發射時這個罩緊貼在軌道上,到大氣層外自動張開。
宇航員由“阿波羅”飛船負責接送。自1973年5月—1974年2月,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員曾三次造訪這張影像中的天空實驗室,每批3人,在站分別工作了28天、59天和84天。曾經在天空實驗室進行的科學實驗包括:在紫外波段和X射線波段進行天文觀測,得到了許多有關科胡特克彗星、太陽和來自天空各處的神秘X射線背景輻射的重要數據。1979年7月11日,天空實驗室在墜回地球時焚毀。
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科學家認為人類應該為全球氣候變暖負責,罪魁禍首就是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地球物理聯合會在一份聲明中指出人類活動是過去50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的最主要影響因素。
考古學家在墨西哥的一個洞穴內發現30具擁有2000年歷史的人類遺骸,據信是美洲的第一批定居者。這些遺骸是在塔毛利帕斯州的拉-瑟普爾圖拉洞發現的。
科學家新近發現一顆外行星,它散發著暗紅光芒。這顆編號為GJ 504b的系外行星是一顆巨行星,其質量大約是木星的數倍,大小則與木星相當。它是迄今使用直接成像技術在一顆類太陽恒星周圍發現的質量最小的系外行星。
近日,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對現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數據進行重新分析,讓我們得以進一步追溯到大爆炸之后10萬~30萬年之間的時期。
美國的下一代火星探測器已經于8月2日運抵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在這里它被送入除塵室進行最后的吊裝測試,從而為2013年11月的發射做最后準備。
日本國立天文臺昴星團望遠鏡官方網站報道,一個由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的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近日發布了首份由FastSound項目給出的宇宙3D圖像。FastSound項目旨在對距離地球90億光年范圍內的星系進行詳細巡天觀測并繪制地圖。
研究者重建了40億年前的蛋白質結構,并觀察它們的特征及其組成成分。通過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分析,科學家清楚地觀察到它們與現代細胞中蛋白質結構的差異和相似性。
考古學家在危地馬拉霍穆爾一座矩形金字塔的地基中發現了瑪雅浮雕,展示了權力斗爭。這塊巨大的檐壁長8米,寬2米,雕刻有許多設定為神話中的人物形象,表明這些可能是被神化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