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潔
對于價格高低,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就筆者來看,這個位置進場確實有些進退維谷,即不是低點,同時也不算是高點,而是在中段價格區間徘徊,上有空間,下亦有空間,便很難找出合適的投資策略。
本周開初,期貨日報統計七成投資者和分析師看空,倒令筆者不敢大呼看弱了,價格事實上之后也出現了反彈,我們知道,很多次投資失誤皆源自集體思考,因為當人人想法一樣,便就跟沒有想法一樣。2007年明知泡沫形成,但誰敢看空?今年開初股市弱到奄奄一息,但誰又敢看好?事實上,價格往往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
在商品價格判斷方面,供求規律雖并不如教科書中說的那樣完美,但卻是商品價格長期最有效的調節方法。這幾年因有流動性參合其中,價格過分偏離供求,變得激進甚至癲狂,這并非供求規律出了問題,而是政府對金融市場缺乏監管、濫用金融工具造成的。
泡沫爆破后調整期有長有短,只要商品仍有使用價值,最終有一天會讓價格重歸價值,只是這個時間段很難測算罷了。
近日,部分外媒報道中國發改委專家在最近的記者招待會中指出中國糧食安全的基礎是牢固的,但也承認了中國近年來糧食自給率下降的問題,從09年開始至今分別為99.6%,99.1%,99.2%到2012年的97.7%,同時該官員指出在2013年中國仍然會常規性的進口糧食以滿足國內的需求,這與此前中國政府對于糧食進口的態度有明顯的改觀,中國的需求再度被市場炒作,消息刺激了更多買單進場,買單大量出現,這也是農產品價格始終無法下跌的原因。
德意志銀行最新公布的2012/13年巴西大豆產量預測是7900-8000萬噸,玉米在7000-7100萬噸,低于農業部的預測(分別是8350萬和7250萬噸)。目前巴西大豆的豐收進度已經接近了30%。有消息指出隨著豐收的幅度加大,單產水平穩定,大多達到業界的預期,而質量也有提升。但現今主要的問題還是運輸,如果3月后南美大豆無法及時起運,出口需求會進一步加重美國的需求壓力。因美國供應能力目前已經十分有限,指望巴西在3-8月能及時填補供應空白,到時價格的升跌便主要取決于供應增長的情況與運輸速度的快慢了。
而工業品中,支撐商品多年的金融屬性推手流動性已經老生常談,雖然開年又是資金大量投放的時期,但這個因素已經支撐價格很長一段時間,放緩跡象也在逐步呈現。
如今工業品現貨市場,尤其是國內可以自給的品種,例如鋁,由于期貨市場的開放,更多人可以加入競爭,因此只要機會一出現,便有過多競爭者加入,讓利潤迅速消逝。參與者無法賺取合理利潤來吸引更多資金投入,結果讓競爭停留在低層次,也就是價格競爭層次,這樣不僅現貨商會引發惡性競爭,就連期貨投資者的投資周期也在縮短,需要見好就收才能保注利潤。
應該說,目前期貨市場呈現超額利潤的機會并不多,沒有極端的價格出現,參與其中便很容易矯枉過正,投資者期望有好的回報便很難實現,此時一動倒不如一靜來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