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立
日前,中航工業2035年航空科技發展戰略和航空科技發展“十三五”規劃研究工作(以下簡稱戰略和規劃研究)啟動大會召開,時值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考察時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活力的總要求,使本次大會對于中航工業來說有了更為特殊的意義。
當前,各行各業都在提“中國夢”,而對于中航工業這支國家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來講,只有做好對未來的科學規劃,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國際競爭能力,才能夠更有力支撐實現“中國夢”。正如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在啟動大會上所說,中航工業必須為實現“中國夢”有所擔當,要制定并落實航空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這將必然為集團公司下一階段的大發展提供支撐,也將是制勝未來的基礎所在。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正是此前長期的積累,才換來了最近幾年中國航空工業新型號、新技術的“井噴”,讓國人倍感振奮,同時,這也對中航工業的未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中航工業未來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將會徹底改變軍工行業長期以來的“重型號、輕預研”的歷史慣性,由過去的型號牽引轉而為技術牽引。屆時,新型號和新技術的“井噴”將成為常態。
林左鳴之前在給《中國航空報》“科技前沿”??鶎懙膭摽~中曾經提出:科學沒有禁區,科學不承認頂峰,科學寬容失敗,科學不崇拜權威。而在戰略和規劃研究啟動大會上,林左鳴再次提出,科技人員要敢于奇思妙想,敢于標新立異。在筆者看來,其宗旨就是在制定戰略和研究規劃時,要特別重視前沿理論和前沿技術的研究,科研人員要樹立科技創新的自信心,敢于質疑并勇于開拓新的方向??傊?,既然是面向未來的戰略,就要徹底拋棄跟蹤和模仿的心態,更加自信地在更高的起點上與國外同行展開競爭。
正是因為科學沒有禁區,科學不崇拜權威,將其推而廣之,要做好中航工業未來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就要重視來自民間與非航空工業領域的聲音。近年來中國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使普通民眾以及其他行業對航空工業的關注度日益提高。所謂兼聽則明,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獲取更多的聲音,能夠使未來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制定得更完善。再者,當前社會,跨界發展、跨界融合已經成為趨勢,正如跨界融合成就了移動互聯網這個巨大產業一樣,航空工業與其他產業的跨界發展和融合也將會催生出新的產業。
做好中航工業未來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要做到軍民兼顧。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新技術投入應用和更新速度加快,未來軍用和民用技術的界限將愈加模糊,其主要表現就是軍用和民用技術間的互相轉化時間大大縮短,更多新技術將具有軍民兩用特征,比如無人機技術、石墨烯新材料技術、智能機器人技術、3D打印技術等。對于中航工業來講,軍品是立業之本,而民品則是興業之源,在未來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中做到軍民兼顧,一是可以加快科技創新的進程,降低武器系統的研發和制造成本;二是可以滿足民用市場的大量需求,提升行業經濟效益;三是可以避免行業中軍用和民用產業的分離,構建合理的行業基礎,促進行業的長遠良性發展。
做好中航工業未來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要重視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是我國實現新型工業化目標的必由之路,是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升級的重要手段,而作為高端制造業的代表,航空工業領域是最有可能快速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領域之一。中航工業要推動研發設計手段的信息化創新,推動生產裝備和生產過程的智能化與自動化,推動管理信息系統的綜合,建立現代經營管理體系。這樣,才能最終實現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的遞進式創新,使整個行業具備良性發展的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