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兩個朋友攜家帶口來探望我們。六個大人,三個孩子,吃完飯一起到甜品店吃甜點聊天。孩子們坐在一起,打打鬧鬧。女人們勾肩搭背,嬉笑怒罵。我和那兩位朋友,三個大男人坐成一排,天南海北。
兩位朋友很快找到了共同語言:炒股心得、基金、黃金、PE、房產投資、銀行理財、國家金融政策……要命的是,當一個個專業名詞在空氣中飛舞,我大多聽不懂,唯有默默坐在最右邊的角落里,陪笑旁聽。
作為一個文科出身的人,我的日漸嚴重的危機感來源于這樣一個事實:生活已經成為一個專業學科——或者更準確地說,日常生活正在變成一種知識體系,屬于財經專業領域。面對這種專業化的趨勢,對銀行存款以外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感到陌生的我,正在墮落為一個不懂生活的人。以上場景,對我的危機感是一個形象的說明——朋友們在這種生活的中心熱情地討論,臉上掛著理大財如烹小鮮的壯懷激烈,留我一人向隅而呆。
有多少人意識到,與父輩們相比,我們這一代的生活已經如此復雜,不努力學習就會險象環生?更重要的是,又有多少人意識到:投資理財已經與吃穿住行一樣,成為生活本身?
用文科出身來解釋我與朋友間的疏離感是沒有說服力的。今天,投資理財已經滲透到了日常每一天的方方面面,成為生活的新地基。不管你是什么人,出身自什么專業,干什么工作,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你都不可能不理會它,自顧自地過日子。
你有自己的專業?你能養活自己?你確定?一位大學教授算過一筆賬——在北京養老,至少需要1000萬資產。成都呢?500萬,夠嗎?你對你的工資存款有信心嗎?
你已經有千萬存款?你可以坐享其成?你確定?要知道,你的風險可能比一個目前沒有巨額存款、但投資理財能力卻在磨練中日益增強的人要大的多。道理很簡單,你的存款在不斷貶值,而他卻在加速升值。
你已經是炒股高手?不再需要學習?你確定?我的兩位朋友都已腰纏萬貫,但我打保票他們會為女兒的教育頭疼,因為到現在為止,他們還沒有為女兒未來的教育基金尋找投資——一項統計數據說明,中國80%的父母沒有這個意識,仍指望著靠存款解決問題……
這就是今天的生活場景,不管你是誰,你都必須盡快意識到理財是過日子的常態,越早越好。否則,你會很快感覺到自己“生活在別處”——不止是在聚會中淪為看客那么簡單,你的銀行存款、消費方式、退休生活、子女教育……一切一切,或遲或早都會來找你的麻煩。
所以,除了趕緊接受再教育、重新努力“生活”,我們沒有太多選擇。我老婆過去曾經淺嘗股票,稍涉基金,但后來小遇挫折,便無心戀戰了。昨晚我告訴她:不要停下來,請繼續,虧了權當交學費。說句大實話,生活在今天,所有中國人都應該是財經專業的學生——因為日常生活本身,就屬于財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