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倡議
1 和孩子一起讀一本環保的繪本
通過看圖畫書,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大自然,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看看,這些繪本既有美的畫面,又能夠將環保理念植入孩子心中,和他一起享受這溫馨的讀書時刻吧。
2 保護環境,做隨手可做的事
其實,保護環境不是要我們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從身邊做起,做隨手可做的事情,既有可操作性,堅持下來也容易。我們一起來做吧―
不用一次性筷子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盡量吃應季食品,減少反季節消費
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節約用水,一水多用
自己動手,給寶寶做玩具
帶著寶寶爬樓梯,盡量少坐電梯
……
3 今天我們不開車!
沒有車,我們一樣能出行!帶著孩子坐一次公交車,坐一次地鐵,他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尋找新環保家庭
你們是環保之家嗎?你們的環保做法有哪些?告訴我們,我們需要這樣的榜樣!
下面是我們為你推薦的一些可以實施的家庭環保舉動,不妨試試。
尊重室外環境。可以從自家后院、樓下、門前開始,幫助建立一個花園,種一棵樹,或者準備鳥食、水盆、鳥窩,孩子可以每天清理、維護,并即時補充短缺物品。
組織家庭戶外綠色假期。帶孩子去郊游或去天然公園游玩,能夠讓孩子更多地親近大自然。向孩子介紹并討論各種動植物,了解它們的棲息地以及自然生長的規律、環境對其的影響。讓孩子明白,保護人類的這些朋友是多么重要。
不喝瓶裝水。提醒孩子喝自己家里的水,即便外出,也可以攜帶水杯或保溫瓶,并且可以多次利用。
用自然的方法做清潔。很多天然產品可以替代化學清潔劑,比如,用醋和蘇打粉清潔烤箱,用小蘇打為地毯除臭等。目前空氣質量良好的國家,其實也經歷過嚴重的空氣污染。那么他們是如何治理出藍天白云的?希望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他們為什么擁有藍天?
英國
一年中有1/4的日子被大霧籠罩,從而被稱為“霧都”。1952年12月,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塵蓄積在大霧中,導致兩個月內12000人死于呼吸系統疾病。
措施1:自行車代替汽車
1956年,英國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20世紀80年代,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自行車交通也被政府作為支柱,計劃建設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
措施2:加強綠化帶
在人口稠密的倫敦,人均綠化面積高達24平方米,城市外圍還建有大型環形綠化帶,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幾乎是城市面積3倍。今日的倫敦,大霧天氣已經從100余年前的每年90天,減少為不到10天。
措施3:可用手機查污染
英國政府也重視將空氣質量信息向民眾實時通報。官方網絡不但發布大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時的濃度和一周趨勢圖,還專門開發了google的地球圖層,民眾既可通過PC機瀏覽,也可通過手機應用軟件隨時查詢。
美國
美國曾因工業排放、汽車尾氣等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20世紀中期,洛杉磯一帶大氣臭氧濃度很高,光化學煙霧(一種淡藍色煙霧,由污染物質光解產生)問題突出,在1952年和1955年兩次釀成短短數日內幾百位老人死亡的慘劇。
措施1:劃區域管理
打破州的界限,依據地理和社會經濟,將全國劃分成10個大的地理區域,設立區域辦公室,進行統一管理。終于在20世紀80年代降低了洛杉磯的臭氧濃度。
措施2:實時監測小顆粒
美國環保署1997年根據《清潔空氣法案》,又設立了專門針對大氣PM2.5含量的標準,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數以千計的顆粒物檢測站點,PM2.5參數每小時更新一次。民眾還可要求環保署通過電子郵件發送指定地域的空氣質量。
措施3:給民眾鍛煉建議
當污染較為嚴重時,美國官方網站會要求民眾控制戶外活動的強度和時間,以此來減少身體損害。此外,媒體還勸告民眾不要在繁忙的馬路附近鍛煉,不要在室內抽煙,減少使用蠟燭、
燒木頭爐子,以控制室內污染。
日本
日本在工業化前期,曾經也飽受污染之苦,“世界八大環境公害”事件中,就有四個發生在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其中之一為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煉和工業燃油產生的廢氣,嚴重污染大氣,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驟增,尤其是哮喘病的發病率大大提高。
措施1:新樓必須有綠地
20世紀80年代,日本開始多渠道整治污染,對環境極為重視,在人口密集的狹小國土上,取得了堪稱奇跡的成就。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綠化,東京有關當局規定,新建大樓必須有綠地和樓頂綠化。東京的綠化很少種草,而是種樹,不但要綠化面積,還追求綠化體積。大量樹木對城市空氣的凈化起了很大作用。
措施2:控制汽車
1999年東京國道沿線的600多位呼吸道疾病患者集體狀告地方政府和七家柴油汽車企業,認為汽車尾氣給他們的身體造成了傷害。經過專家認證,汽車尾氣造成的PM2.5確實具有強烈致癌作用。為此,在2003年東京推出一項新立法,要求汽車加裝過濾器,并禁止柴油發動機汽車駛入東京。如今,日本汽車出廠時都已安裝了過濾器,排放標準達到了歐洲三級標準,東京市內的幾萬輛出租車都是使用天然氣。這些努力使得整個東京天藍云白,視野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