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hike
從浙江象山石浦古鎮出發,朝東南方向航行約25海里,便到達了象山最東南的島嶼、我國領海線的基點——漁山列島。這有華東地區最蔚藍的海水,島礁棋布,風光宜人。因為地處南北洋流交匯帶,魚類、貝類、藻類資源豐富,各種海洋特產約300余種,被譽為“亞洲第一釣場”,是一個適合休閑度假、露營海釣的好地方。
漁山列島由13島41礁構成,其中大多數無人居住,我們通常說的漁山指的是北漁山島,面積不大,僅0.5平方公里,但島上植被茂盛,沿島有幾個寧靜的坳口作為天然港灣。北漁山島南高北低,最高點海拔為834米。島上居民不多,不足百人,基本都以捕魚為業,兼營家庭旅館,為往來游客和海釣者提供方便。每天傍晚時分,漁民會駕著小舟出海,利用燈光誘捕當地特產的真鯛、黑鯛,若有興致可隨他們一同夜釣,體驗漁民生活。
北漁山燈塔是漁山列島的標志,最初在光緒二十一年由上海海關耗銀5萬兩白銀建成,因為巨大的身形和重要的地位,有“遠東第一大燈塔”之譽,并成為國際航標。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燈塔被日軍侵占,屢次毀于戰事。現在島上的燈塔是1985年交通部批準在原址重建的,設備配置為國內領先。除了有厚重的歷史沉淀,在藍天碧海的映襯下,紅白相間的塔身格外漂亮,站在燈塔上遠眺,只見浪花點點,漁輪穿梭,海天一色。夕陽西下后,銀盤當空,塔光閃爍,漁火點點,發光水母在海面上一閃一閃,與滿天繁星的倒影交織在一起,讓人恍若置身夢境。
環島多絕壁,上面生長著許多戰爭年代種下的仙人掌,每到漲潮時海水拍打石崖,轟隆隆的巨響驚心動魄,這些天然絕壁也是良好的攀巖訓練場,雖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有萬頃碧波在足下翻滾,也不失為一種享受。鄰近燈塔有一個巨大的“仙人橋”,是一道高懸在海面百余米的天然石梁,它橫架在驚濤之上,臨“橋”俯瞰,濤卷浪翻,聲如雷鳴,非英雄好漢不敢至此。
島周圍的海水十分清澈,天氣良好時能見度高達十米,在那些延伸到海水中的礁石縫隙里,密布著海葵、海螺、海藻、水母等海生物,俯拾可得。更遠一些的礁石則是海釣的好地方,漁山島海釣期長達10個月,從3月開始可一直釣到12月,能同時進行磯釣、拖釣、船釣等多種海釣活動。
漁山島1955年2月13日才解放,屬于東南沿海最后一批解放的海島,島上現在仍遺留著許多軍事遺址,隨處可見碉堡和營房。島上的小山內部都被掏空,隧道縱橫交錯,帶上手電可在里面穿梭獵奇,也是一種不錯的探險感受。
因為知者甚少,前往漁山島的游客并不多,找個周末偷閑前往漁山島,優哉游哉地曬曬太陽釣釣魚:也可以與村民閑談下棋,渾然忘歸……此間一日,人間一年,時間已被全然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