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對于王小波的思考,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狹義的文學范疇了,王小波早已超越了文學層面,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所以,我們所要做的,更多的是文化意義上的考量。
法國作家加繆曾寫過一本《局外人》,想起王小波來,我總想到“局外人”這個名詞,因為對于熱鬧的當代文壇來說,王小波的的確確是一個局外人。近日讀到編輯鐘潔玲的一篇文章,據她回憶,1997年4月26日,王小波的追悼會現場來了三百多人,但“奇怪的是,當中沒有作家協會人員,沒有一個小說家。”說奇怪,其實也不奇怪,因為王小波當初已經辭職多年,沒有單位,而且,直到他去世的時候,他也不是任何一級作家協會的會員,他曾說過:“聽說有一個文學圈,我不知道它在哪里?!痹诋斚轮袊@樣一種文學環境中,王小波沒有服從于某些規則,比如成為某某級別的會員,才可以被稱為作家,這種特立獨行當然不會被主流文學圈所接受,就像他的作品一直不被主流文學所接受一樣。每每去書店,我都會在王小波文集前駐足,聽店員說,王小波的書一直銷量可觀。人們在他死后才發現了他的價值,但在他活著的時候,卻一直備受冷遇。韓東先生曾在《冷漠與勢利》一文中為王小波抱不平,說這個世界對王小波太冷漠了,在他生前,文學界對他這個人以及他寫的書視而不見,我們的作家、評論家是干什么的呢?就連他的那些書籍,也無法順利出版,王小波因此慨嘆:“出版一本書比寫一本書要難得多。”所以他說如果寫墓志銘的話,會在“活過,愛過,寫過”后面加上一句“書都賣掉了”。
盡管生前遭遇到了那么長時間的冷遇,但現在想來,王小波永恒的價值,恰恰在于他那遺世獨立的孤獨。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自己也曾說過:“沉默地思索,是人類生活的另外一面?!北M管桂冠詩人聶魯達說:“孤獨培養不出寫作的意愿,它硬得像監獄的墻壁,即使你拼命尖叫嚎哭,讓自己一頭撞死,也不會有人理會?!钡覀儾坏貌怀姓J,文學是孤獨的分泌物,一個優秀的作家,就注定要以孤獨為伍,人類一切光輝的作品都是孤獨的產物,熱衷于喧嘩者是寫不出偉大的作品來的。我們這個時代,最缺少的就是王小波這樣的孤獨者,他就像魯迅筆下的過客一樣,在不被理解的時代執著前行,終于成為了文學上的拓荒者。
回首西方文化發展史,我們不得不承認,西方世界之所以曾經創造出文藝復興的輝煌,是當時的許多自由思想家支撐的結果。1927年6月2日,學術大師王國維自沉昆明湖底,陳寅恪在碑文中這樣寫道:“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蓖跣〔ǖ奈恼轮阅茉诋敶膲蠓女惒剩瞧鋼碛歇毩⒕褡杂伤枷氲慕Y果。從他辭去人大和北大教職的那一天起,他就成了不受體制約束的徹底的自由主義者,他的辭職行為,也是對自由理念的一種捍衛。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自由精神獨立意志,他才能創造出別的作家所無法創造的輝煌,在文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白骷矣袃煞N,一種是解釋自己,像海明威式的;一種是到想象中去營造,像卡爾維諾,像尤瑟納爾。我覺得真正的作家應該嘗試做后一種。”
記不得是哪位作家說過:“為面包而寫作,是無法產生偉大的作品的?!钡拇_,文學是一項神圣的事業,只有對文學事業無比虔誠的信仰者,才能創作出不朽之作來。目的性太強的功利化寫作,是無法轉化成有價值的藝術品的。王小波的寫作,完全是一種非功利的寫作,他全憑一種創作的興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思維的樂趣。他說過:“我相信自己有文學才能,我應該做這件事。”他還說:“作家就意味著隨時有餓死的可能?!?/p>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與世長辭,在所有的挽聯中,我特別喜歡鐘潔玲編輯找人寫的這一副:“上聯:以獨立意志出神入化笑寫時代三部曲;下聯:持自由情懷瀝血嘔心哭說乾坤萬年憂;橫批:小波不死!”15年之后,我們從鮮活的記憶中依然能感受到他及他的作品持久的生命力,“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彼麨槿祟惲粝铝艘淮蠊P寶貴的精神財富,他不愧為是“一位浪漫騎士,一位行吟詩人,一位自由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