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美食是人類最原始最強烈的欲望之一。
而以食物為設計主題及素材也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臺北故宮有三大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紅燒肉和毛公鼎,其中兩件與食物有關;400多年前,意大利藝術家Giuseppe Arcimboldo就以細膩的畫風將蔬果、花卉拼貼組合成人像,描繪出一種奇趣詭譎的肖像畫;而今,米蘭設計展上出現了以食材為原料制作的可以吃的椅子……
加入這個創作圈子的人身份漸漸多元化。工藝家、藝術家、設計師、攝影師、建筑師、科學家、社會學者……有人追求擬真,有人天馬行空地想象,有人思考食材更多的可能性。在國外有很多Lifestyle的圈子,人們都特意把食物放進「設計」的思考范疇。在英國,甚至出現了一個美食實驗協會,人人自稱「美食實驗師」。他們聚在一起不是探討食物怎么做出來,而是基于食物挑戰更多跨界藝術和設計,與廚藝無關。
食物解決我們溫飽,更給予我們創作的靈感。在設計的樂園里,人們抓住食材表面那些極易轉瞬而逝的新鮮光澤,去體現作品中無限的生命力;或將食物作為設計的材質換位思考,進而創造出新的價值與實驗精神,用設計美學與哲學包裝美味,刺激人們思考,進而得到更深層的樂趣。
本期專題,讓我們跳脫對「食物和餐桌」的固有認知,將飲食設計拉高到「人與食物」的互動層次。設計食物,即是美食與人的關系的另一種表達。
美味生活,光陰故事。食色性也,更是食設性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