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宜
摘要:利率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最常用的一種管理方法,被普遍用于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以及風險管理中。近些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利差收入在銀行總利潤中占比過大,銀行過度依靠利差收入的特征廣受詬病,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的利率管理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本文基于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背景,分析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
一、利率風險管理概述
1. 利率風險管理
利率是價格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元素之一,利率可以看作是貨幣的使用價格。利率風險管理,是指商業銀行為了控制利率風險,以及維持銀行的凈利息收入穩定增長而對資產負債采取的一種風險管理的方式。利率風險是金融市場化之后銀行必然會面臨的風險問題,其常常產生于銀行的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利率調整的幅度差異中。在上個世紀90年代前,利率風險管理的重點主要是研究利率的變化對于銀行利差收入的影響。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銀行資產的形式趨于多樣化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應用,利率風險管理的重點開始轉向研究利率的變動對于銀行資產負債結構以及銀行資本凈值等影響。利率風險管理在西方國家的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中廣泛應用,是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核心內容,對提高銀行經營收益,穩定銀行市場價值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利率市場化與利率風險管理
我國一直實施的是對銀行的利率進行管制的貨幣政策,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利差收入在銀行總收入中占比過高,不利于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呼聲就已經開始,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我國商業銀行過度依賴利差收入,創新能力以及服務能力不足的弊病開始顯現出來,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這種經營模式會導致我國的商業銀行市場競爭能力低下,風險防范以及風險控制能力不足。近些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快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先后兩次對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其浮動區間進行了調整。央行將金融機構人民幣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0.5個百分點,將其上浮區間擴大到基準利率的1.1倍;將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0.56個百分點,將其下浮區間擴大到基準利率的0.7倍。央行擴大了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浮動范圍,實際上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一種重要方式,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利率水平以及結構的變動也將越來越頻繁,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也將越來越大,在這一背景下,商業銀行需要不斷提高利率風險管理水平,提高銀行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的能力,從而提高銀行的市場競爭力。
二、 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現狀
1.銀行經營管理層的利率風險管理意識落后
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的長期國有化性質以及受到利率管理政策的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模式比較落后,銀行的經營管理層缺乏利率風險管理意識。我國的商業銀行對利率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很多銀行管理者認為利率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來制定和控制的,商業銀行只能被動的接受既定的利率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對于經營和管理進行決策。因此,我國的商業銀行缺乏對利率風險管理的認識以及研究,缺乏主動研究宏觀經濟走勢以及利率變動情況的動力,對利率風險管理的模型設定和計量管理等手段更是應用不足。另外,我國的銀行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監管重點主要是針對不良貸款率,這導致我國的商業銀行將風險管理的重心放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而對利率風險管理比較缺乏重視。
2.利差收入占比過大導致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手段落后
我國的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長期以來一直進行利率管制,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基本上是由中央銀行來確定的,這導致商業銀行形成了長期依賴存貸利差的現象,利差收入在銀行的總收入中占比過大。過去5年,在中國銀行業的主要利潤中,利息凈收入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一直都是他們利潤的主要來源。根據《中國經濟周刊》聯合萬得資訊的統計顯示,2010年,16家上市銀行利息凈收入達到1.4萬億元,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2978億元,營業收入達到1.7萬億元;2009年,16家上市銀行利息凈收入達到1.1萬億元,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2252億元,營業收入達到1.4萬億元;2008年,16家上市銀行利息凈收入達到1.2萬億元,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1796億元,營業收入達到1.4萬億元;2007年,16家上市銀行利息凈收入達到9587億元,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1396億元,營業收入達到1.1萬億元。2007—2010年,16家上市銀行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最低為70%,最高甚至達到101%;中間業務普遍在20%以下,大部分都在10%以下。而據全球銀行與金融機構分析庫bankscope的統計,歐美甚至東盟地區的商業銀行,息差占比一般只有50%~60%左右,中間業務則都在20%以上。
利差收入過大的特點,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的手段比較落后,商業銀行對利率風險管理的重點主要放在研究利率的變化對銀行利差收入的影響,而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應用,利率風險管理的重點開始轉向研究利率的變動對銀行資產負債結構以及銀行資本凈值等影響。而我國的商業銀行由于經驗不足以及缺乏專業的風險管理人才,導致這方面的利率風險管理手段非常落后,難以應對新背景下的利率風險管理要求。
3.金融市場不發達導致利率風險量化能力薄弱
我國的金融市場起步比較晚,市場上的金融交易種類比較少,交易方式也比較單一,一些金融衍生產品,例如利率期貨、利率期權、遠期利率協議、利率互換協議等使用的非常少,這導致我國商業銀行難以建立完善有效的利率風險對沖機制,無法有效的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中暴露出來的利率風險敞口進行資產負債管理以及套期保值管理等。無法有效的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對風險進行規避,使得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能力大打折扣,無法有效的應對新背景下的利率風險問題。另外,由于我國的商業銀行受到計劃經濟時代體制的影響比較深,經營管理方式比較粗放,不重視定量分析以及基礎數據搜集等工作,使得利率風險進行量化缺乏有效的數據支持,利率風險量化的能力非常薄弱。我國的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和模型的建設也非常落后,精細化管理以及風險計量方法應用很少,使得利率風險管理能力較差。
三、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提高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的對策
1.提高利率風險管理意識,完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
由于我國的利率水平長時間以來一直受到中央銀行的管制,使得大多數銀行將風險管理的重點放在信用風險管理以及流動性風險管理防范上面,利率風險管理的意識不足。商業銀行的管理層需要提高利率風險管理意識,完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首先,商業銀行的領導應該對利率風險管理有著比較深遠的了解,利率市場化改革將成為未來利率改革的主要方向。因此,要拋除過去對利率被動的接受意識,提高主動利用利率來進行風險管理的意識。其次,商業銀行應不斷的引入利率風險管理專業人才,優化風險管理機構設置,完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商業銀行要加強對利率風險管理的重視,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建立專門的利率風險管理機構,對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利率變動走勢進行很好的預測和把握。銀行各部門之間,例如風險管理部門,資產負債管理部門以及財務部門之間要加強交流和溝通,對各種數據和信息要及時的進行共享,為利率風險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加強金融市場建設,為利率風險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完善的金融市場是商業銀行進行利率風險管理的重要外部條件。我國要不斷加強金融市場的建設,增加金融市場交易種類,完善交易方式,增加市場交易品種,并對交易流程和支付結算體系等配套政策進行完善,確保金融市場能夠為利率風險管理提供服務。國家應該加強銀行間交易市場、外匯市場、人民幣離岸市場等金融市場的建設,為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創造良好的條件。另外,還要大力推動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發展例如利率期貨、利率期權、遠期利率協議、利率互換協議等交易產品,為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提供更多的選擇,使商業銀行能夠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套期保值等風險規避,提高銀行的利率風險防范能力。
五、 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改善資產負債失衡狀況
商業銀行應不斷地拓展業務渠道,增加銀行表外業務、中間業務、服務業務等,提高商業銀行資產的流動能力,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改善資產負債表失衡狀況。首先,商業銀行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應用一定的定價及預測模型,對利率對資產負債的影響進行準確的把握和預測,將被動接受利率轉為主動進行利率風險管理,不斷提高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其次,我國的銀行監管機構要對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工作進行引導和監督,促使商業銀行加強利率風險管理,運用外部監管力量,不斷提高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防范能力。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商業銀行應該意識到利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積極改革和創新利率風險管理,提高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能力,提高銀行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左玉寶.我國利率市場化與上市商業銀行再融資研究[D]. 山東大學 2012
[2] 杜蓓.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國際比較研究[D]. 西南財經大學 2012
[3] 譚慧敏.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D]. 云南財經大學 2011
[4] 羅志方.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D]. 山東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