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洪德
澳洲培訓期間,我們來到菲利浦島,那里有世界聞名的小企鵝,而觀賞小企鵝回巢這一自然界壯麗的景觀,真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菲利浦島在墨爾本東南100多公里,洶涌的大海簇擁著這座小島。小島布滿了灌木叢,密密麻麻,海潮漫過的地方,是無垠的沙灘。島上到處是企鵝的宣傳品。據說,全世界共有企鵝近20種,最大的皇帝企鵝重30多公斤,身高有1米多;而菲利浦的企鵝是最小的品種,高只有30厘米左右,體重不過1公斤。
傍晚時分,島上廣播說,小企鵝將于8時45分從海里回到岸上。人們靜靜地、耐心地等待著。輕風拂面,海浪嬉戲,無數只眼睛緊緊地盯著岸邊。不知是誰叫了一聲,我以為企鵝出水了,定睛看去,原來是浪花飛濺。旁邊有人問,企鵝會不會迷路,這么晚了還沒回來。正說著,有人用手指著海邊嚷嚷著,雖說語言不通,但從他們激動的表情上我們足以明白企鵝終于出現了。在泡沫的浪花中,一排排暗暗的小東西,它像精靈,借著浪花跳出來的,這是小企鵝。從海里鉆出來的小企鵝身著黑色的“西服”,搖搖晃晃地走上岸來。這群小企鵝上岸后,并不馬上離開岸邊,而是東張西望等到伙伴到齊后,才在頭兒的率領下,排成一縱隊向我們走來,不一會兒就無影無蹤了。它們一群接一群,也不知鉆上來多少只。
我們循著昏暗的燈光,追上在樹叢中穿行的數只小企鵝,它們搖晃著身體,步履有些艱難,畢竟在大海中終日地搏擊,筋疲力盡了。它們又趕得很急,時而一只趕過一只,交錯地前行。它們肚子里面是裝著一天來風浪中奮斗的成果,除了自己消化部分外,都要留給子女和家人。路旁的燈箱發出昏暗的燈光,有些小小的東西若隱若現,原來是幼企鵝等著歸航的爸爸媽媽,見到親人叫著迎了上去,而留下來的孤單地一個人立在那里,發出了焦躁的哀鳴。我感觸了這只小東西的失望,返航的不是它的父母,它該怎么辦呢?人在寂寞和無助的時候,會萌生恐懼,它會嗎?小東西搖晃著身軀,向著大海的方向走去,去接它的親人。父母日出而作,誰能保證日落而歸?如果是那樣,明天日出之前,它會毫不猶豫地撲向大海,一如父輩,勇敢地前行。
企鵝就是這樣一種鳥類,千百萬年來,它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頑強地生活,笑對太陽。別看這些企鵝的樣子呆頭呆腦的,其實,它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它們有眷戀家鄉的本性。不管離開棲息和繁殖的地方有多遠,它們都要想辦法返回自己的家鄉。
(作者單位:贛州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