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興國
為了發展學生的智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我們必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以下辦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以疑激趣,引導學生自學
教師因勢利導,激發起學生自學的興趣和欲望。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時,我要求學生要邊讀邊想,尤其要善于“想”,學會質疑、解疑。
2.以境引趣,讓學生在自學中進一步領會內容大意
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激起學生的自學興趣。如,對《桂林山水》《可愛的草塘》等課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使用教學掛圖、幻燈片,再現文中情境,播放配樂課文錄音,視聽交互進行。讓學生通過鮮明具體的畫面和形象生動的語言,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以讀生趣,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去自學課文。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時,我采用了“閱讀激情,以情悟文”的教學方法,并配合采用導語、范讀、多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和興趣,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品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幫助學生樹立自學的信心
要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就應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地學習,摒棄“師講生聽”的傳統思維模式,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進行自學。通過工具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新字詞,首先認識,最后學會理解,在教師講解時學生才會牢固地掌握新知識。學生在自學中學會主動地分析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對教材認真的閱讀,積極主動地開動腦筋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此時只需要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引導。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使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用心主動學習。教師還要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進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自信心。
三、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
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教師要將良好的學習方法適時地教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將知識的大門打開,暢游知識海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一文時,我為學生設計了很多練習,讓學生在讀中想,在思考過程中做練習,通過對閏土的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體會人物的心理特點。最后,我對人物性格進行總結:閏土是一位很能干、聰明、勇敢具備豐富知識的普通農村少年。這時教師對學生適時指導教學,讓學生知道可以通過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來表達人物的性格特征。
學生在學習中懂得對待不同的課文可以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學會自主地運用掌握到的知識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歸納總結,最后闡述和表達思想等。
為了培養出學生認真讀書、獨立思考的習慣,我對學生提出了要求:眼睛要看到、動手要準確到、口述表達要做到、心有所想要闡述到。這幾個要求會讓學生在用心思考時精神完全集中,手到位了會讓學生懂得運用工具書勤做查詢,表達清楚闡述清晰會讓學生對學習做到準確記錄、寫寫圈圈,加深印象,邊學邊會。
教學過程中,我指導學生仔細認真讀書,一邊想象一邊讀。如,在《我的戰友邱少云》課文教學中,要重點抓住描寫邱少云外表的語句,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并且真正地掌握良好的讀書方法。
良好的自學習慣的形成,都需要經歷持久的訓練過程得到最終的強化。所以,在教學時,我會反復引導學生在語文園地中進行教學方法的實踐,尋求方法,最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
(作者單位 貴州省思南縣大壩場鎮筑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