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華光精工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同江
“我們的高端制造環境不如國外精良,生產經驗也稍有欠缺,以致于我們批量生產的成本高出很多,在高成本低價位的情況下,傳統印機企業將何去何從值得我們深思。”
宏觀經濟形勢決定企業發展
談到宏觀經濟,我個人比較關心國家經濟形勢的發展。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有很多唱衰中國的聲音,地方債務問題、金融投資風險、內需增長緩慢以及很多人對于國企壟斷的意見等多方面的因素阻礙中國發展,成為外界唱衰中國的依據。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勞動力資源的充足造就了中國低成本制造業的主導地位。不少國外大型企業紛紛在中國建廠,不光解決了一大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同時還奠定了中國“制造大國”的地位。然而,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和人民幣的不斷升值,這種現象或將萎縮。
近來,美國出臺了很多的優惠政策,不少美國企業回遷本土,于是出現了唱衰中國的聲音。經濟層面的轉移包括產業轉移和資本轉移,產業轉移對中國的影響并不可怕,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產業轉移也不僅僅發生過一兩次。美國的產業與技術,在二戰期間轉移到德國與日本,之后再到香港、新加坡、韓國等地區,接著是中國內地,產業轉移總是朝著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
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大量的引進外資對于中國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美元、歐元、日元等很多國家的貨幣都在貶值,而人民幣卻在升值,我們得到的消息是,國家寧愿犧牲出口的利益,也要保證資本不被轉移出中國。若是資本轉移,將會對國家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后果,目前的中國經濟處在一個死結狀態,如何解開死結就要依靠決策者的英明決策了。我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看法不是很樂觀。印刷行業發展和國家經濟形勢息息相關,面對當前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就會出現行業整合。今年5月China Print 2013展會上,眾多印刷企業決策層希望尋求發展機遇,前來參觀溝通,但是真正購買設備的不多。當然,不是對印刷行業的全面否定,只是可以看出印刷裝備企業處在一個不景氣的時期。
傳統印機企業轉型升級的疑惑
據了解,作為世界最大的印刷連鎖集團的當納利,通過與別的企業合作經營,規避風險,很多設備都是與當地企業聯合購買,這是一個很值得借鑒的模式。我非常同意印刷裝備制造企業應該升級、轉型,但是,印機制造屬于高投入、低回報的領域,如何轉型是我們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
印刷企業轉型對傳統印機企業來說,會是很大考驗,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要跟上信息化的潮流。我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自認為很關注信息化、自動化的發展趨勢,現在對企業如何發展信息化依然存在困惑。
大族冠華是國內膠印行業中成功轉型的典范,這與其自身的機制、管理、機遇有很大的關系。印刷行業本身就是高投入、低利潤,印刷廠購買設備時會慎重考慮。傳統印機企業在受到技術、資金強大的國際品牌的強烈打壓,制造大型高端設備的優勢很少,若是設備生產商再投入大量的資金、力量研發大型高端多色印刷機,難度可想而知。我們的高端制造環境不如國外精良,生產經驗也稍有欠缺,以致于我們批量生產的成本高出很多,在高成本低價位的情況下,傳統印機企業將何去何從,值得我們深思。
China Print 2013上的數字印刷技術
縱觀China Print 2013,有很多做靜電技術的數字印刷設備商,其中表現最出色的當屬惠普。惠普數字印刷的成功,因其設備使用轉印技術,承印紙張的適用范圍很廣,而對于靜電技術,主要應用在辦公領域,下一步可能在出版領域,但是在目前階段進入包裝領域也不現實。
噴墨設備商參加展會的很少,主要是中國以辦公市場為主,缺少噴墨印刷設備的應用領域,這是不爭的事實。針對于噴墨在大規模商務印刷方面,我有一個可能不是很正確的激進觀點:噴墨印刷在商業、工業印刷應用沒有取得成功的情況下,很難發展起來。
長春印刷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玉武
“我們企業的轉型模式就是理清思路、透徹分析市場,根據市場需求劃分產品格局,發現、強化產品差異化。”
透徹分析市場,增強差異化
我想從微觀的角度來談一下,2008年以來,為響應省、市、地區、民營企業家協會的倡導,我們是如何根據市場格局調整自身企業發展,完成產品轉型升級的。
長春印機主要產品是切紙機和分切機,之前高、中、低檔設備全都在生產。自2008年之后,因為市場的競爭加劇、需求減少,于是開始舍棄一些低端、低利潤的產品,集中精力研發高端的新產品。2011年發現包裝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大規格的切紙機很有發展空間,占有市場份額越來越大,我們就將產品結構調整,將用于包裝市場的大規格切紙機作為我們的重點發展方向。
2012年,我到德國參觀了德魯巴展會,發現國內印刷設備的同質化現象嚴重,由于市場總需求固定,因此價格優勢與產品差異化是企業謀求發展的方向。我們選擇走產品差異化道路,投入了很多的研發資金,致力于提升產品的差異化。尤其是特殊裁切物方面,一直是我們重視的板塊。我們的分切機分為薄紙型、厚紙型、普通型,在普通型的基礎上研發多點分切機,可同時裁切8卷紙和6卷紙,并且已得到客戶的成功驗證。
我們企業的轉型模式就是理清思路、透徹分析市場,根據市場需求劃分產品格局,發現、強化產品差異化。
北人印刷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孔達鋼
“印刷行業的競爭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變成了傳統制造業與數字技術之間的競爭,我們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數字技術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傳統印機企業很難掌握數字印刷的核心技術。我們要冷靜分析數字印刷,如何運用數字印刷技術是整個行業、整個產業面臨的問題。”
傳統印機企業如何發展數字印刷
我整整看了5天的China Print 2013,展館閉館的當天也看到下午3點多,重點看了數字印刷技術與設備。數字印刷發展迅速,但是我個人一直有一個憂慮,就是傳統印刷技術會不會像膠卷一樣淡出我們的生活。我愛好攝影30多年,一直執著使用膠卷拍照。可是今年以來,一個膠卷都沒有用完,兩架膠片相機半年多的時間一次都沒用過,家中冰箱里面存放了大量的膠片,都快變成古董了。
以惠普為代表的一批數字印刷企業,已經走過了質量欠佳、小幅面、黑白文字、低速、簡單彩色噴墨印刷的過程,開始進入商業廣告與出版領域,在爭搶傳統印刷設備生產商的市場份額,我們很多印機企業的客戶群體,都在出版印刷領域,數字印刷將會帶來很大的沖擊。
印刷行業的競爭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變成了傳統制造業與數字技術之間的競爭,我們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傳統制造業不擁有數字印刷的核心技術,噴頭、軟件我們都不具備,而且數字技術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傳統印機企業很難掌握數字印刷核心技術。我們要冷靜分析數字印刷,如何運用數字印刷技術是整個行業、整個產業面臨的問題。
另外,傳統印機企業要學習國外設備商的生產制作工藝,要建立標準化、模式化的生產流程,提高產品的一致性、穩定型、可靠性,提高國內印機企業的產業化水平,實現升級,避免生產設備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避免相同設備或者部件的規格、樣式、工藝參差不齊,這是我們面臨的另一個課題,要求我們從加工、制造各個環節都要專業化、精細化。
江蘇昌昇董事長、總經理沙曉明
“國際上的幾大主流貨幣都在貶值,進口膠印機的價位越來越低,我們國內印機企業原有的價格優勢也不復存在。未來幾年,國內印機企業的生存環境將會很艱難。但是,不管市場環境如何,天無絕人之路,即使在夾縫中求生存,我們總能找到適合自己企業的發展的模式。”
企業應當自信自強
企業轉型被我們經常提起,可是企業轉型到底是什么?轉型,即打破原型構建新的生產模式。“發展變革、轉型升級”就是要求企業的發展在變革中不斷改革,逐步進行轉型升級。資本主義社會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我們國家改革開放才30多年,就目前的成果來看,我們應該很欣慰了,有信心相信國家會發展得更好。同樣,我們也應該相信印機企業會在國家經濟變革中順勢發展。
我們討論企業戰略,必須研究外部市場環境。“知己知彼”經常被我們提起,但是根據現有歷史資料證實,最原始的記錄應該是“知彼知己”,進一步地解釋這個概念,也就是知彼比知己更重要,企業要對外部市場環境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印刷設備生產企業尤其是傳統膠印機企業,在國家的整體行業中還是處于幼稚型行業,國家有責任、有義務保護、扶持這個行業的發展,但是在這一方面,國家還有很多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作為傳統膠印機廠商該怎么辦?難道我們要抱怨環境嗎?此時此刻,我們必須首先立足自身,依靠自己的智慧,尋求發展空間。當然,更希望國家可以看到我們這個幼稚型行業,完全依靠企業自身打拼是十分艱難的,希望政府給予相應的支持。
正視數字印刷的沖擊
我們沒有必要過度擔心數字印刷對于傳統印機行業的沖擊。早在六十年代的日本,已經出現數字技術對于傳統行業的影響擔憂。認識是一個方面,重點是在發展過程中如何把握機會,其實,這30年印機發展過程中已經在不斷地利用數字技術,助力企業發展,改變我們的產品。至于數字印刷,作為傳統的印機企業,我們和國際上知名的膠印機廠家一樣,都是剛剛開始接觸數字印刷,處在同一個層面,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根據質量、效率、效益三要素的綜合平衡分析,適時推出數字印刷技術而已,這個過程的結果就是膠印+數字印刷兩個技術交融。
企業面臨的困境
國際上的幾大主流貨幣都在貶值,進口膠印機的價位越來越低,我們國內印機企業原有的價格優勢也不復存在。未來幾年,國內印機企業的生存環境將會很艱難,政府也將不再大規模采取救市政策,而之前4萬億元的救市資金都流入到了企業總數不足1%的壟斷型企業,不但沒有救市,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不管市場環境如何,即使在夾縫中求生存,我們總能找到適合自己企業的發展的模式。
根據現有的勞動合同法,我們企業的很多員工都是無固定期限的正式員工,員工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是需要企業來負責。誠然,企業本身就是為了提供就業機會,解決職工溫飽問題,但是這種缺少靈活的勞動合同法,對于我們企業度過難關制造了困難,顯得不夠合理。
最后我想說一下關于支持國貨的理念,我了解到,世界上發達國家的人們沒有不支持自己國貨的。而中國人普遍媚外的心態不利于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放眼望去,發達國家的發展幾乎都是由堅強的裝備制造作為基礎的。希望行業協會能夠倡導一下,宣傳支持國貨的意義,鼓勵購買國貨,國家有了堅強的裝備制造業的存在,任何夢都有可能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