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迎著淅瀝的小雨步行到了位于大柵欄楊梅斜街39號Ubi藝廊門前,推開那扇門仿佛進入到另一個世界,天氣帶給我的潮濕悶熱感一掃而空,我的心也隨之慢慢的沉靜下來。在我眼前一件件來自于世界各地的當代首飾精品靜靜的擺放在那里,它們并沒有用那種浮夸的咄咄閃光來吸引你,只是平靜地等待你的駐足,去了解它們的故事。
Ubi藝廊的創始人Machtelt Schelling出生在一個荷蘭的大家庭,她的母親有五個姐妹。大家庭中的女性成員對珠寶首飾非常的熱愛。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Machtelt從小就嘗試設計自己佩戴的珠寶首飾,作品完成后,她總會詢問每一位熱愛珠寶的親人你喜歡嗎?你喜歡嗎?……“這是我小時最喜歡的記憶,她們的意見幫我提高和發展了對珠寶的品位。閑暇我們也經常一起談論珠寶首飾,談論好的設計。之后我又選擇了跟藝術有關的專業,并且通過一些課程學習制作首飾,更了解各種材質的鑲嵌工藝。”
珠寶首飾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她都會選擇不同的款式去佩戴。她說:“這并不是因為開了Ubi藝廊,而是因為我太愛這些珠寶首飾了。在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款式,為生活增加一些小樂趣。”Machtelt最喜歡珠寶首飾是擁有有趣的款式或者特別的材質的,佩戴上這樣的珠寶首飾讓大家都會感到新奇。當然一些設計作品并不適合佩戴,它們只可以作為裝飾品。但是她依然把它們展示出來,因為它們在各自的設計系列里占有重要地位,看到這些作品收藏者會對其它的設計更有感觸。在中國大眾心目中,他們可能更喜歡選擇大品牌像香奈兒、蒂芙尼或者便宜的快時尚珠寶首飾。在中國很難找到兩者之間的產品,擁有更加獨一無二、創新的珠寶設計。Machtelt建立Ubi藝廊的目的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擁有獨特設計,并能講述設計師故事的首飾。
Machtelt已經在北京生活了6年。在中國她和我們一樣經歷了許多大事,比如奧運會、世博會。這些年她覺得變化最大的就是中國人更加自信,他們更清楚自己的設計和定位。之前中國可能會更關注其它國家,但是現在更關注于自身的發展。“最讓我傷心的事情是北京的藍天,前幾年的北京污染并不像現在這樣。我一直愛騎著自行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轉悠,了解北京的變化。我希望更多的人也加入進來。我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汽車,每天堵在公路上,并不利于健康。”
時尚北京對話
Machtelt Schelling
《時尚北京》:當初為什么不把Ubi藝廊開在798?
Machtelt:798的空間太小并不適合Ubi藝廊。而大柵欄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雖然現在有些安靜,但是在每年的10月份,許多藝術機構會選擇在這條街上展示他們的藝術作品。那些作品都很有創意,并且獨特。
《時尚北京》:Ubi藝廊的風格是什么?
Machtelt:我希望能找到一個地方能讓人們慢下來,你可以看到這些首飾,他們除了美麗還有許多其它的意義。首飾背后的故事,什么是藝術家通過作品要告訴我們的。所以我想所有喜歡這樣首飾設計的人需要這樣一個地方安靜下來去想這些問題。
《時尚北京》:如何尋找適合Ubi藝廊設計師?
Machtelt:首先是制作工藝,細節的把握。這個作品不一定非得日常佩戴。但是設計師的作品必須擁有故事,或者通過一些想法可以打動欣賞者。一部分藝術家主動找到我,或者我去其它藝術館去發掘,看到好的作品,我會和作者溝通請他們到Ubi藝廊來展覽作品。
《時尚北京》:當地的設計師和國際設計師有什么不同?
Machtelt:這是一個比較困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作為設計師設計一個作品,并沒有為它設限只做關于本地的作品,同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設計師都是這樣的。但是一些時候你能發現不同,他們表達的方式,思考方法的不同。我發現中國的設計師受到中國建筑的影響,可以從他們使用的材質,制作方法看出來。但是其它國家,比如德國的、荷蘭的設計師作品,你一開始看到完全想象不到這個作品是首飾,設計師投入了他們很強的思想和很強的故事性在里面。許多中國的設計師喜歡用金銀這種閃亮的材質,歐洲的設計師更喜歡嘗試不一樣的材質,這樣會更自由的表達他們作品的意義。
《時尚北京》:中國的當代首飾設計的現狀是什么?
Machtelt:中國當代首飾設計是比較新的領域,它不像其它發展成熟的國家擁有知識技術,藝術館和展覽。它很年輕,但是我非常有興趣看到中國設計師的發展進步。我現在正在為亞洲設計師組織展覽,選擇從香港、臺灣、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的學校中選擇最好的15畢業生的作品參加展覽。第一中國當代首飾設計發展非常快,第二你能看出許多好的首飾設計師都有一到兩年在其它國家學習的經歷,因為它在中國是如此的新的一個事物,所以你很難在中國看到很多非常好的作品去發展的你思路和想法。所以我覺得好的設計師最好能去國外學習一段時間。
《時尚北京》:如何看待中國當代首飾市場?
Machtelt:Ubi藝廊的作品的價格區間很大,適合不同層次的收藏者去選購。我希望給所有人機會去購買自己喜歡的首飾。在其它的國家當代首飾相對中國價格會更貴一些。我選擇佩戴很舒服的作品,另一個原因是許多收藏者來到這里,他們有一定的藝術背景。所以他們愛新鮮的事物,對它們很感興趣。
《時尚北京》:中國設計師需要完善的地方是?
Machtelt:我希望看見中國的設計師能嘗試更多的材料。許多設計師在做工上需要更精細。一些時候他們運用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故事并不強。我在其它藝術館看到設計師的作品,能看出設計師作品表現的想法很強烈,設計師總是想出各種方法去表達他的思想,這是非常有趣的。
《時尚北京》:時尚是什么?
Machtelt:時尚是通過自我的搭配向大眾表現自身的感覺和思想。并不是大眾強加給你的。而是為了合適的表現自己本身的定位。我喜歡更多的顏色變化。2007年的時候,在中國看到的更多的是黑色、藍色和棕色。我現在看到更多鮮艷的顏色,包括珠寶的搭配,也更有變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