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啟來
縱觀印刷行業的現狀,傳統印刷企業面臨的問題是:市場競爭激烈,訂單越來越難接;社會“用工荒”現象突出,招工越來越難;生產效率低,用工成本不斷提高;生產利潤甚微,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這些似乎也已成為印刷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詞。因此,筆者認為,在市場低迷的環境下,印刷企業若能把握好管理創新的度,就能改變被動局面,突破生產經營管理的困境,闖出一條充滿希望的新道路。
那么,到底什么是創新?所謂創新就是以新思路、新觀念、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筆者認為,基于這些基本特性,印刷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過程中,對傳統的做法,采用新制度、新措施、新方法進行規范、矩正、改善或替代,達到改變企業生產經營的結果,就是管理創新的主要表現。
實際上,管理創新也是人們特有的觀察能力、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對于印刷企業來說,管理創新貴在管理,重在創新。也就是說,管理創新并不是要完全拋棄過往的管理方式,因為傳統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種難得的經驗。所以,應該對傳統的管理方式不斷加以總結、分析和評估,找出需要改進和創新的落腳點。對于好的管理方法或模式,既要注重鞏固和堅持,又要不斷加以完善和創新應用,這才是印刷企業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創新。
社會在不斷發展和變化,市場也總是隨社會潮流不斷變化,人的思想觀念也隨時會改變。因此要有與時俱進的觀念和理念,按照市場的發展規律,適時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和管理目標,適度調整業務經營方向、生產方式、印刷工價、采購控制措施與方向,以及調整企業管理團隊配置和生產人員結構組成等,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在事關企業管理能否保持良性循環的節骨眼上,企業決策者一定要拿出管理創新的勇氣和魄力,對于不調整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或管理措施就可能會影響企業大局的情況,一定要果斷采取措施進行必要的調整,切記不可有“將就一下”和“看看再說”這種猶豫不決的想法。要知道,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有時果斷處理一些有礙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消極、被動問題,就會給企業帶來新面貌和新結果。所以,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企業決策者一定要注重深入生產第一線進行觀察和調研,詳細了解和熟悉掌握生產現場的基本情況,以確保管理創新取得有效成果。
近年來,隨著社會和市場的巨大變化,印刷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客戶對產品價格和產品質量的看法,總是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對印刷企業來說,管理創新顯得尤為重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管理不創新,也就意味著倒退,就會與社會脫節。所以,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只有堅持創新才能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的競爭活力。可以說,創新是企業突破困境的途徑,是企業的生命源泉,也是企業的希望所在,更是企業管理永恒的主題。
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并非所有創新方法的應用,都會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因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例如,一個小型的印刷企業,如果老板和其他管理人員都不太善于管理企業,高薪聘請一個管理人員之后,使得企業的人員成本大幅度提升,卻不一定能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經濟效益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反而會帶來更大的反作用。因此,企業在引進管理人才時必須考慮匹配性和實用性的問題,例如是否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專業水平,能不能深入生產一線真抓實干,能否經得起生產管理實踐的考驗和檢驗,能否迅速讓一個企業實現“三高”(生產效率得到提高,經濟效益得到提高,生產產品的質量得到提高)的目標。
對于高薪引進的管理人才,企業決策者要有創新的機制去約束和激勵。
所謂約束并不是說用苛刻的條件去管束,而是明確雙方的責、權、利關系,例如采用合約的形式,既要規定用人單位的承諾,也要規定受聘者的任職管理目標,以實實在在的數據來考核受聘者,做到報酬與工作責任、工作分量成正比,與工作失誤和效益指標的下降成反比,這樣才會讓受聘者感受到自己身上工作的壓力和責任。
激勵也要經過數據化的工作考核,確認受聘者完成任職管理目標和基本業績后,除了支付書面承諾的工資外,還應按企業經濟效益上升的比率給予提成獎勵。也就是說,企業引進的管理人員,其管理魄力到底怎么樣,工作能力能否適應這個企業,不能光看表面或光憑感覺下定義,而是用實實在在的數據來論證,以系統的數據來證明。這樣拿高薪的人會問心無愧,拿不到高薪的人則心服口服,這樣的管理創新才是成功的。
再比如說,一個產量比較小的印刷企業,若盲目跟風進行設備技改,花費巨資購買性能先進、生產效率較高的設備,與企業的訂單特性和生產能力嚴重不匹配,那么也會造成生產成本的大幅上升,使企業生產運作更加困難。因此,創新應該具有針對性,要考慮創新方法的實用性與匹配性,這才是至關緊要的。
筆者認為,不論對舊設備進行改造的創新,還是引進新設備的創新,都要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否則會適得其反,產生得不償失的后果。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理性的認知能力。對于企業生產設備技改創新方案的實施,應該在“經濟、適用、高效、優質”的原則下,通過一系列管理措施的落實后,理性地、有步驟地進行。因為生產設備配件或整機的采購不同于購買其他商品,如果盲目采購,投入使用后才發現不適合工廠的生產,就來不及了。因此,在準備采購機器之前,一定要先進行市場考察,全面了解和掌握設備行情和實際應用情況,在初步確定機器采購意向的基礎上,再通過一系列的論證和評審,這些都是必要的管理控制措施。所以,企業在實施創新方案之前,一定要集思廣益,對創新的方法進行必要的考察、分析和評估,確認完創新方法的適應性和匹配度后再作決策,這樣才能有效保證企業的創新方案取得好的收效。
印刷企業不創新,就意味著倒退。但是盲目“創新”,可能倒退得更快,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我們只有理性地觀察和分析市場,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管理創新,在鞏固和做好現有管理工作的基礎上,通過逐步完善企業的管理制度,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使企業經營方向、接單策略、生產方式、用工機制以及其他管理方案等,都與不斷變化的市場接軌,才能較好地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的良性循環。
作者單位:福建莆田鴻立印刷包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