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條兔子
你想拍電影嗎?相信很多少年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想!無論是做導演、演員、編劇還是攝影,年少的內心有太多想要表達的東西,而電影可能是最接近夢境的形式。
但是真要說到拍電影,即使是“微電影”,好像就不是想想那么簡單了,甚至可以說太過遙遠。畢竟,我們沒有設備,沒有技術,沒有經驗,沒有時間,沒有錢……于是多數人只是在樹影婆娑的午后自習課上托腮走神的片刻做一小會兒“電影夢”,一陣風吹過,就醒了。
拍電影真的那么遙不可及嗎?我想告訴你:不一定。
眾所周知,銀幕上那些連續的動態畫面,實際上是由一幅又一幅的靜態畫面組成的,電影攝影機本質上就是一臺能夠以每秒鐘24幅照片的速度連續拍攝的“照相機”。我們手上也有照相機或者能拍照的手機,誰說我們沒有設備?
當然,拍視頻對我們來說也不是什么困難事,只是后期的剪輯比較復雜,那就讓我們用照片來講故事吧。少則四張(像四格漫畫那樣),多則十幾二十幾張,再配上文字,這里有故事情節,有人物,有場景,別說它“不專業”,它可是所有電影導演專業學生在低年級時的必修課哦。
漫長的暑假開始了,如果你有想法,就試著去拍一部“靜態微電影”吧。
◆一般來說電影總是集體創作出來的,所以你需要成立一個“劇組”。找幾個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分配一下各自的工作,比如誰來編寫故事,誰來擔任演員,誰來負責服裝道具場地,誰來拍攝,等等,還需要有一個總負責人——導演。當然,作為“業余選手”,很多事大家都需要一起商量,一起來做,“身兼數職”也很正常。
◆沒有好劇本,就很難拍出一部好電影,所以編劇就成為劇組成立后第一件重要的事。不要貪大,小小的“靜態微電影”裝不下太多跌宕起伏的情節,想用幾張、十幾張照片來講一個故事,“凝練”最重要。你可以從四格漫畫或“微小說”中找找靈感,比如《中學生天地》上的“開心校園”。
◆有了劇本后,導演就要對整個拍攝做一個計劃——需要幾張照片來表達,每張照片的內容是什么,演員是誰,需要哪些道具,到哪里去拍,拍攝時間怎么安排……這里有一個你需要知道的“導演常識”:實際拍攝中,往往并不是按劇本順序第一張第二張第三張這樣來拍的,而是會把相同場景中的“戲”集中在一起拍,比如你的劇本中有兩個在火車站的鏡頭,那就在去火車站的那天把它們一起拍好,雖然它們一個是故事的開頭而另一個是結尾。
◆拍攝的工具用不著太高級,就像前面說到的,手機也可以。如果有更高級的相機和更專業的拍攝技術當然更好,但最重要的還是相機后面的這個腦袋。盡管是“靜態電影”,演員同樣要盡可能地“入戲”。拍攝現場導演要和演員一起努力,找到那種“宛如在故事里”的感覺,攝影師的工作就是把最動人的那個瞬間拍下來。
◆拍攝難免會遇到不順利的時候,不要著急,特別是不要互相埋怨。
◆前期拍攝完成后,大功已經告成了一大半,接下來需要進行一定的后期制作。一般來說,一部電影總有一個統一的色調,或明媚艷麗,或清新淡雅,或凝重深沉……我們拍攝的時候往往由于現場光線條件不同等原因而使照片的風格看上去不統一,這時候PS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如果有人會用Photoshop等專業軟件來P圖當然最好,如果沒有的話,“美圖秀秀”“光影魔術手”等“傻瓜軟件”效果其實也不錯。
◆給每一張照片配上故事情節的解說文字,再精心地給自己的這部作品起一個既貼切又動人的名字,一部原創的“靜態微電影”就誕生了。
◆把你們的“電影”拿給朋友們,拿給同學、父母和老師們觀看,還可以將它發到網上(比如“銳角網”)和更多人分享。它也許不能為你帶來什么“好處”,卻將成為你的青春里一段有關夢想、有關友情的珍貴記憶。
翻過這一頁,你將欣賞到Ranmostar同學獨立創作、在銳角網上首發的“靜態微電影”《那到不了的地方,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