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秋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質量技術監督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科學的檢測手段從而實現對產品質量進行規范和監督的管理,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同時又涉及到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領域及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質量技術監督作為國家行政監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中針對當前構建和諧社會中,質量技術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幾個方面分別闡述了質量技術監督在促進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質量技術監督;和諧社會;地方經濟;作用
前言
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產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如前不久的毒奶粉事件,在社會上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人們對產品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再一次的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出了監管的問責,在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下,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更是被推到了臺前。目前我國的質量技術監督在執行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問題,既有質量安全監管機制的缺失,也在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本身的問題。因此,為了社會的和諧發展需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需要做好監管工作,確保社會的健康發展。
1 目前質量技術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地方政府對質監部門履行職能不夠重視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在某種程度上,質監機構的工作有所削弱,未得到地方政府和社會的應有重視。
1.2 質監人員總體素質不高
由于歷史原因,質監部門技術機構普遍存在人員老化,素質偏低現象,特別是質監技術機構中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
1.3 技術裝備落后,檢測手段不足
技術裝備是質監機構履行職責的基礎,但目前質監部門的技術裝備總體水平尚不能適應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要求。
1.4 政府投入不足
質監部門從早期簡單的計量檢測已發展到目前涵蓋質量、計量、標準、認證、認可等多方面的職責,而質監部門獲得的資源、資金投入和職責的擴大卻不相稱。質監部門技術機構運行成本大,除了人員和日常辦公經費外,還包括檢測設備、耗材、檢測費用等的投資和支出,財政投人不足,導致質監技術機構的檢測能力難以提高。
1.5 檢驗檢測資源重復投資
資源缺乏與資源浪費現象并存,一方面質監部門技術機構由于投入不足,在一些領域尚缺乏有效的檢測裝備和手段,另一方面,由于條塊管理體制的原因,各行業、各部門都在競相設置各種技術檢測機構。這些單位的設備多是通用的,檢測對象、檢測指標也大體相同,但由于條塊分割,資源不能有效共享,造成政府大量重復投資和公共資源嚴重浪費。
2 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2.1 提高對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認識
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對社會的快速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進行的生產和社會活動等各個方面都有質量技術監督的身影,在經濟活動中起著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提高對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的認識,加快經濟社會的快速展,從而打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隨著全國上下對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質量技術監督在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保障下得到快速的發展,并在發展中不斷的得以完善。檢驗體系的建立,服務領域的拓展、實力的增強、工作成績的取得等都顯現出了質監工作已開始走向正規,并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和保護人民群眾利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對產品質量需求的不斷增強,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維護質量安全環境和提高產品質量水平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地方經濟結構的調整,從而打造出不少地方的質量效益型企業,為地方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目前,全社會在共同致力于和諧社會的構建,這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技術基礎作用和保障作用。近幾年,社會的經濟發展確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距離和諧社會的標準還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產品質量上,還與國際質量標準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部分產品還無法適應市場的變化需要,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嚴峻。特別是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人們群眾迫切的需要一個安全的產品環境,從而導致矛盾突出,制約了構建和諧社會的腳步,因此,作為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此時更要把質監工作作為保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立足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這一目標去下力氣解決質量和公共安全問題,維護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從而保障人們群眾的利益,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質量問題一直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特別重要的戰略問題,產品質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著社會各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因此做為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更好做好監督檢驗工作,從而推動產品質量整體水平的提升,帶動社會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從而達到構建和諧社會對質量環境的要求,因此我們應全方位的對質量技術監督工作進行認識,支持和加強質監工作的開展,從而實現和諧社會的構建。
2.2 切實發揮質監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實施以質取勝戰略是轉變增長方式,增強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要把提高產品質量整體水平作為突破口,綜合運用質量監管手段,提高產業、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統一。實施品牌戰略大力提倡質量興市。幫助更多的企業爭創名牌,以名牌來帶動產業結構的提升和產品結構的優化。要運用我們的檢驗技術和標準化、計量、合格評定等技術手段,通過完善生產許可和市場準入機制,幫助企業提高標準化和計量水平、質量管理水平、檢驗檢測水平,增強自主創新和抵御技術壁壘的能力,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建立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2.3 全面提升質監工作服務和諧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質監工作要適應新形勢、尋求新突破,必須結合實際,努力創新工作機制。要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新型工業化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強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質監工作還要加快質量技術監督電子化、信息化建設,建立完整、科學、高效的質監工作體系;要立足制度創新,不斷提升依法監管。
2.4 提升檢測檢驗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
要緊緊圍繞質量監督重點任務,選擇重點產品、重點項目、重點機構,進一步提升檢驗能力,積極推進質檢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增強技術支撐和技術保障能力。抓緊國家級檢測中心及實驗室建設,發揮區域帶動作用,使基礎研究水平,實用檢測技術,主要技術裝備達到一個新的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丁思國.劉永利.創新技術監督模式,加強質量監督檢查[J].中國藥事.2011.09.
[2]夏瓊.新形勢下加強質量技術監督管理措施探究[J].消費導刊.2010.05.
[3]謝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質量技術監督[J].石河子科技.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