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軍
勞動關系是否和諧不僅關系到國計民生,更牽涉到社會穩定,當前勞動關系的現狀是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普遍關心的問題。目前我國勞動關系已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的特點,因此,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必須把協調穩定勞動關系作為重要的政治課題。針對目前勞動關系矛盾比較突出的現實,積極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解決和減少勞動糾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需要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構建和諧社會,最重要的是建立促進社會和諧運行的機制。現行的勞動關系矛盾處理機制,在協調勞動關系的方式、手段和時效等方面,還有諸多的不適應,亟待創新發展協調勞動關系的新載體與手段,從而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必須高度關注勞動關系問題,切實有效地協調勞動關系矛盾,通過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舉措。而勞動關系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和諧勞動關系與和諧社會具有同質性和互動性,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基礎和內容。應該不斷探索和諧勞動關系的新途徑,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勞動關系與和諧社會構建的關系。
勞動關系與和諧社會的內涵、關系
內涵。勞動關系的內涵,通常包括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人們參加社會勞動的方式;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的組織形式;人們因參加社會勞動所取得的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障,即個人消費品分配形式。勞動方式和組織形式,實際上是指就業與勞動組織管理;個人消費品分配,是指勞動者獲得收入和社會保障。勞動關系的這些內容,涉及人們利益和生存條件的最基本方面。
關系。和諧的勞動關系可以保障社會的有序、良性運轉。沒有和諧的勞動保障制度和勞動關系,社會糾紛就不能得到妥善解決,社會秩序就不能得到有效維護,社會和諧也就自然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之,實現勞動和諧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
和諧社會的勞動關系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及分析
通過對我國勞動關系的現狀做一些分析與考察,可以看出總的勞動關系是協調的、穩定的,但是,與和諧的勞動關系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有一系列應予關注的問題。當前勞動關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表現為:
在某些企業中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現象嚴重。勞動爭議的數量逐年增多。分配不公平造成貧富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勞動力供大于求,使勞動者處于弱勢地位。公有制企業轉改制過程中忽視保障職工權益。有些管理部門角色存在錯位。
以機制建設協調勞動關系矛盾的對策思考
建立有效的價值引導機制。勞動關系作為協調社會經濟關系的機制,涵蓋了社會、經濟、政治等領域。在全社會確立公平、公正的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職工群眾正確認識和對待社會利益關系,對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勞動關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強大的思想輿論對人的價值觀、社會道德的整合有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
建立合理的利益表達維護機制。應加強宏觀參與,站在整體的高度,建立和完善職工群眾利益的表達維護機制,在宏觀層面上,通過建立和發展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政府,企業家組織代表企業,工會組織代表職工建立多層次的三方協調協商機制,政府、企業家組織和工會,通過相關機構和程序規則,就有關立法、經濟與社會政策制定,以及與勞動關系調整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的解決,相互溝通、平等交涉、共商對策、合作共事。
建立健全的權益保障機制。和諧社會不是無矛盾社會,勞動關系矛盾始終存在。勞動關系雙方各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場經濟的必然,關鍵是利益雙方通過一定的機制,通過有序的利益競爭與抗衡,實現利益的協調,在某個階段實現勞動關系與利益關系的和諧。
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在勞資關系問題上,有效的監督管理表現為確保能夠運用法律和制度的強制手段,對各種侵犯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約束;確保有一個良好的組織系統對各種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越軌行為進行有效和及時的處理:確保能夠對勞動關系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迅速作出反應,及時在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上進行調整、完善和創新。
建立良好的矛盾疏導機制。和諧社會不是一個沒有利益沖突的社會,但是,和諧社會必須是一個有能力化解各種利益沖突的社會。建立良好的矛盾疏導機制,提高化解矛盾沖突的能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要建立和完善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法律法規,使化解社會利益沖突走向法制化軌道。要暢通民意反映渠道,運用教育、協商、調處方法,合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群體事件。
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的意義
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發展。勞動關系和諧,能激發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潛在的勞動能量,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而生產力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條件和物質基礎。因此,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既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能從促進生產力發展的角度,有力地促進社會和諧。
有利于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就業權益,促進充分就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是勞動者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勞動者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根本途徑,是家庭穩定和幸福的支柱,也是維持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最重要的保障。
勞動關系作為調整社會經濟關系的重要手段,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際上是以人為主體的社會和諧發展狀態,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其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最基本的內容。社會和諧取決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的一切行為皆根源于利益。在促進發展的同時,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權利平等、機會均等、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建立穩定的勞動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妥善協調好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就能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目標。反之,就會出現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導致各種社會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加劇。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職工群眾經濟利益得到了很好的實現,勞動關系總體上是穩定協調的,但不可否認,現在許多不和諧的社會現象大量存在,勞動關系矛盾激化,勞動爭議和群體事件時有發生。從目前來看,社會不和諧、不穩定的因素中,大量的表現在勞動關系問題上。因此,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協調好社會勞動關系矛盾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充分認識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深刻認識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高度重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