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
說說博客、微博和微信
微信,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當前最火爆的手機通信軟件,支持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等。可以群聊,僅耗很小的流量,適合大部分的智能手機。目前,微信5.0版已經進入內測階段,面對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自然很多人把微信作為企業推廣的一種營銷工具,但微信的威力不僅于此。
曾幾何時,認為博客死不了,微博火不長。經過三年,微博進入了低谷。此時,微信開始“占領”了我們的生活,并向著商業邁進了。
曾經價值300億的微博轉年折價30億吸收了阿里巴巴的資本。微信風光無限,今年的價值是多少?明年是保值、增值,還是貶值?
微博和微信,誰更有商業價值?微博主要是通過看和寫來互動,微信則主要是通過聽和說互動。聽和說的增值業務開發難度遠大于看和寫,換句話說,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可能更適合“手+眼”的互動。
博客更多是依靠大屏幕和大鍵盤,眼睛和手停留的時間越長,帶來的價值也會隨之增加。微博更多是依靠小屏幕和小鍵盤,但仍沒有脫離大屏幕和大鍵盤,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鏈接,使其商業發展的難度比博客要大。微信呢,主要用于屏幕和無鍵盤,“看+聽”的應用流行速度雖然很快,但開發的附加值卻極高,因此也不難理解微信最近為什么拼命加速商業化了。
3G科技,微信更加鼓勵企業對客戶進行關系管理(簡稱CRM),通過與用戶的直接溝通,騰訊未來更加希望把微信打造成一個功能性的平臺。在微信5.0版中,將企業級服務號由每天推送一條信息,改為每月推送一次。部分企業認為,每月僅推送一次過于嚴苛,有時用戶粉絲更希望能頻繁的互動相關內容,也許不是每一天,但每月一次又太少了。目前,API開源性接口較為封閉,僅針對幾家戰略性合作企業開放,微信在接口方面應該逐漸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開放。未來大部分企業將會同時開設多種賬號, 如訂閱號和服務號,企業可以通過服務號處理用戶的投訴和反饋,而通過訂閱號處理一些活動內容的推送。
微信是強關系型社交平臺,更適合于作為品牌用戶的服務傳遞渠道。而微博具有及時性、分享性等特點,更適合作為品牌曝光的媒介。
據相關數據顯示,有四成的微信用戶年齡在20—29歲,其中以大學生和IT從業人員為主,分別占27%和24%。
隨著微信5.0支付渠道的開通,“掃一掃”等功能或許可以成為微信支付的又一個戰略方式。微信未來的商業化應該更加注重深層次與商家的結合,同時實現一鍵支付功能,打通渠道,這樣在未來的企業客戶關系管理上,將會擁有巨大的商業潛力。
談談微信的商業化
微信將從“被動商業化”過渡到騰訊“主動設計規則”的商業化。“如果錯誤地判斷了發展的趨勢,可能過去十年積累的成果會在一夜之間被顛覆。”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在一次訪談中,透露了他的擔憂。
兩年的時間,微信成為智能手機使用者必選的應用,近四億的用戶,月活躍用戶近兩億,微信公眾平臺100萬的公眾賬號,其中海外版本WeChat的用戶超過7000萬,覆蓋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滾雪球式的用戶規模增長及巨大的商業化想象空間,造就了“微信紅利”,在全球最大廣告集團WPP公布的全球價值排行榜中,騰訊首次超越社交巨頭Facebook,排在第21位。
騰訊的老對手奇虎360董事長周鴻感慨到:“微信在無線上已經是一個單極世界,它已經成了《黑客帝國》里無所不在的Big Brother。”目前,用戶使用微信時間與其他應用的比例達到6∶4,而且數字還在不斷地攀升。
流量廣告和游戲是中國互聯網百戰百勝的商業化模式。微信如果放開四億用戶的社交關系鏈,超大的用戶流量必然會讓商家得到巨大的收益。但與此同時也會出現垃圾信息推送、信息過載等問題,勢必會影響微信的用戶體驗。
較先介入的微信電商化模仿淘寶開店模式的微購物商城平臺,但因后臺簡陋、轉化率過低等原因,目前陷入困境。移動生活電商團隊主導的線下o2o業務,初期曾摸索按會員數收費、單店收費等模式,但效果不佳,最后調整為向企業提供定制化的CRM解決方案。在影視音樂、付費文學等領域,微信也是很有發展空間的。
在互聯網業界有這樣的比喻: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就像住在同一座山上,QQ用戶安扎在從山底到3000米海拔的地段,新浪微博用戶主要占據3000—5000米的地段,而微信用戶卻是從山底到山頂全面的占領。3000米以下的用戶可以靠游戲、會員增值服務等B2C業務收費,3000米以上的用戶價值雖高,卻不好收錢,唯一的突破點在于B2B業務。而微信的切入點是幫助傳統企業實現移動信息化的轉型,而絕不是“賣廣告”。
微信可以提供一種更便捷的方式,讓任何人、任何企業輕易地通過微信提供服務。微信解決了人和人的通信問題,還有望解決人和企業的通信問題,甚至人和設備的通信問題。
微信商業化的摸索
從微信公眾平臺誕生開始,微信團隊就一直在探索微信的商業化模式,頻繁“觸摸”每個領域,三億用戶成為其商業化最好的試金石,微信商業化的最佳渠道在哪里,大家都在觀望。
事實上,微信商業化的路不止條,微信團隊的策略是“滲透”,滲透到每個行業的尖端或者代表性企業中,于是,出現了大名鼎鼎的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
招行的微信號引起互聯網行業極大的關注,微信團隊開始篩選有代表性和有實力的企業進行接口開放,包括:微信路況、印象筆記、南方航空,以及小i機器人等,這些得到重點培養的公眾號在不同的領域都有著不同的影響力:微信路況是在 LBS以及交通查詢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印象筆記有著數百萬的用戶和筆記資源支持;南方航空啟用了微信訂座的新渠道;小i機器人則是在語音聊天和智能服務上非常的強大,可以說這幾個公眾號在每個領域都各有千秋。
微信的用意十分明確,傳遞出能量后,等待不同領域商家的答卷,通過成績判斷其是否符合微信商業化的條件,結果很明顯,招行的CRM服務以及南航的便捷式功能脫穎而出,成為第一道商業化模式,這個模式也讓廣大金融類和運營商瘋狂地加入微信大潮,這其中也包括聯通、移動和各大銀行。
微信商業化的選擇
結束了第一階段的測試后,微信擴大了測試的范圍,提供了更多類型的用戶權限和接口,如政府類型的公安、自媒體類型的微雜志、娛樂類型的搞笑排行榜、電商類型的口袋通、工具類型的智能家居等,微信公眾平臺用這種形式在繼續觀望。
微信公眾平臺被廣泛關注,大批的運營團隊先后進入,當然這其中的團體良莠不齊,使得火爆的公眾平臺出現了些許的不完美,而這顯然不是微信團隊的本意。微信團隊果斷地采取了行動,撤銷了大量的自媒體號、營銷號和娛樂號。同時,公眾平臺也做了工具類號和服務類號的篩選,把最大的資源留給了企業服務類號,保留了較少的工具類號。
微信商業化的確定
從對微信5.0版的定義和解釋大致能看出微信商業化的未來。主推企業服務號的意義,結合人事方面的變動,微信商業化的三大形態和三小輔助功能終于揭開“面紗”了。
三大商業化形態分別是:(1)用戶服務:企業和政府的用戶渠道溝通服務,通過微信渠道整合所有溝通渠道,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聯系和服務用戶。(2)電子商務:微信5.0版是為電子商務和o2o量身打造的,“掃一掃”和微信支付打通了電子商務的渠道,也為微生活和線上線下購物公眾號打下堅實的基礎。(3)微信游戲:微信游戲和微信產品聯袂登場也將是一大看點,天天連萌和天天愛消除會先行與大家見面,這也是騰訊移動游戲平臺的發力點。
三小輔助功能分別是:(1)自媒體新聞:雖然撤消了大量的自媒體號和營銷號,但用戶對這些公眾號還是有需求的,所以訂閱號應運而生,用戶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自媒體號和娛樂號進行訂閱。(2)工具應用:目前,工具應用雖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但是在用戶中還是有一定的使用比例,在徹底完成三大商業化形態后,我相信工具應用也會成為將來微信的一大新亮點。(3)小型娛樂游戲:娛樂性應用和小型網頁小游戲可以給微信用戶帶去輕松和快樂,用戶也自然會經常“光顧”。
微信商業化的未來
微信公眾平臺三大商業化形態只是短期的目標,向各個領域的探索和實驗從未停止。未來的某天,我們通過微信就可以很便捷地控制智能家居設備,節省了昂貴的硬件成本,無疑微信和微信公眾平臺正在深入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探索不止,實驗不止,新的商業模式,無盡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