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華
摘 要:新農合是新世紀以來在我國農村民生領域的重要民生政策,承載著億萬中國農民健康的托付。新農合,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供給制度,采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我院自2003年起至2012年已運行了九年,現將這九年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情況統計分析如下,以便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展的狀況。
關鍵詞:農村;合作醫療;情況分析
我院是全區唯一一所綜合醫院,擔負著大部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患者的治療,新農合具有代表性。
資料與方法
1 數據來源與數據庫指標:運行九年的補償數據庫來自我院農合辦和信息科,共17561例。所有原始數據均真實可靠。采用EXCEL2003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庫模板共有21項指標:序號、姓名、醫療證號、戶主姓名、性別、年齡、詳細地址、鄉鎮、入院日期、科別、住院天數、第一診斷、出院日期、住院費、藥品費、檢查費、材料費、其他診療費、可補償費用、補償費用和補償日期。
2 評價指標與統計分析:10項評價指標,均進行運行數月(相關系數與直線方程)、鄉鎮、科別之間的比較、并觀察時間序列趨勢,包括:次均住院費日均住院費、次均住院天數、名義補償費用、實際補償比、藥占比、檢查費比、及時性。
3 統計方法:利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
3.1 基本情況:2003年參合農民個人繳費10元,2008年每位農民80元(其中各級政府負擔70元,農民個人負擔10元)、2009年每位農民100元(其中各級政府負擔80元,農民個人負擔20元)、2011年每位農民230元(其中各級政府負擔180元,農民個人負擔50元)2012年每位農民290元(其中各級政府負擔240元農民個人繳費50元)。.住院費用報銷比例要達到75%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不低于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倍。且不低于6萬元;鄉鎮級醫療機構取消報銷起付線,報銷比例要達到85%以上;縣級報銷比例要達到65%以上。我院共有17561例得到補償,次均住院費3420院基本穩定;日均住院費619元略有下降;次均補償1248元基本平穩;次均住院天數7天略有增加。
3.2 補償費/新農合的主要評價指標
補償比:名義補償比(補償費/可補償費)為40.3%實際補償比(補償費/住院費)為37.2%。
藥占比:次均34.5%,(r=0.235,p<0.01)
檢查費比:次均13.9%,(r=-0.066,p<0.01)
及時性:工作在改善,平均天數在降低(8-3-2)補償及時性不斷在提高。
3.3 17個主要病種(其他病種除外)與次均住院費:住院自然分娩 占總報銷病種比例1.2%(821元)平均住院天數4天;剖宮產占總報銷病種比例10.9%(2210元)平均住院天數7天;腦梗塞占總報銷病種比例29.8%(7270元)平均住院天數10天;暫短性腦缺血發作占總報銷病種比例5.3%(4041元)平均住院天數7天;腦出血占總報銷病種比例8.08%(3083元)平均住院天數12天;異位妊娠占總報銷病種比例3.2%(3241元)平均住院天數7天;子宮肌瘤占總報銷病種比例1.62%(2939元)平均住院天數8天;卵巢囊腫占總報銷病種比例3.1%(2734元)平均住院天數8天;急性單純性闌尾占總報銷病種比例炎4.4%(2254元)平均住院天數5天;腹股溝斜疝占總報銷病種比例3.8%(2351元)平均住院天數8天、肺炎占總報銷病種比例2.9%(2012元)平均住院天數8天、腸梗阻占總報銷病種比例10.2%(2430元)、平均住院天數8天;肺心病占總報銷病種比例3.8%(4563元)平均住院天數8天;冠心病占總報銷病種比例3.6%(4425元)平均住院天數8天;高血壓占總報銷病種比例2.7%(5271元)平均住院天數9天;惡性腫瘤占總報銷病種比例1.2%(6010元)平均住院天數8天;上消化道出血占總報銷病種比例4.2%(2890元)平均住院天數8天。這17個主要病種中,心腦血管病占比重比較大,費用也是最高。
4 2003-2012我院參合農民醫療統計表
5 討論
5.1 我院新農合運行九年來基本情況良好:次均住院費用增長呈下降趨勢,其中2009年至2010年增長幅度較大,為17.1%。其藥品價格主要原因是國家自2010年實行藥品網上集中招標采購,我院購進的統一招標藥品價格高于招標前價格27.8%;日均住院費619元略有下降;次均補償1248元基本平穩;次均住院天數7天略有增加。
5.2 名義補償比(補償費/可補償費)為40.3%實際補償比(補償費/住院費)為37.2%。均高于全國報道(24%-27%與800元左右)其原因:一是我區政府籌資水平高;二是我院對主要單病種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病人入院后,所有的用藥、檢查、治療、手術、耗材都有嚴格標準,在此基礎上對整體費用實行最高限價。三是我院提高了診療水平,使農民不出區縣在二級醫院即可得到良好救治。四是加大對“大處方”監控力度。落實抗菌藥物處方點評制度。能用普通藥治好的不用高檔藥,先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藥后用限制使用抗菌藥物。對出現超常處方3次以上具無正當理由的醫師提出警告,限制其抗菌藥物特殊使用級,承擔住院患者次均費用超支部分。
5.3 及時性:工作條件得到改善,由原來手工計算、審核費用改為電腦報銷,提高了工作效率。
6 結束語
從我院開展新農合這九年來看,新農合參合人數逐年增加,報銷費用與比率也逐年提高。新農合推動了農村居民醫療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藥品費負擔,參合農民受益水平逐年提高。告別了“做個闌尾炎,白耕一年田”、“救護車一響,半頭牛白養;住上一次院,全年活白干”、“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新農合使中國農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提高了,也是我國建立全民社會保障制度的堅實基礎。有了堅實的社會醫療保障,使有病的農民活的更有尊嚴。
參考文獻
[1]張檸,劉偉.農村患者醫療費用變化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1.
[2]程斌,任剛.新農合住院醫療費用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