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貞


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位于今河北磁縣觀臺鎮和彭城鎮等地,始燒于北朝, 宋、金時期達到高峰,延燒至今。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圖案鮮明,黑白對比強烈,刻、劃、剔、填彩兼用,其釉下彩繪的裝飾手法,開創了我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磁州窯瓷器造型豐富,品種繁多,尤以多種多樣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瓷枕是中國古代瓷器中較為流行的一種器型,最早創燒于隋代,唐代以后開始大量生產,并逐漸成為人們喜愛的枕具。到了宋、金、元時期,瓷枕的發展進入了繁榮期。河北省博物館收藏的磁州窯瓷枕,形制多樣,紋飾題材豐富,不僅展示了磁州窯制瓷高超的工藝成就,而且從側面反映出社會與時代的民俗和文化,對研究我國古代文化藝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下面將館藏磁州窯一些代表瓷枕介紹如下,以供廣大瓷枕愛好和收藏者鑒賞。
1.宋白釉黑彩孩兒垂釣紋枕
長29厘米,寬22.1厘米,高11.8厘米。枕呈腰圓形,頂面出檐,前低后高,兩端翹起,周壁直立,繪纏枝花卉紋。枕面繪粗細兩道墨線的邊框,框內正中繪有一名童子,頭梳劉海,身著緊袖長衣,手持魚竿,在長有小草的河邊,垂釣河中游魚。三條小魚競相爭食,其中一條已咬釣鉤。畫面簡潔空靈,寥寥數筆,將恬靜的鄉村景象和兒童天真可愛的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瓷枕底部壓印“張家枕”戳記,說明燒造這件瓷枕的窯戶是“張家”。據統計,當時燒造瓷枕的窯戶有“張家”、“王家”、“李家”、“趙家”等,而以“張家”的聲譽最高,燒制的時間最長。這種壓印戳記,是一種商家廣告現象。
2.宋白釉黑彩孩兒蹴鞠紋枕
長30厘米,寬18.5厘米,高10.8厘米。枕呈八棱形,枕面周邊出檐,前低后高,兩端微翹,周壁直立,繪纏枝花卉紋。枕面周邊繪粗細兩道墨線邊框,框內繪一位童子,頭梳雙丫小辮,身著長袖花衣,下穿肥褲,躬身擺臂伸腿踢球。瓷枕底部壓印“張家造”戳記。此枕構圖簡潔,生動傳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畫面的內容說明早在宋代,足球就已成為百姓喜聞樂見的游戲。
3.宋白釉黑彩蘆葦仙鶴紋枕
長29.5厘米,寬20.7厘米,高11厘米。枕呈腰圓形,周邊出檐,前低后高,兩端微翹,周壁繪纏枝花卉。枕面以粗細兩道墨線為框,框內繪有一只仙鶴漫步于蘆葦叢中,仙鶴回首顧盼,含情脈脈,塘邊蘆葦迎風搖曳。瓷枕底部壓印“張家造”戳記。此枕以簡潔生動的畫面營造出仙鶴求偶的自然景象,情趣盎然。
4.宋白釉黑彩鴨蓮紋枕
長30.8厘米,寬23厘米,高12.8厘米。枕呈如意形,周邊出檐,前低后高,兩端微翹,周壁繪纏枝花卉。枕面繪出粗細兩道墨線如意形邊框,框內繪小鴨在荷塘蓮花下追逐戲水,形態逼真,活潑自然。底部戳印“張家造”三字款識。
5.宋白釉刻雙鹿紋枕
長25.3厘米,寬21.3厘米,高13厘米。枕呈四出花瓣形,枕面微凹,周壁直立。枕面邊飾雙線和菱形花葉紋一周,中間以雙線作開光,開光內繪兩只小鹿,眼睛圓睜,雙耳直立,短尾上翹,鹿身有美麗的花斑,悠然自得地跪臥于湖邊草坪上。畫面和諧融洽,動物神態逼真,刻工技法簡潔流暢。
6.宋灰白釉剔花枕
長24.8厘米,寬20.2厘米,高13.1厘米。枕呈腰圓形,上面四周出檐,前低后高,兩端微翹,周壁稍有弧曲,平底無釉,有一透氣孔。枕面雙勾線作邊框,內剔劃一盞宋代瓷燈。燈身好像倒置的淺碗,下承筒形支柱,連接盤形托,燈身與底托上下對稱,兩側裝飾卷葉紋,畫面內容十分新穎。
7.宋三彩劃花牡丹紋枕
長37.3厘米,寬25厘米,高13.7厘米。枕呈半月形,立壁外有一凸孔,平底無釉,前低后高,兩端翹起。枕面以雙線繪邊框,邊緣周圍繪一圈卷草紋。中心有五道黑線作半月形開光,開光內繪折枝牡丹紋,花朵為黃色,枝葉呈綠彩,立壁繪一周花葉紋,裝飾優美。
8.金白釉黑彩蜻蜓點水紋枕
長32.2厘米,寬24厘米,高14厘米。枕呈如意形,前低后高,兩端上翹,中間下凹,枕面周邊以三條曲帶紋和三條粗細墨線繪如意形開光,開光內繪一只體態輕盈的蜻蜓,平展雙翅,翩然飛舞于湖邊花草叢中。枕壁為二方連續卷葉紋,后立壁有一氣孔。平底無釉,有“張家造”戳印,底面偏左有楷書款“張大家枕”款識??钭R上覆一荷葉,下托一荷花。此枕為磁州窯典型代表作。
9.金三彩釉虎形枕
長41.5厘米,寬17厘米,高12.5厘米。枕為臥虎形,虎尾盤至前身近肘部,四肢趴臥,周身繪褐色虎皮紋。虎背為枕面,呈橢圓荷葉狀,葉稍外卷有清晰綠色葉脈紋。老虎臥于一塊不規則弧形平陶座板上,面部眉骨突出,兩眼簾垂閉,一副閉目養神安然自得的神態。此枕可謂古代雕塑藝術佳品。
10.金黃褐釉蘆雁圖虎形枕
長34.3厘米,寬13.4厘米,高10.5厘米。枕呈臥虎形,縮頸低頭,雙目圓睜,前肢墊于頜下。虎身施褐色釉,用黑彩點畫瞳孔和眉骨,并勾畫皮毛斑紋。枕面上繪蘆雁圖,兩只大雁口銜蘆葉,在蘆葦塘上比翼齊飛,畫面生動簡練,線條柔和自然?;⒄淼撞坑心珪疤┖臀槟晡樵鲁跗呷铡酢酢?1字,是金代磁州窯帶有紀年的一件珍品瓷枕。
11.金綠釉黑花詩文枕
長30.5厘米,寬23厘米,高12.8厘米。枕呈如意形,前低后高,周壁直立,枕面周邊繪粗細四條墨線邊框,框內書草書七言詩句:“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敝鼙诶L卷葉紋,底有“張家造”戳印。
12.元白釉黑花詩文枕
長27厘米,寬13.8厘米,高11.5厘米。枕呈長方形,枕面以三道墨線繪出不規整的菱形開光,開光內有楷書《喜春來》詞一首:“牡丹初放安排謝,朋友才交準備別,人生一世半癡呆,如夢蝶,不覺日西斜。”開光外四角均繪有不同形狀的荷花各一朵,每朵花旁各書有一字,順時針讀為“高枕無憂”。枕前立壁開光內繪花草叢竹,后壁開光內繪一位士人傍依荷花,枕左右兩側繪開光荷花。底面墨書“古相陳家造”五字款識。
13.元綠釉刻花墻紋瓷枕
長45.5厘米,寬18.1厘米,高12.4厘米。枕呈長條形,枕面微凹,略向前傾,周壁稍有坡度,施半截釉,平底。枕面周邊飾單線刻和云頭形花紋一周,以六道刻線構成長條形邊框,邊框內以剔花減地法繪出一道曲折起伏的花院墻,院墻的六壁由五個望柱銜接,每個柱頭裝飾有一朵盛開的荷花,六壁刻繪有裝飾圖案。此枕反映出元代院墻建筑的裝飾美。
河北省博物館收藏的磁州窯瓷枕涉及人物風景、動物花鳥、詩詞歌賦、建筑圖案等內容,以傳統的中國畫寫意手法結合圖案變化特點進行布局,紋飾灑脫活潑,畫面簡潔生動,平易近人,突出神情描繪,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其中,枕面上的花卉紋行筆舒暢流利,花形描繪普遍肥大飽滿,具有典型的民間藝術風格,表現了當時人們傳統的審美觀念。此外,以題寫的詩文作為瓷枕裝飾,書寫方法雖無一定規格,非常隨意,淳樸粗獷,但造型與裝飾達到了和諧統一。(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