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段時間,關于狗的話題特別多,北京、禁養、大型犬、烈性犬、玉林、狗肉節、藏獒、襲擊人等一些詞匯成為網絡熱門搜索。關于狗的是是非非也成為人們談資中必不可少的話題!是狗禍還是人災?
連鎖效應呈現
@南京31日:南京主要是清查重點管理區域的無證犬只和違規飼養的烈性犬,對非重點區域飼養的烈性犬,實行登記備案制度。
@IN成都:@平安成都 再次說明了成都烈性犬的限養區域,禁養犬種。全市公安部門將對主城區烈性犬、散養犬、流浪犬進行清理。
管理者能夠聽取民意,科學合理地處理問題,以疏導矛盾為主,才能貼民心,近民意。
道德:法律的邊緣
@央視新聞:玉林狗肉節,年年遭遇抗議,但沾滿血腥、張揚殺戮的粗野狂歡,卻仍固執地年年舉辦。當地政府聲稱是民俗,從未出面干預。但也從未引導民眾向有失文明的飲食習慣告別……這是尊重民俗,還是利益驅動的媚俗?
食狗肉被視為文化傳統,被推崇為節日,其背后的黑色產業鏈起到何種作用?現今國內合法的肉狗養殖場又有幾家?為何寵物犬也成為桌上美食?沒有經過檢疫檢驗的肉類又是如何上桌?極低成本、高收入催生出的偷盜犬只行為為何日益猖獗?這一切是狗禍還是人災?
一刀切的“懶政”
@評論員楊禹:以狗之身高而劃分是否能養的法規,是否有再度征求民意并修改完善的空間?管狗的關鍵是管人。管人費時費力,于是一刀切狗,是否算“懶政”?狗被抄走,如奪子之痛。依法行政之際,能否對狗妥善安置?
35厘米的界定是否合理?大型犬與烈性犬是否應該區別對待?以犬的體高來衡量犬的攻擊性是否科學?面對大量質疑,給出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法律約束,正確規范養犬人的行為,才是正確之道。總之,管狗之前,是否應該先管人?
法律制約的是“人”
在美國除了《惡犬法案》、《聯邦動物保護法》和《妨礙公共利益法》三大涉犬法律外,每個州、鎮都有自己的條例,而法律內容多是針對“人”的責任管理制度。
俄羅斯沒有限制養狗的品種,但對于一些高大兇猛的狗,外出時必須將嘴套住,并由主人牽行。
加拿大狗咬了人,主人可能背上一輩子都還不起的巨額債務。要給狗上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