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新民
【摘要】 煤礦里面有55%-65%是機電設施和設備,占煤炭生產成本40%的就有花費的油脂、工資、能耗、維修費用、配件等。所以,在維修和維護煤礦的機電設備,會成為煤礦企業的一項管理工作和重要技術。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煤礦機電設備管理與維修中出現的問題,其次,結合筆者的實際工作經驗,就如何加強煤礦機電設備的維修與管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煤礦 機電設備 維修 管理
一、目前煤礦機電設備管理與維修中出現的問題
(1)對于煤礦機電設備管理維修不定時、缺乏固定維護
定期檢修因為領導無法對設備的檢修的足夠重視,從而導致機電設備定期、定點維修工作不能做到位。常常要等到設備存在異常或著大故障的時候才進行檢修,從而對正常生產造成影響,使得設備的使用壽命縮短,而且還增加了檢修成本。
對于煤礦機電設備管理與維修而言,相應地分為前期管理與后期管理。設備的設計、制造、規劃、安裝調試等項管理工作組成前期管理。使用、改造、更新、維修、報廢等管理工作組成后期管理。除煤礦企業的自制機電設備之外,從傳統設備管理看,通常都是設備的使用階段開始,就只是管設備的前期,而不會管設備的后期。從而使設備由于先天的缺陷,增加許多設備的后期維修工作。不只是后期設備維修量增加,也使得物力、人力上的花費增多,并且不能保證生產正常的進行,甚至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2)煤礦機電設備的防護不周全、分散
我國大多數煤礦企業環境十分惡劣,濕度高、粉塵大、有腐蝕性氣體。在井下存放、運輸的機電設備要注意防塵、防銹,采取封存、防潮等方法,否則就會導致煤礦機電設備的損壞和腐蝕,通常因為使用者的認識不夠,常常發生這類事情。
在我國煤礦機電設備,制造過程和維修過程是獨立的,進行分開管理。從而使用單位是不管維修,設備的更新改造不歸維修部門,設備購置單位是不管設備的使用。這樣對設備進行分散的管理,不但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技術、耗能、質量、費用等相關的問題和信息,也使得設備管理不能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且使設計、計劃和制造部門不能正常得到設備的反映,因此造成設備積壓浪費,重復購置,事故多、效率低、適用性差等不正常得情況,對礦井的安全生產造成嚴重地影響。
二、如何加強煤礦機電設備的維修與管理
(1)煤礦機電設備管理方式的改進
把設備的一生作為管理和研究的對象,這個全部過程的管理包括從設備的設計、規劃、制造、使用安裝、調試、維修、更新、改造一直到報廢為止。同時對煤礦井下機電設備故障模式、故障發生的機理以及造成的故障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并且要建立煤礦井下設備方面的設計、使用、維護、生產這四個單位技術的聯系,更好地維護和服務于設備。并且,要不斷做好對機電設備維修、運行的記錄,分析和整理所得維修數據。此外還要將薄弱的煤礦井下機電設備環節進行必要的系統研究與分析,從而合理改善煤炭礦井下機電設備的維修性和可靠性。不斷提高機電設備的可用度和開機率,以保證延長機電設備的壽命周期。在已有的基礎條件上,最開始應從企業對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提高到,對維修人員的管理培訓和專業水平,更高的層次上是需要建立日常的維護以及規范文明生產的條例。包括點檢、班檢與巡回檢查、三級保養與定期維護以及人員的交接工作等。同時企業還應該根據現在的行業特點、工作的環境、代維修理論、設備的特性,在生產過程中根據煤礦機電設備的作用來采取一些決策維修,嚴格按照設備管理程序執行工作以及設備管理制度的健全,努力培養出極具煤礦特色的、合理的、科學的機電設備新一代的維修管理方式。
(2)從細節入手,加強煤礦機電設備管理
為防止安全事故發生,應該不斷加強煤礦機電設備的維護保養,確保煤礦機電設備正常運轉,嚴格要求機械操作人員認真做好煤礦機電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具體要求如下:要求機械操作人員每天認真填寫《煤礦機電設備運行、運轉記錄》;機械操作人員嚴格執行“三檢制”:即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都應對自己所操作的機械進行認真的檢查;下班后15分鐘煤礦機電設備保養制度;組織專業人員定期對設備進行安全性能檢查。這樣,既保證了煤礦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轉,又充分發揮了煤礦機電設備的使用效率,并消除了一切使煤礦機電設備遭到損壞、人身受到傷害的因素或現象,從而避免了機械事故的發生,確保了車間的安全生產。
參 考 文 獻
[1] 馮鎖魁. 淺議煤礦機電設備的維修方式[J]. 科技致富向導,2010,(36):114-118.
[2] 張明云. 關于礦井機電維修方式的探討[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3):16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