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點 / 韓子滿

A business that makes nothing but money is a poor business.
梁莊,我心中永遠甜蜜的痛。
上述兩部分分開評獎,參賽者可任選其一進行翻譯。譯文請在2013年8月10日前在網上提交,網址為http://www.dogwood.com.cn/intro.html;或者用稿紙謄寫工整,寄往北京市海淀區海淀東三街2號新東方南樓19層《新東方英語》編輯部“翻譯擂臺”收,郵編為100080,截止日期為8月10日(以郵戳為準)。我們將隔期刊登有關譯文的詳細評點,并評出若干名最佳譯手(獎品:《舌尖上的智慧——奧巴馬演講精選》)和潛力譯手(獎品:《一書一世界:不容錯過的35部外國現當代小說賞析》)。快來一試身手吧!
在上一期的翻譯擂臺評點中我們提到,雖然英語和漢語中的擬人修辭格有許多相似之處,識別起來也不是太難,但由于英漢兩種語言表達習慣不同,按照字面簡單直譯有時候會出問題。那么,英語和漢語中到底有哪些不同的表達習慣要求擬人翻譯必須靈活轉換?對于這個問題,似乎很難給出全面合理的答案。我們只能說有些在英語中可以賦予人性特征的事物,在漢語中卻只能當做非人的對象看待,反之亦然。遇到這樣的情況,翻譯時當然需要靈活處理,比如可以直接把擬人的意思解釋出來,或是為了保持原文的生動性,把擬人譯作別的修辭手法。但如果英語原文中用擬人修飾的對象在漢語中也可以擬人化,那么若沒有特別的理由就不宜靈活處理,否則不僅譯文失去了原文的生動性,譯者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翻譯負擔。不過在翻譯實踐中,我們有時需要對擬人所修飾的對象進行仔細鑒別,以便正確理解原文的意思,再斟酌是否要將原文的擬人修辭照搬到譯文中。本次翻譯擂臺的兩道題目就體現了這種情況,我們在下文中具體分析。
2013年6月號翻譯擂臺英譯中評點
英譯中題目
Britains economic recovery is being killed by euro crisis.
翻譯要點
英文原文中的is being killed可以看做擬人,修飾的是recovery。Recovery本身沒有生命,無所謂kill,作者將其當作生命體,賦予了人的特性。但這一說法是否可以直接照搬到漢語中卻需要思量。如果照搬,把kill翻譯為“扼殺”,漢語可能會顯得生硬;不照搬的話,譯文可能又不如原文生動。下面我們首先來分析參賽譯文在擬人翻譯中存在的五類問題。
問題一 參賽者放棄擬人修辭格,只解釋其含義,譯文雖然意思基本正確,但不如原文生動。
例1:英國的經濟復蘇正受到歐洲危機的破壞。
例2:英國的經濟復蘇正經受著歐元危機的嚴峻考驗。
評析:原文中的kill就是“終結”或“徹底破壞”的意思,因此第一個譯文將其譯為“破壞”意思大體不錯,但沒有把“嚴重破壞”的意思表達出來。第二個譯文將其譯為“嚴峻考驗”,意思有些偏離,因為“考驗”并不一定破壞,譯文沒有表示出英國經濟復蘇正在受到破壞的意思。不過,第二個譯文表達出了歐元危機的負面作用,如果不嚴格要求的話,譯文能表達出這層意思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考慮到兩個譯文都放棄了原文的擬人修辭,譯文遠不如原文生動,這樣的譯文就不足取了。
問題二 參賽者放棄擬人修辭格,對其加以解釋,但解釋錯誤,譯文同樣也不生動。
例1:歐元危機使英國經濟的復蘇成為泡影。
例2:歐元區危機對英國經濟帶來“寒蟬效應”。
評析:第一個譯文將being killed翻譯為“成為泡影”,意思和原文出入較大。原文的意思是歐元危機正在嚴重破壞英國經濟,使其經濟復蘇受到影響,但從原文中看不出經濟復蘇是否徹底沒有希望。其實,原文是英國《每日電訊報》今年春季一則新聞的標題,新聞的內容是警醒英國民眾關注歐元危機對英國經濟的影響,但并沒有放棄對英國經濟復蘇的希望,因此,“成為泡影”與這層意思相差較遠。第二個譯文將kill翻譯為“帶來‘寒蟬效應”,意思與原文相差更遠。“寒蟬效應”來自英語chilling effect,是指阻礙言論自由的行為或局面,這個表達法用在這里不正確。這種不清楚詞語含義就將其草率地用到譯文中的翻譯習慣是不可取的。
問題三 參賽者試圖直譯擬人修辭格,但譯文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例1:歐債危機正在謀殺英國的經濟復蘇計劃。
例2:歐元危機扼殺了英國經濟的復蘇。
評析:第一個譯文把kill翻譯為“謀殺”,擬人修辭格完全保留了下來,但這種說法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漢語中“謀殺”的主語通常是人,用作擬人的情況不多見,即使用作擬人通常也會加引號,以提醒讀者是擬人用法。第二個譯文中的“扼殺”比“謀殺”更符合漢語習慣,該詞的主語雖然通常不是人,但因為包含“殺”字,也可以看做擬人。不過,我們通常說“扼殺”一個機會、計劃、事物等,而不說“扼殺”復蘇,這樣的搭配不太自然。如果加個引號,提醒讀者這是一個非常規用法,就可以避免搭配上的不自然,而且可以保留原文的生動性。
問題四 參賽者采用直譯加解釋的方法來翻譯,譯文意思不夠準確。
例1:歐元危機恰給英國的經濟復蘇以重創與扼殺。
例2:歐元危機大傷英國元氣,其經濟一蹶不振。
評析:第一個譯文用“重創”與“扼殺”兩個詞來譯kill,意思沒有錯,但兩個詞意思重復。譯文中的“恰給”也是增譯過來的,顯得很累贅。第二個譯文用“大傷……元氣”來譯kill,又增譯了“一蹶不振”,譯文的意思和原文有較大出入。英國經濟既然被kill,那么“大傷元氣”是必然的結果,但是否就此“一蹶不振”卻不一定。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樣,原文的作者并沒有這么悲觀。
問題五 參賽者用其他修辭手法來翻譯擬人修辭格,但意思不準確。
例:英國經濟復蘇正籠罩在歐元危機的黑云之下。
評析:譯文把being killed翻譯為“籠罩在……黑云之下”,用比喻來譯擬人,保留了原文的生動性,這種思路值得贊賞。如果某一種修辭手法直接翻譯為目標語言時意思不清楚或表達不自然,可以用其他修辭手法來翻譯,這是翻譯實踐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譯文意思要正確,而這個參賽譯文的意思與原文并不完全相符。原文中的kill是指歐元危機對英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而且很嚴重,而“籠罩在……黑云之下”是指災難或威脅隨時可能降臨,卻未必產生了破壞,二者意思不大一樣。
除了擬人翻譯的問題之外,參賽譯文中還存在如下三類問題。
問題一 參賽者忽視原文的時態,導致譯文意思不準確。
例1:歐元危機阻礙了英國的經濟復蘇。
例2:歐元區的危機將扼殺英國經濟復蘇的希望。
評析:原文中is being killed結構是被動語態的現在進行時,表示歐元危機正在破壞英國經濟,上面兩個譯文都沒體現出這層意思。第一個譯文用了“了”字,說明譯者把現在進行時理解成了現在完成時,似乎破壞已經結束。第二個譯文用了“將”字,說明譯者把現在進行時理解成了一般將來時,似乎破壞還沒有開始。英語中“be +動詞現在分詞”的結構的確可以表示將來,但那種情況下的動詞一般都有較強的動作性,且句子通常有明確的時間交代,比如“I am leaving tomorrow”。本次題目的原文并沒有明確交待時間,因此沒有必要理解為將來時。
問題二 參賽者過度增譯,導致譯文意思不準確且顯累贅。
例:在歐債危機的影響下,英國經濟復蘇正被扼殺。
評析:許多參賽譯文不僅對擬人的翻譯采用增譯法,對原文其他部分的翻譯也采用增譯法,但譯文意思不準確,而且顯得累贅。譯文把原文中的by翻譯為“在……的影響下”,是一種增譯,但這種增譯使譯文意思與原文有了差別,不能表現出歐元危機對英國經濟復蘇的直接重創,因而不妥。
問題三 參賽者譯文的詞匯搭配有問題,譯文存在語病。
例1:英國經濟復蘇的曙光正逐漸被歐元危機所吞噬。
例2:歐債危機之下,目前英國經濟復蘇寸步難行。
評析:兩個譯文對英文原文的理解都基本正確,但譯文表達都有問題。第一個譯文中,與“吞噬”搭配的是“曙光”,這種說法在漢語中很不自然。第二個譯文中,與“寸步難行”搭配的是“經濟復蘇”,同樣不自然。“經濟”可以和“寸步難行”搭配,但“復蘇”不可以。
相對來說,本次擂臺賽英譯中題目的難度不是太高,出現了很多高質量的參賽譯文。經過艱難的挑選,我們決定將下面的譯文作為一等獎譯文。
獲獎譯文:英國經濟復蘇發芽,歐元危機辣手摧花。(歐陽子緣)
評析:譯文用“辣手摧花”保留了原文的擬人;在“復蘇”后增譯“發芽”,意思與原文貼切。原文的一句話變成了譯文的兩句話,兩句話字數相等并且押韻,非常適合用作新聞標題。當然,我們也可以保留原文的句子結構來翻譯。
參考譯文:英國經濟復蘇正被歐元危機“扼殺”。(韓子滿)
評析:譯文給“扼殺”加了引號,以提醒讀者其特殊用法,既便于讀者理解,又避免了漢語表達上的別扭。兩個二等獎譯文不約而同地避開了被動結構,將原文譯為:歐債危機正“扼殺”英國經濟復蘇。這樣的譯文也可以,符合漢語表達習慣,但在生動性上比一等獎譯文略遜一籌。需要說明的是,euro crisis在漢語中還沒有統一的譯法,媒體上的譯法有“歐元危機”“歐債危機”和“歐元區危機”,因此我們在評判此次參賽譯文時,對于這個表達法的翻譯未加以深究。
2013年6月號翻譯擂臺中譯英評點
中譯英題目
農村房屋質量不能再不堪一擊!
翻譯要點
漢譯英原文中的“不堪一擊”也可以看做擬人。盡管這個詞現在經常用來指計劃、文章等不嚴密,但更多的還是用來指人或是由人構成的組織(如軍隊)的脆弱。這里“不堪一擊”用來形容建筑,其實是賦予了建筑生命的特性,因為并不是建筑“經不起擊打”,而是說建筑質量低下。另外,在這句話中,“不堪一擊”表面上看修飾的是“質量”,而不是建筑。可是“質量”只有高低之分,若用“不堪一擊”來修飾就顯得比較別扭。原文雖然是報紙的新聞標題,但其實不夠嚴謹。譯者翻譯的時候如果不辨明這一點,譯文就會出現問題。下面我們來看參賽譯文在擬人翻譯方面出現的三種問題。
問題一 參賽者沒有分辨出“不堪一擊”修飾的對象,導致譯文出現邏輯錯誤。
例1:The quality of rural houses cant be vulnerable any longer.
例2:The quality of rural houses cant afford to collapse at the first blow.
評析:兩個譯文都把“質量”翻譯成了quality,并將其作為句子的主語,使之與cant be vulnerable及cant afford to collapse搭配。譯文存在邏輯問題,表達較生硬。英語中可以與quality搭配的有good、bad、low和high等表示好壞或程度的詞,而vulnerable和afford是無法與quality搭配的,意思上講不通。事實上,與vulnerable和afford這兩個詞搭配的應該是house,而不是quality。這和漢語中“不堪一擊”只能修飾“房屋”而不能修飾“質量”是一個道理。兩位參賽譯者沒有看出這一點,沒有意識到翻譯中的陷阱,因此出錯。
問題二 參賽者強行直譯,譯文意思不清晰,或者表達生硬。
例:The quality of rural houses shouldnt be like the buildings which cannot withstand a single blow.
評析:譯文避開了將“質量”作為擬人修飾對象的尷尬,這一點值得肯定,但譯文對擬人的直譯并不理想。譯文對“不堪一擊”的翻譯照搬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現代漢英詞典》中的譯法,字面意思雖然沒有錯,但整句話的意思卻不清晰,表達生硬,似乎房屋真的是遭到了撞擊。將近一半的參賽譯文都采取了類似的譯法,沒有注意到即便在漢語中,“不堪一擊”中的“擊”通常用的也是比喻義,而不是“撞擊”或“打擊”的意思。
問題三 參賽者采取靈活譯法,對擬人進行解釋,但解釋錯誤。
例1:The quality of houses in the countryside cant be much lower!
例2:Stop building aseismatic rural housing!
評析:兩個譯文都舍棄了原文的擬人修辭格,但譯文意思與原文有出入。第一個譯文中cant be much lower的英文表達很自然,但這種說法的意思是“質量特別低”,變成了事實的陳述,而不是原文中表達的呼吁和譴責。第二個譯文中用了aseismatic這個比較專業的詞,但該詞的意思卻正好與“不堪一擊”相反。這個詞的意思是“抗震的,耐震的”,譯文整句話的意思因此變成了“不要再建造抗震房屋”,顯然不對。
除了在翻譯擬人修辭格方面存在的問題外,參賽譯文還存在以下三類問題。
問題一 參賽者對漢語原文的理解有誤,沒有正確翻譯“不能”一詞。
例1:The quality of village houses could not be knocked down at one blow as it used to be.
例2:The quality of the houses in rural areas can not be fragile any more.
評析:兩個譯文將“不能”譯為could not或can not,意思不準確。原文中的“不能”表示的并不是能力或可能性,而是一種禁止或一種命令,應翻譯為英文的must not或should not。
問題二 參賽者對原文中個別詞的翻譯不準確。
例: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houses should no longer easily collapse at the first blow.
評析:譯文用construction來譯“房屋”,字面意思雖然貼近,但實際含義卻有一定的差距。《新牛津英語詞典》針對construction給出的釋義中有三個與“房屋”有關,其對應的漢語意思分別為“建造某物”“作為行業的建造活動”和“建筑或其他結構”。第三項釋義與原文的“房屋”最為接近,但它所表示的“建筑”通常是大型建筑。本次漢譯英題目的原文取自中文媒體的一則新聞標題,是對地震后災區房屋質量的反思,而國內地震災區的農村房屋顯然少有宏大建筑,因此用construction來譯不合適。有些參賽者對英語詞匯的掌握還不到位,傾向于根據英漢詞典中的釋義來選擇詞匯,這種做法存在風險,建議大家多根據英英詞典了解詞匯含義。
問題三 參賽者翻譯的句子結構不合理,譯文令人費解。
例:Rural houses can no longer be tolerated collapsing at a single blow.
評析:譯文用了tolerate一詞,但譯者對這個詞的用法不熟悉,譯文句子結構不合理。在英語中,tolerate后面可以接名詞,也可以接動名詞形成tolerate doing something的結構,但該詞此處用作被動形式,形成be tolerated doing結構,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可把譯文改為“We should not tolerate rural houses to be poorly built any longer”。
獲獎譯文:No more poor quality of rural houses! (蔡遠濛)
評析:譯文采取了比較靈活的譯法,把原文譯成了祈使句,并對擬人進行了解釋。譯文意思和原文完全吻合,語氣也接近。當然,我們也可以保留原文的句子結構來翻譯。
參考譯文:Rural houses must not be so poorly built that they will easily collapse in damage. (韓子滿)
評析:參考譯文也對擬人采取了解釋性的譯法,但不如獲獎譯文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