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廷

節前的文章說到“震蕩整固仍是主基調”,節后第一個交易日卻收綠了,投資者對行情產生了猶豫,周四的大陰線還是有一定殺傷力的。關于這根大陰線,說法比較多,一個原因是中央再出“國五條”調控房地產,特別將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再次因為外圍市場出現大跌,美股創2月4日以來最大點數跌幅,對A股造成沖擊。還有說是因為香港聯交所信息顯示,2月份以來外資機構持續減持中資銀行股,原因不一而足。但這樣的回調,我們覺得是非常正常的,滬指2個月漲了500點,來一個回調消化獲利籌碼也是允許的,不能就此認為行情結束了,過于看空市場目前還不合適。
我們從盤面可以看出,資金并不是完全撤退,而是進行了轉移。從12月5日開始的第一波行情,明顯是以銀行券商為代表的金融股高舉高打,民生中信等連續拉高。而進入2月份以后,尤其是節前一周從基金的調倉結構看,資金從銀行股撤離,陸續買入了消費和新興產業個股,大家可以注意看2月4日的K線,然后看看類似光明乳業、康美藥業等個股的走勢,就明白了市場主流資金的操作思路。在面臨前期獲利盤逢高減持的壓力和在政策層面相對利空的情況下,資金騰挪跡象明顯。滬指從1949點以來第一次下探至30日均線處,未來指數或將震蕩,但個股行業機會尚存,局部板塊與個股將繼續維持市場人氣。有業績穩定預期及政策導向性板塊會繼續受市場關注。
隨著地產調控的加碼,很多投資者對經濟的復蘇是否能持續產生了懷疑。那么,經濟復蘇能否繼續?我們認為可以,且將進入第二個階段:補庫存帶來的內生增長階段。歷史經驗證實,價格周期決定庫存周期。去年4季度以來價格中樞企穩回升,今年上半年出現一輪補庫存是大概率事件。事實上,用產成品庫存來衡量的工業部門庫存周期數據顯示,歷史上最短的一次補庫存周期也延續了近13個月。哪怕本輪補庫存從一季度開啟,也應該至少可以延續1到2個季度。換言之,無論地方投資能否跟上,補庫存帶來的需求擴張效應該可以支持上半年的經濟復蘇。因此,至少在1季度不必擔憂市場中期向好的基礎被動搖,甚至整個上半年都有望成為經濟復蘇的窗口期。
總體看,距離兩會已經越來越近,各種政策都有出臺的可能性,地產可能是利空,環保消費是利好,醫藥能防御,券商能進攻。現在行情的走勢,越來越像03年11月開始的那波行情,目前已經進入了指數震蕩,個股活躍的階段。個股機會真的非常多,走勢好的,連續拉小陽線的,一旦有消息刺激,都是往漲停走,現在選股也比較簡單,均線多頭排列的,連續小陽線的,成交溫和放量的,就是好標的。
有業績穩定預期及政策導向性板塊會繼續受市場關注。短線回調是重新布局的好時機。穩健投資者可保持適度倉位觀望,激進投資者關注前期漲幅不大且有一定年報業績支撐個股的補漲機會。其中,食品飲料、醫藥生物、日用品、商業連鎖、旅游酒店等可重點關注。醫藥板塊方面,好的龍頭股在不斷創新高。1月的上漲幅度和速度明顯超市場預期,經過一個月的補漲,可選低估值滯漲標的減少。此時更應考慮的是繼續持有的信心,因此2月的走勢可能隨個股基本面的差異出現分化,有較強基本面支撐的個股將繼續走強。子板塊中,血制品、重組蛋白、檢測試劑可以重點關注,尤其近期流感事件,對醫藥板塊也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