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德榮
名人自傳體文學作品是指以特定歷史名人的個人生平事跡為寫作素材采用第一人稱敘事,運用文學描寫的手法創作出來的作品。但是,這類人物自傳類文學作品有時并非是自傳人獨立創作完成的,而有可能是自傳人與其他人合作完成的。不論其具體的合作方式如何,其創作完成后作品的著作權歸屬、署名方式等問題有可能產生各種爭議。
一、自傳作品問題的產生及典型案例
自傳體文學作品,與其他類型的作品一樣,也應該按照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確認其作者及著作權的歸屬。然而,現實中很多自傳作品,由于種種原因(例如自傳主人公年齡過大,行動不便)其撰寫者并不就一定是自傳者本人,而有可能是具有一定寫作素養的人與所傳人物本人協作完成的。自傳作品的創作方式比較復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1)自傳主人公因某種原因自己不能親自撰寫,聘請他人代寫,自傳本人僅負責提供相關的史實等素材。(2)自傳者本人親自參與寫作或其口述的材料已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其他創作參與人員在整理、撰寫的過程中也融入了獨創性的表達成分,在這種情況下自傳人與撰寫人的創作活動可能彼此交織。(3)由自傳者口述,其他人員執筆記錄。此時,執筆人起到的僅僅是對自傳人的口述作品進行記錄,對其文字進行加工、整理的作用。嚴格地講,自傳者與撰寫人的合作,應該有一個事先的書面約定,就創作分工、署名形式、作品后續利用、報酬分配等相關事宜達成一致協議,以避免今后糾紛的產生。如果這樣做的話,其著作權的歸屬也容易確定,即以雙方約定為準。然而,在實際中自傳者和撰寫者很少采取這個方式,甚至連口頭約定都沒有。在大多數情況下要待作品形成后,才就有關問題互通意見,甚至在作品公開發表后,其中一方才意識到主張權利的必要性,從而容易引發各種糾紛。
例如,曾經引起較大爭議的溥儀《我的前半生》著作權糾紛案,就涉及了以特定人物經歷為題材的自傳體作品署名權及其他相關問題。《我的前半生》這本書原來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東北戰犯管理所在押期間,由溥儀口述,其弟溥杰執筆共同創作完成的悔罪材料。20世紀60年代,群眾出版社指派其干部李文達與溥儀一起對該材料進行整理、修改。在此期間李文達曾經前往撫順戰犯管理所及溥儀生活過的地方實地調查,澄清了一些訛誤的歷史事實。其后,出版社的有關領導決定由李文達在新確定的主題下重新構思、組織素材并調整文章結構。此后溥儀與李文達二人密切配合,重新撰寫完成了新的自傳體作品,書名仍為《我的前半生》,署名:溥儀。到了20世紀80年代,李文達以該書合作作者的身份進行對外宣傳并做出各種承諾。溥儀的遺孀李淑賢女士認為,該書是溥儀生前所寫,李的做法嚴重侵害了溥儀的合法著作權,并請求法院確認溥儀是該書的唯一作者。該案先后經歷了北京市中院、北京高院審理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批復,最終認定:雖然在該書的創作過程中李文達的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但其與溥儀不存在合作創作關系,溥儀應為《我的前半生》一書的作者,并享有該書的著作權。
二、自傳作品署名問題分析及立法建議
按照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如果參與該類作品創作的相關當事人對作品歸屬及署名方式有約定的,依其約定即可。但在沒有做出約定的情況下,僅由該特定人物本人一方享有署名權。根據這一解釋,即使執筆人進行了著作權法上的創作活動(即對自傳作品的形成做出了獨創性的貢獻),作品的著作權及署名資格也只能由該特定人物本人單獨享有。這種結果顯然是不合理的。雖然該司法解釋通過給予執筆人或整理人適當的報酬作為一種平衡,但是這種報酬不能成為剝奪執筆人或整理人著作權及署名資格的合法理由。因為合理的報酬僅僅是對執筆人或整理人付出的創作勞動在經濟上回報。然而,對于在名人自傳作品的創作活動中做出了獨創性貢獻的參與人而言,署名權這種精神權利往往更加重要。因此,做出獨創性貢獻的執筆者們的權利不能隨意剝奪,更不能用經濟補償替代他們本應基于作品的創作而享有的贊譽和社會評價。針對以特定人物經歷為題材的自傳體作品的著作權歸屬及署名方式問題,本文建議,我國在立法上可以借鑒著作權法中有關影視作品著作權歸屬及署名的相關規定。我國著作權法將影視作品的著作權賦予影視作品的制片者,并同時維護了在影視作品的創作中付出獨創性貢獻的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們的署名權,以及獲得報酬權。這種做法既很好地平衡了各方參與人的利益,又能通過維護影視作品作者們的署名資格起到激勵創作的作用。具體到本節中的名人自傳類作品,本文建議,參照影視作品的著作權歸屬及署名權的規定,依據該類作品創作過程中特定人物本人及執筆人具體所起的作用,有區別的判斷作品著作權歸屬并確定相應的署名方式。
如此,建議將最高院著作權司法解釋第14條修改為:“當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經歷為題材完成的自傳體作品,當事人對著作權權屬有約定的,依其約定;沒有約定的,依照該作品的具體創作形式及相關當事人所起作用確定著作權歸屬,對作品完成付出獨創性貢獻的當事人享有署名為作者的資格,未對作品付出獨創性貢獻的特定人物本人、執筆人、整理人等按其身份分別署名,并有權依其對作品付出勞動獲得相應的報酬。”通過這種方式,既有利于加強對該類作品中執筆人、整理人等其他創作參與人員的利益保護,在給予經濟利益補償的同時,以適當署名的方式維護他們的精神權利,以此平衡各方利益,激勵作品的創作。
(作者單位:鄭州市公安局柳林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