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業發展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快車道的同時,卻不得不面對尷尬的飛行員短缺瓶頸,這一瓶頸并非今天才有。從90年代到現在,盡管國內培訓能力發展較快,但飛行員供需矛盾卻越來越緊迫。很多公司不得不高價外聘或者鋌而走險違規操作,從前期某航空公司暴露飛行員嚴重超時飛行可見一斑,而飛行員短缺問題的核心還是市場供應能力的不足。民航局李家祥局長近期指出:民航要從戰略上謀劃飛行員培養能力建設。
飛行員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培養成熟周期的漫長。目前,中國民航機隊數量以年均12%以上的速度增長,飛機的大量引進、更多航線的開辟,都需要更多的飛行員參與運行。中國每年有5000名新飛行員的需求,目前的供給速度只有每年3500名,考慮到歷史短缺和人員退休及身體狀況等動態方面原因,到2020年,飛行員缺口將達3萬人。隨著我國低空的開放,通用航空市場必將出現新一輪的高速發展,飛行員短缺局面必將進一步加劇。要解決這一難題,我們的確需要從戰略上謀劃飛行員培訓能力建設。
首先,應從體制機制改革上破解這一難題,加快培訓速度。我國專業的飛行員培訓機構較少,而受制于市場準入、機場空域等基礎設施限制等原因,社會資本很難進入這一領域。反觀民航業發達的美國,民航飛行培訓學校設置條件很低,更類似于目前我國汽車駕校,再加之低空開放、機場眾多的原因,使的可從事民航飛行人員培養的培訓學校遍地開花。 因此,國內一方面要加強空域及機場等機場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應創造有利于社會資本進入的產業環境。
其次,應適當提高飛行員素質門檻。對身體條件要求較高,以及招收信息不暢等因素,使目前飛行培訓的生源相對較少。為了培養更多飛行員,有的公司在招收飛行學員時被迫降低對文化課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導致學員基礎較差,學習動力不足。除傳統學歷教學以外,我們應加大在高校畢業生和自費飛行員招飛比例,國家可以為個人學習飛行提供一定比例的金融支持,促進飛行員培訓市場的完全市場化。這不僅可以提高飛行員學習的動力,提升素質,而且利于飛行員今后工作的流動,同時增強企業競爭力。
最后,完善培訓體系,促進不同市場需求之間的有序流動?,F在航空公司最急需的是成熟的機長,但剛拿到飛行執照的飛行員飛行機會很少,這也是限制我國飛行員成長的重要因素。我國可通過完善培訓體系,從而建立由通用航空向運輸航空、由低到高的人才流動渠道。避免運輸航空新飛行員飛行小時太少,技術不嫻熟,而通用航空又無人可用的現況。
宋慶國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