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項

想象一下,假如意大利的生活空間被“乾坤大挪移”到北京會怎樣?現在,這個轉換時空的命題已得到正解,由意大利知名設計師Fabio Rotella(法比奧·羅特拉)擔綱設計的意大利生活體驗館,在地標性建筑群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內打開了通往意式生活的“任意門”,向人們展示著意大利創造力的獨特魅力。
Fabio Rotella 認為“美好生活是創造力的前提”,初到紐約時他發現:外表光鮮的辦公樓內部卻簡陋雜亂,狹小空間內充斥著大量雜物,人只能蜷縮著工作。“這樣的辦公室或許能帶來工業效率,但絕不可能激發創造力。”
西西里島小鎮Gibellina的郊外,矗立著他的一件得意之作——宗教與對話花園。從天空俯瞰,整個廣場如同一朵巨大的花盛開在曠野中,由各種燈柱組成的象征八種主流宗教的八片花瓣簇擁下,一圈高達二十米的環形墻指向天際,內外刻滿不同宗教的符文由中心照亮。白天圓柱金光閃耀,昭示探索永恒;夜晚則轉為柔和的紫色,象征和諧安寧。
2008年注冊About Design品牌后,他進一步明確了設計理念與專攻領域:室內生活空間設計,致力于讓人在其間更愜意美好。2012年4月,在米蘭國際設計周上,他的理念通過一間名為“Wellbeing”(美好生活)的概念屋通盤體現,讓主客在其中享受到最大限度的愉悅。Rotella與中國結緣始于2011年,當時他應邀來到北京,為意大利政府設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意大利空間”展廳。
本次展出的意大利生活體驗館是他的私人工作室在中國的第一個永久展廳。與國博的大氣相比,這里展出的以空間飾物為主,多了些精巧,也更為突出“生活空間”主題。循著展廳的旋轉樓梯向上,映入眼簾的就是中心兩段半圓幕墻拼起的小廳,里邊懸掛的十二塊玻璃上疊錯印著四副不同種族的人像。粗獷的絡腮胡大漢與可愛的蒙古牧羊少女相映成趣,為屋子平添盎然生氣。在展廳的一角立著一架一人多高的飛船模型,看似突兀,實則是Rotella的另外一設計:前端暗藏了一個發射口,按下電鈕就會打開彈頭發射出大束玫瑰花,船身上用英文刻著“Spaceship for Peace”(和平飛船)。環保也是展廳的主題之一。在休息區,懸掛著數盞節能燈,狀如反扣的漏斗,燈內壁由反光材料涂成,盡可能將位于漏斗中心的燈光反射至開口處實現同樣亮度下節能的目的。燈旁擺放的設計草圖上,調皮地畫了一個小人,旁邊寫著“Save planet” (拯救地球)與“Human respect”(人類尊嚴)。Rotella對這個微創意十分得意:“在我看來,環保是在拯救我們自己的尊嚴。試想,如果我們自己生活的空間、自己的家被破壞的不像樣子,那么只會被人輕視。只有愛自己的家才能贏得別人的愛與尊重。”
Sergio Fabio Rotella
1963年出生于意大利海濱小城Catanzaro(卡坦扎羅)的一個藝術家庭:祖母是時裝設計師,父親是建筑師,叔叔Mimo Rotella(米莫·羅特拉)更是享有世界聲譽的藝術家。或是受家庭影響,他在1988年赴米蘭Domus(多莫斯)學院攻讀碩士學位時,專攻建筑設計,將父輩的追求結合,讓藝術融入到建筑空間構造中去。
Talk To Rotella
ARTY:如何定義生活空間的?如何看待人在其中的角色?
Rotella:在我的概念里,生活空間是人在其中度過自己生命的物理及精神空間的總和。毫無疑問,人是生活空間的中心,也是目的之所在;生活空間存在的意義在于實現人的美好生活。但是生活空間是有生命、有心情的,它的心情好壞直接影響人的生活質量。所以在我的設計里,材料、燈光乃至顏色的擇取都務求精細,希望通過這些環境因子給人們帶來恬適心情。
ARTY:但人的生活狀態應當不止取決于環境。
Rotella:如你所說,人與環境的互動確實是雙向的,所以人也是建構生活空間的重要要素。這是我對于二者關系的另一種理解:快樂的人能營造快樂的生活磁場,從而正向感染更多的人。看看谷歌公司的辦公室,也許你會有所領悟他們為什么能影響全世界。
ARTY:您認為意大利生活體驗對中國人的魅力何在?是不是異域風情呢?
Rotella:不,恰恰相反——意式生活對中國人的最大魅力在于二者文化的相通之處。舉個例子,中國人與意大利人都追求生活質量,愿意花心思讓生活更為考究,也都強調家庭溫馨,這些正是生活空間設計理念的精髓。這也是我來中國數次的最大收獲:作為一名意大利人,我對中國文化有一種親近感。我想中國人看到我設計的意式品質生活也會有親近感,希望這種親近感能夠持續吸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