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星兒

一直清楚地記得兒子克拉第一次吃到糖時驚訝又興奮的樣子。
那時克拉已經3歲,但從未吃過糖、巧克力之類的零食。春節的時候朋友送了一罐香脆脆的“樂家”杏仁糖。看著從來沒有吃過糖的克拉好奇又渴望地琢磨那個糖罐的神情,我終于心軟,給他掰了一小塊。克拉小心地塞在嘴里,先是因為初嘗糖味的驚異而下意識地用舌頭把糖給吐出來,但很快就發現這甜美的滋味實在美妙,于是立刻又吞回嘴里,然后轉身跳著腳地開心。
我無限感嘆地發了一條微博,沒有想到竟引發很多媽媽的共鳴。記得有個媽媽回復我:“天,你居然才給克拉吃糖?好心疼他。不要太苛求孩子,總該給他嘗點生活的甜頭。”
其實看著克拉吃糖的樣子,我那時也好憐愛他,于是自責。因為我幾乎是苛求克拉養成完美的生活習慣,不僅僅是不給吃糖、巧克力、果汁,甚至連糖醋排骨、紅燒肉、熏魚也都很少做給他吃,我們家的菜多半是清蒸、清燉、清炒。而且不僅在食物上,我甚至要求他每天都必須按時上床睡覺、絕對不可以自己從盤子里盛菜、永遠不可以站在床上……我雖然懂得不能苛求孩子十全十美,所以不會要求他樣樣功課都拿第一,卻在無意識中太苛求他遵循完美的生活習慣,即使是為他好,但下意識中也便利了自己——簡單化地嚴格約束孩子總是要省心、省力些,而克拉卻真是少了很多小朋友的樂趣。
所以那天之后,我開始會偶爾給克拉吃一點雖然不夠健康但可以帶來美好感受的食物,比如一小塊蛋糕、一支小冰棍、一碗冰淇淋——即使,他的體重一直因為遺傳基因而略微超標,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嚴格、幾乎絕情地限制他的飲食。我現在每天都會給他吃一點點的小甜品,每周也會做一次油炸或者糖醋的高熱量卻好吃的菜給他,聽他由衷地說出“好好吃”的贊嘆,我又何嘗不是很享受呢!
有意思的是,雖然現在克拉每天都可以有一小段幸福的甜點時光,但由于我為他精選了一些“吃不胖”的小甜點,以至于他的身高體重衡量指標BMI反倒越來越標準了。這都是因為我比以前更上心地給他準備餐食,除了盡量自制一些低油少糖的小甜品,還要計算每天食物的營養與熱量攝入,嚴格控制每天攝入的總熱量。比如下午放學后可以吃一塊小蛋糕,但是晚餐會很清淡,不會再吃糖醋排骨,而是蒸豆腐配涼拌菜,再來半碗飽腹但低熱的燕麥粥。做到這一點并不需要太高深的營養知識,買一本《中國居民營養膳食指南》,再下載一個“食物熱量表”,就可以計算吃下的每樣食物的蛋白質、糖分、維生素等,以及熱量的攝入是不是達標且不超標。同時,我還特意加大了他的活動量,多帶他參加體育活動,讓他吃得多但消耗得也更多。只有這樣,才能既讓孩子吃得開心,體重卻可以保持理想狀態。